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沟乡梁庄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在党和政府的热情关怀下,在当地百姓的积极配合中,将原设在堡子里的私塾于1952年搬迁到沟滩社的破庙里。一所不太正规的初级小学终于落成了,虽然教具欠缺,教室简陋,教师奇缺,但校址较接近于村庄,这就是梁庄小学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子弟急切要求上学愿望越来越强烈。由于原来的旧校址占地面积小,再加上破烂不堪的教室,已无法满足孩子上学的需求。1964年,当地政府决定在梁庄社筛选校址,建设新学校。在当地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社员积极投工献料,建成了3间简易、低矮的教室和一间教师办公室,并平整了一块小操场,特聘请了两位爱岗敬业的民办教师。在以后的历程中又经过几次修缮,扩大了操场面积,打了两堵墙建成了极其简陋的厕所。
1969年,在各级政府的协调下,终于将一所简易的初级小学改办成了五年制完全小学了。并且教师编制接近于标准,师资力量增强。“文革”时期,政治形势较不稳定,一些水平较高的教师,不能正常施展才华,并时不时地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导致当地教育质量严重下滑,“文革”结束后,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当地政府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协同下,为学校积极争取了两名外地专职教师,分别是丁家沟乡麻岔河的张笃老师和甘沟驿乡的王继民老师。两位业务水平较高,爱岗敬业,帮助本村级在校教师扭转了“文革”时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梁庄小学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发展。1998年顺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扩大了教师编制,将以前的五年制小学改制成了如今的六年制完全小学了。但在当年因遭受龙卷风袭击和大雨的浸灌,以前的土木结构的教室、宿舍均已塌陷,成了危房。当地孩子的上学难的问题又摆在了学校教师和当地政府面前。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配合下,向国家申请了资助,对学校落实了义务教育工程项目,总投资18.41万元,建立了砖木结构教室2栋6间474.7平方米,宿舍、办公室9间156.94平方米。旧貌换新颜,一所崭新的农村小学在梁庄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建起了,加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资助,配发了远程教育专用设备。
2006年,一位事业有成不忘家乡教育事业的本地学子带领省新闻出版局的全体员工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投资8万元,新建了115平方米的教学辅助用房和72平方米的厕所,将以前的110米土墙换成了砖墙。又一锦上添花的工程,将一所现代化的农村小学展现在梁庄全体村民面前,为师生创造了教育学的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