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一 反思能力是教师发展的必备素质
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工作中更需要不断地反思,细心地审视和分析正在发生的一切教育教学现象、自己实施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们个性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所以,反思能力是教师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
二 自身培养反思能力的路径
(一) 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要永远保持学习的状态,要不断学习教育改革的理论。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映出对理论理解的浅陋和偏离,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探寻到根源,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在多读优秀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反思自己,将读与思,读与教,谈与研结合起来。要以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为参照点,注意形成反思的框架,实施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判、思考活动。
(二) 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善于捕捉反思对象
有问题、有障碍才会有思考、有分析。教师在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时,要注意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就拿教学来说,如果教师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就可能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发现问题。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师生互动等方面。教师只有“跟自己过不去”,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奋斗目标的人,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三) 要持续对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化思考
偶尔的反思并不困难,也是绝大多数教师能做到的,但持续不断的系统反思却不见得是每个人轻易都可以做到的。课程改革从理念到实践,从个体到全局,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堂到管理、到评价,都是全新的变革,都是脱胎换骨的改造。作为研究的反思,应该是持续的、不间断的、系统的,它摆脱了零散片断反思的状态,将反思涌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 要善于总结经验,向榜样学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教育实践家的成功所包含的实践智慧中涵盖了教师反思内容的所有方面,体现了教育事业之价值的广博和丰富。对于这些典型要仔细观察、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探其精微、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后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三 反思能力培养方法
目前我国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常借鉴美国的一些方法对教师进行反思能力进行培养。
(一) 经验记录法
包括写日记、写感受等,记录下教师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方法。
(二) 行动研究法
通过研究和提问,培养教师的反思技能,同时改变教师的态度与行为。
(三) 对话法
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相互对话,提出课堂上所发生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最后形成的解决方法为所有参与者所共享。通过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互相借鉴,促使教师自身的发展。
(四) 文件夹法
文件夹又称档案袋,是以专题的形式存档。每个专题之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并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自己尚须努力之处。可以说,文件夹可以代表教师个人在某一领域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文件夹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对自己成长的积累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评估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提供关于教师个人的评估结果和发展建议,还可以对教师的发展进行定位。教师填写文件夹的过程就是教师的反思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