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一阶段:创立建设(1972年1月—1982年中旬)
郭城农业中学其前身为郭城九年制学校。1972年1月,原五年制的郭城小学开始招收六年级学生两个班,1973年1月成为七年制学校,校址在郭城镇郭城村现已废弃的郭城小学旧址。1976年1月,招收普通高中高一两个班,至1978年6月发展为郭城九年制学校。
1973年春季,由当时副校长李棣负责在新选校址—现郭城农业中学所在地建设新校,建有土木结构平房四栋,建筑面积1288.8平方米,住宿分两次先后建成窑洞30孔。
1976年8月和1976年10月,高中部和初中部相继搬入新校区,有高一两个班,初一、初二各两个班,共6个教学班,教职工20人。
1978年底,将中学部与小学部分离,有初中部和高中部的郭城中学从郭城九年制学校中分离出来,郭城中学正式诞生。
第二阶段:转型探索(1982年秋季—1989年)
1982年,为了贯彻国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精神,上级决定,将郭城中学改办为职业教育学校,校名遂更名为郭城农业中学,学校教育从普通教育稳步转轨,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并存,职业教育主要专业为农学,学制三年。当时教职工31人,教学班12个,文化课教材选用普通高中课本,专业课教材除一部分从山东订购外,其余专业课程都是本校教师根据地域经济发展要求和专业特点,自己编写教材,开始了职业教育艰难的探索。
1985年春季,学校先后办起了种鸡养殖孵化场、果树栽培场,为农学专业的实训操作提供了保障。此时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农学初级技术人才。同时,从1985年起,陆续开展了林果栽培修剪、食用菌栽培技术短期培训,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截止1989年,学校向各级各类中专、大学输送人才165人。
第三阶段:积极发展(1990年—1995年)
从1990年起,学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职教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实验实习场所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发展,专业逐步拓宽,师资力量逐步加强。在各级政府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牢牢把握服务农村经济的主旋律,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农村,面向市场,面向高校”的职教之路。经过近10年的探索发展,1991年学校通过了职业中学省B级验收。
1991年停招普通高中班,1992年停招初中班。
1994年,在被甘肃省教委批办为职业中专后,学校开始开设幼儿师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等教育专业,此时学校在原有职业高中、短期培训的基础上,融入职业中专,实行复合型办学模式,并将原来的初级人才培养调整为初中级人才培养,专业主要有:种植、养殖、电算会计、家庭生产经营、家用电器维修、服装裁剪与缝纫等。同时,学校办起了服装加工厂,在经营服装加工的同时,成为服装专业的工学基地,培养了一大批服装制作初中级人才。此期间,向大学输送人才111名,教职工由1990年的52人增加为1995年的87人。
经过5年的发展,1995年学校通过了职业中学省A级评估验收,成为甘肃省重点职业中学之一。
第四阶段:巩固提高(1996年—2006年夏)
从1996年开始,学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巩固提高职教事业。
办学条件:先后建成实验楼、综合楼、学校大门、学生公寓楼、学校食堂、体育综合楼,完成了校园大面积硬化,配备了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生农、理化和音体美艺术训练等操作室,以及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网络和信息中心。
教育教学:
1.专业:种植、养殖、电算会计、电子电器、文秘、计算机应用、幼儿师资、乡村医士、机电、服装缝纫与裁剪、工业与民用建筑等。
2.2001年,根据职业高中毕业生可报考普通高校的政策,开始试办职业高中实验班。在开全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上,选修专业课,学生毕业可参加全国统考或参加高职招生考试,进行职高与普高相互融合的尝试。
师资队伍:
2005年12月,会宁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被白银市教育局认定为白银市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第五阶段:扩大规模(2006年秋—)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发布,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2006年秋季开始,学校大力推进联合办学,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努力促进构建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职教体系,从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的转变发生了质的飞跃。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经实地考察,学校与兰州、天津、山东、江苏等省内外就业前景良好的中等职业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办学,实行“1+1+1”学习形式,专业涉及数控技术、机电技术、机械加工、汽车修理、绵纺、制药、焊接、物流、化工工艺、电子电器、通信技术、电子商务、电子与信息技术、电梯设备安装、船舶装备技术等专业。联办学校有:山东诸城高级技工学校、天津市劳动保护学校、天津市轻工学校、山东邹平职业学校、青岛建国职业学校、青岛胶南职业学校、天津东丽工业学校、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太平洋重工业学校、甘肃省经济学校、甘肃省商业学校、甘肃省医药学校等。
20多年来,我校的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外抓机遇。紧抓国家、地方发展职教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从项目的争取引进到招生就业政策的落实,进行广泛调研,谨慎论证,果断决策,积极贯彻。二是内抓管理。抓教学质量,抓技能培养,抓就业服务,抓科学育人。三是积极探索。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实行职业中专、职业高中、短期培训“三轨”并存综合施教的复合型办学模式;大力推进联合办学,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职教格局,做到了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先后培养各类专业毕业生7630多名,其中有1500多名考入省内外对口高校,并向北京、兰州、深圳等地的有关企业推荐毕业生就业2000多名。毕业生一部分回到了当地农村,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也多次受到各级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被授予“安全文明校园”、“会宁县文明单位”、“会宁县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白银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59人,教学班40个,除联办专业外,有原校本部中等职业幼师专业、职业高中和职业中专计算机应用、电算会计、综合等专业。
学校部分获奖情况
1987年白银市委、市政府授予“白银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990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1991年白银市教育局授予“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
1994年会宁县委、县政府树为“职教典范”
1994年甘肃省教委授予“全省农村成人教育先进集体”,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
1997年甘肃省人事厅、甘肃省教委授予“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2000年会宁县委、县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单位”
2002年会宁县委、县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校园”
2006年会宁县委、县政府授予“会宁县职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2006年白银市教育局授予“白银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2007年白银市教育局授予“白银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历任校长、书记
张维奎 1972年元月—1978年底
姜 智 1979年2月—1983年底
郭安仁 1984年春季—1987年秋季
周唤民 1987年秋季—1995年5月
李孝宗 1995年6月—
郭安仁 任党支部书记1987—1991
李源靖 任党支部书记1998—2006
园丁奖获得者
李孝宗1994白银市园丁奖、1998甘肃省园丁奖
李克靖1994甘肃省园丁奖
赵之杰1991白银市园丁奖、1994甘肃省园丁奖
赵文安2002甘肃省园丁奖
王秉珪1986白银市园丁奖、2000白银市园丁奖
张廷福1986白银市园丁奖 齐汉云(1991白银市园丁奖
王守义1995白银市园丁奖 郭效禹(1996白银市园丁奖
崔 仁2002白银市园丁奖 苟克勇2003白银市园丁奖 马元平2005白银市园丁奖 赵宗信2006白银市园丁奖 张天社2007白银市园丁奖 仁怀雄2003会宁县园丁奖 姚进洲2003会宁县园丁奖 庞建国2003会宁县园丁奖 牛永旺2004会宁县园丁奖 李金桥2005会宁县园丁奖 刘继河2005会宁县园丁奖 陈永秀2006会宁县园丁奖 卢建华2006会宁县园丁奖 张统军2007会宁县园丁奖 杨 斌2007会宁县园丁奖
学校领导班子组成情况
现 校 长: 李孝宗
党支部书记: 亢德慧
副 校 长: 郭效禹 周旭东 武发堂
办公室主任: 朱占旺
教导处主任: 张天社
教导处副主任: 李汉彪
政教处主任: 杨学工
政教处副主任: 沈小平
总务处主任: 马啸天
教研室主任: 庄宝峰
生产培训处主任:杨映泓
就业指导处主任:刘世宏
团 委 书 记:李金桥
工 会 主 席:王文奇
学校建设和发展图片说明
学校全貌
学校荣誉
学校荣誉
学校荣誉
美丽校园
教学楼
综合楼
体育综合楼
2号公寓楼
信息技术教学
学生参加活动
1号公寓楼
实验教学
语音教学
课外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