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

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成向着目标立即行动的习惯,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成功始于行动,一个人设定的目标再伟大,如果不去落实。为了弄清真相,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国王的怀疑被证实了,金匠不得不承认偷了金子。拖延的恶习不除,乃个人之大不幸,国家之大不幸,民族之大不幸。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情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导致中国学生“知行分离”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中缺乏实践的环节。

成功关键——行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思考变为行动,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说一尺,不如行一寸。只有行动才有灵感。成功之路在你的脚下延伸。

【素材连接】

名人名言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好似架在河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

只有行动赋予生命以力量。

——里希特

人生来就是为行动的,就像火花总向上腾,石头总往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

——伏尔泰

相关资料

1.我们应该读过这样一则古代寓言:“蜀之鄙有二僧……”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穷和尚,一个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2.有一个雅典人没有口才,可是非常勇敢。有一天开大会,许多人做了精彩的长篇演说,许诺说要办许多大事。轮到这个人发言,他站起来,憋了半天只说出一句话:“大家说的事情……我都要做!”

3.富兰克林说:“从事一项事情,先要决定志向,志向决定之后就要全力以赴、毫不犹豫地去实现。”养成向着目标立即行动的习惯,是每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

任何伟大的目标和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成功始于行动,一个人设定的目标再伟大,如果不去落实。也永远只能是空想。有几句歌词写得好:“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的确,说到不如做到。

感受经典

揭开王冠之谜

两千多年前,亥厄洛二世给金匠一块纯金,要他做一顶王冠。虽然金匠做好的王冠重量与国王交给他的那块黄金相同,但国王怀疑金匠在王冠里掺了铜或银。为了弄清真相,国王把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

由于王冠的形状很复杂,上面还雕着细致的花纹。因此用几何学的方法无法算出它的体积来。阿基米德面对王冠煞费苦心,简直就像着了魔一样,但是毫无结果。

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跨进盛满水的澡盆,水就溢出来了。他忽然想到:盆里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不就是自己身体的体积吗?他从澡盆里跳出,跑出澡堂,在街上狂呼:“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跑到王宫后,他对国王说:“我找到测定王冠的方法了。”随后,他做实验给国王看。他把相同重量的纯金和王冠先后放在盛满水的盆子里。因为金子比重大,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比较小,而王冠掺进了别的金属,比重较轻,体积增大,排出的水就多了。国王的怀疑被证实了,金匠不得不承认偷了金子。

这样,阿基米德一时的灵感闪现不仅揭开了王冠之谜,还发现了浮力定律,即著名的阿基米得定律。

编者感言:想成功,必须行动才行。只要积极地工作,灵感就会涌出来,只要有信念,就可以得到很多灵感,成功也会更快到来。

行动成就亚细亚王

传说公元前23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尼吉亚城,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

几百年前,弗尼吉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处着手。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的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

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到。

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

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载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

亚历山大立刻行动,一心赴向目标,不墨守成规,按自己的行动规则做事的作风,注定了他必然成为亚细亚王。

编者感言:宋代大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说过一句“三不足”的话,正是这种心态,这种行动作风的写照:“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告别拖延

凡事爱拖延,是一种恶习。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朋友打电话来有事找,你不在,同事转告你,因拖延的恶习,你一天一天往后拖,结果一笔生意在拖延中泡汤了。别人写信给你,其中有一些必须立刻回信,但每次你都会偷懒地想“等一下吧”。直到信都找不到了,才开始懊悔。当起床的闹钟响起时,你睡意正浓,于是关掉闹钟,又回到床上去了。迟到不说,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按时起床的习惯。推而广之,由于这种习惯,可能出门误车、上班迟到,或者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

昨天有昨天的事,今天有今天的事,明天有明天的事。

今天的理想,今天的决断,今天就要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新的理想与新的决断。

画家说,一个神奇美妙的幻想突然跃入他的思想里,迅速得如同闪电一般,如果在那一刹那间他把幻想画在纸上,必定有意外的收获,但如果他拖延着,不愿在当时动笔,那么过了许多日子后,即使再想画,那留在他思想里的好作品或许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作家说,当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念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时,他就会生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提起笔来,要把那意念描写在纸上。但如果他那时因为有些不便,无暇执笔来写,而一拖再拖,那么,到了后来意念就会变得模糊,最后,竟完全从他思想里消逝无形了。

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为有害,更没有别的什么习惯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减弱人们做事的能力。如果拖延的习惯渐生渐长,则个人成功无望,国家兴盛无望,民族的振奋无望。拖延的恶习不除,乃个人之大不幸,国家之大不幸,民族之大不幸。坚决改掉拖延的恶习!

【行动指南】

行动的三个要点:别为拖延找借口;心动不如行动;成功与失败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动手,后者动口,却又抱怨别人不肯动手。

花时间做10件事:

花时间思考——这是智慧的根源。

花时间工作——这是成功的代价。

花时间助人——这是快乐的源泉。

花时间阅读——这是人生大厦的基础。

花时间去笑——这是去除烦恼的妙药。

花时间健身——这是财富与生命的保障。

花时间沉思——这是净化心灵,身心合一的快捷方式。

花时间娱乐——这是享受人生,永葆青春的秘方。

花时间去爱——这是生活最动人的乐章。

花时间计划——这是如何有时间做好前9件事的要诀。

【写作实践】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情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与他合作。

有人对总统说:“有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得到。”

找来罗文,麦金莱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他是谁”“还活着吗”“怎样去”“为什么要找他”“那是我的事吗”“有哪些保障”“报酬如何”,等等。

没有问题,没有条件,更没有抱怨,只有行动,积极、坚决的行动。

请用一周的时间阅读《致加西亚的信》,并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教有所悟】

最近看到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研究不乏最新发现,而且这些新发现引起了相关专家对我国高中生“教育荒废倾向”的担忧。

综合起来看,我们的教育从表面上看抓得很紧,学校安排了许多课程,学生很忙很累,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好,因为我们的落脚点更多在学习成绩上,而诸如人格的培养、健康心理的养成、生活技能的培养都不足,有些甚至被荒废了,存在着“教育荒废的倾向”。“教育荒废的倾向”体现为偏重学习,忽视身体,忽视心理发展需求,其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知行分离”。

导致中国学生“知行分离”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中缺乏实践的环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就像现在,春季是中国教育界最尴尬的季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有春游,就没有春天。但我们的教育界天天为此提心吊胆,怕出安全问题。仅仅一次春游就暴露了教育上的许多问题:春天是美丽的,但只是书本上的;健康是重要的,但只是观念上的。身体不好,品德不好,对考大学没有什么妨碍,所以这些东西尽可以处于荒废状态,也直接导致了孩子们的‘知行分离’。”

这一消息和论断无疑是对我“做人·作文”教学实验的一剂催化剂,也是“行知班”班名的最好注释,更增加了我在这条路上继续探索的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