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丁家沟中心小学

丁家沟中心小学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丁家沟乡中心小学地处会宁县城南20公里处,原为南门村学。1993年被评为市级标准化学校。同时,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检查,保证教师身心健康。配齐电脑、音、美、体兼职教师,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专业、年龄结果合理。学校占地面积8439.78平方米,生均占25.97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器材齐全;校园建设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六配套齐全;音、美、体、劳器材齐全;各类图书、教师用书及报刊杂志征订符合相关规定。

丁家沟中心小学

一、学校概况

丁家沟乡中心小学地处会宁县城南20公里处,原为南门村学。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扩建于90年代,后经乡党委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扩建,现在,学校占地面积8349平方米,建筑面积1613平方米,现有教室13间,面积671.06平方米,教办室30间,面积4710平方米。学校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电教室、体育器材室、广播室、储藏室、会议室共12间。有光学投影仪1台,视频展示仪1台,录音机6台,藏书4000余册,微机25台,各种琴类5架,有现代教育模式二1套,总资产70万元。学校现有教职工21人,20名科任教师中,专科学历15人,中师学历3人,高中学历2人,学历合格率100%,小学高级教师4人。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学生280人,近年来学龄儿童入学率每年保持达100%,小学毕业率每年达99%。1993年被评为市级标准化学校。

二、办学目标、方向及指导思想

学校办学总的目标、方向及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使学生全面发展,突现个性,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校训及“三风”

校训:团结奋进、严细慎实

学风:勤奋好学、求实进取

教风:乐于奉献、创新育人

校风:重德惜才、读书明义

(二)办学目标、方针、模式

1.目标:教师政治坚定,治学严谨,富有个性;学生严肃活泼,全面发展,勇于创造;学校永保先进,富有特色,争创一流。

2.方针: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依法办学,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3.模式:学校—规范有特色;

教师—专业有特长;

学生—合格有个性;

校园—美化有文化;

设备—完善有更新。

三、学校具体情况

学校制定出了符合教育发展和时代需要的各项管理制度,符合素质教育的学生评价制度及落实措施;制定了学生的转化计划及辅导措施,并成立各班兴趣小组,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一)学校管理

1.领导班子建设: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以此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制度,乡教管中心与学校每年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学校与教师签定目标责任书。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廉洁奉公,有较高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素养和政治能力,学校领导兼课少则8节,多则10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都能胜任本职工作。

2.行政管理:学校坚持依法治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执行措施得力;档案管理分门别类,按档案的有效期限统计资料,档案资料齐全、完整、有序;学校自成立职代会以来,每召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作用。

3.教学管理:学校实行副校长、教导主任教学时间巡查制度,建立了正常规范的教学秩序;学校各部门、班主任及副课都有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落实措施,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籍管理制度健全,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减负计划,并通过时时检查、日日检查、周一例会反馈等工作加大落实措施。

4.教师管理:学校制定了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和聘任制,教师历年年终考核称职达100%,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除按乡教管中心安排外,学校每学期还做另行安排,效果明显。同时,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身体检查,保证教师身心健康。

5.后勤管理:学校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帐目做到清楚合理,审计做到严格规范,财务做到公开;教学设备、设施、校产完好,时常更新,使用率高;安全保卫措施“三防”到位;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除周三、周四定时轮班开播校园广播外,校园可绿化面积达100%;学校有勤工俭学土地1亩半。

(二)教师队伍建设

1.教师配备: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学校配齐了专任教师,有兼职实验员)和卫生保健教师。配齐电脑、音、美、体兼职教师,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专业、年龄结果合理。

2.职业道德:教师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爱护关心尊重学生、不伤害学生,无违纪、体罚学生现象。

3.业务水平:教师工作能力较高,能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方法进行教学的教师占80%以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称号的教师,但有30%的教师可申报市县级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

(三)教育教学成果

学校建立并执行制定的德育工作计划和激励机制,加强少先队工作及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学生思想品德成绩评定合格率100%,且效果良好,各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但受地方条件限制,缺少德育教堂基地;实现了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落实效果好。

学校加强了整个教育教学及教研教改的过程管理,有制度,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措施,对教学各过程和环节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自2003年以来,共发表国家级获奖论文1篇,省级论文3篇,市级论文5篇,县级论文2篇,在市级说课竞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项4人次。获县级优质课竞赛二等奖2人次,优秀奖2人次。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要求教师按学校制定的减负工作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改革学生评价办法,连续五年毕业率达100%。同时,学校狠抓学生德育、法制、安全教育、两操一活动,定期为学生体检,并举行文艺汇演、朗诵比赛、书画展等活动,效果良好。

四、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8439.78平方米,生均占25.97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器材齐全;校园建设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六配套齐全;音、美、体、劳器材齐全;各类图书、教师用书及报刊杂志征订符合相关规定。

五、教育质量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视后进生的转化,重视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毕业生毕业率达100%,体育课成绩合格率达100%,各科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较好,达到了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教风、学风、校风优良,深受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办学有模式先进,教育教学管理有特色,得到县教育部门的认可。

六、重视实验教学

(一)确定了多样的教研主要内容

重视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加强教学反思,对教学中的问题采取自查和学校查的两种方式,并对问题及时交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他们还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如: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各教研组也切实加强了集体备课的组织,重实效,把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作为主要标准,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把课题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用实际教学推进课题研究。

(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研主要措施

1.学校每学期根据文、理科教研组提供的各学科计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出校本教研计划,并突出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2.根据校本教研计划,教师本人在每学期开学初,确定要自学的新课程改革书籍3本,确定自己本学期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不断学习并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并做好学习笔记。

3.学校制定出校本教研制度,以规范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并把校本教研成果纳入教师个人绩效的考核中。

4.确定了每个教师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内容并保证学习时间,努力学习教学课件制作,信息技术教师承担起随时指导的任务。

5.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自己满意的典型教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上好一节研究课,读一本理论专著,认真写出教学心得一篇。制作课件一份,并在特定的教学会议上交流。

6.及时收集本校教师在课改实验中好的案例、反思、体会、经验、小结等,每学期装订成册,供教师传阅。

7.凡学期内参加县区级或国家级课改培训的教师,返校后根据教管中心的安排,要做一次大型的专题讲座。

8.每周一由学校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工作会议,及时了解教改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9.规定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不少于10节,骨干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每学期要写1—2篇高质量的论文。

10.规定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并在每学期开学、期中、期末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指导和鉴定。

(三)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1.改革课堂教案——让课堂教案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充足水分

针对教师“抄教案、搬教案、应付检查、攀比页数”等不良现象,调控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盲从和偏差行为,达到尽快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目的,在新课程实施之初,课改领导小组秉持“教案为课堂服务”的思想,在教学会以上当机立断,对教案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倡导编写“以学生为本,为学习服务,充满个性特色和教学实际”的教案;实验教师也认真反思,大胆探索,锐意革新,以改造教师传统教学观念为切入点,以改革教案为突破口,从教案的模式与形式入手,创造性地试用了活页表格式教案,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通过教案改革,有意加快了教师接受新理念的速度,使教师在思想上对新理念尽快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在行为上进入新课程教学的探索阶段。为了使新课程教学探索阶段工作顺利进展,除了对教案的编写提出具体的要求外,又制订了符合本校实际的《教案评估标准》,课改领导小组以不定期检查的形式及时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使教案真正发挥预设作用,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充足水分。

2.改革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灿烂阳光

在教师完全接受了新理念之后,他们又从“课堂教法”改革入手。教研组根据学科性质的不同,加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进行教学的尝试与指导,并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各学科的各知识板块的教法进行了“分块”探索,加大课题研究力度,以教研促教改;同时,他们长期举行了“同备一节课”的研究课和集体交流会,努力寻找教师教学思路间的差距和备课思维上的差异,把这些问题研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用实际教学实现问题研究,又用问题研究成果推进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整合。他们对识字教学的研究成果,不但在识字教学课堂中得以运用,而且形成了论文。(注:本论文发表于2005年7月8日《未来导报》教育研究版)

3.改革教学模式——让智慧和思想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进步的肥沃土壤

有了符合新课程教学的方法,远远不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于是,课改实验小组又确定了“开发教学资源,创建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教研员组织教师对眼下必用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模式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研究。由于电教设备紧缺,他们要求教师每学期在电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至少上5节公开课,以此来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让智慧和思想撑起教育的天空。对于新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成果拟定于明年春季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如今,学校把“创建和谐校园,实施人文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学生”做为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并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我们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力督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丁沟中心小学的明天一定辉煌。

丁家沟中心小学教师获奖一览表

img6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