首页 理论教育 新建班级管理中必须警惕的一个问题

新建班级管理中必须警惕的一个问题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这里的“破窗效应”与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义应该是一致的。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当在新班级建立伊始就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破窗效应”的出现。总之,班级管理要防止走入“破窗效应”的恶性循环。

新建班级管理中必须警惕的一个问题

在作文教学时见到这样一则材料: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他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这里的“破窗效应”与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义应该是一致的。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必须重视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毛病,如果对这些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或不及时纠正,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就极有可能演变成恶果。

这个“破窗效应”理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例证:排队购物时,有一个人不排队,就会有其他人也不排队,最后演变成一片拥挤的场面;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了垃圾,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一幢楼的墙壁上贴上一则小广告,随后就会出现满墙都是的壮观场面。

那么,我们的学校管理、学校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刚入学分班时,基本上是平行分班,可一个月后就已是参差不齐,大不一样了。因为一个班级如同那辆玻璃被敲了一个大洞又得不到及时修理的汽车最后不见了一样,开头疏于管理,放任自流,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班风、学风会每况愈下,恶性循环下去,即使以后花再大的精力也难以把它纠正过来。相反的,那些管理细致,勤于观察,勤于动口,勤于动手,勤于动脚的班主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微杜渐,很快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良性循环下去,以后根本不用再花大力气了。

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当在新班级建立伊始就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破窗效应”的出现。比如:建班伊始就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尽早制定各项考核制度,力求细化、量化;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抓好后进生和问题生的转化工作,及早“扼杀”吸烟和早恋现象,班级评价以表扬鼓励为主等等。记住:一部完好无损的汽车是不会丢失的。

总之,班级管理要防止走入“破窗效应”的恶性循环。班主任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才能真正让班级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