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坡乡文岔小学
老君坡乡文岔小学位于文岔村中部寺弯的东山脚下,始建于1936年6月。学校发起创始人是本村的张文远、牛登第、李玉文等人。张文运任首任校长。
创建之初,学校规模小,只有几孔窑洞,被命名为“文家岔初级小学”,学制四年,公私合办,学生10人左右。
纵观学校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6年—1956年)
为学校初创时期。据前人相传,张川庙沟韩氏为占地业,后将这块荒凉的古湾欲以出卖,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一致拥有名望的张文远先生就写状见官,与韩氏家族对簿公堂,经官方调查取证判韩氏败诉,村民当即推选张文远、牛登第、李玉文、李炳敦、司养元等五人成立校董会,筑墙建校。使方圆数十里有求知欲望的农家子弟有了学习的场所。
第二阶段(1957年—1967年)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拆除了几孔破窑,盖起了几间简陋的房子作教室,办学条件较有改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
第三阶段(1968年—1975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村民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又一次进行改建、扩建、维修旧校舍,补充教师,生员增加,同时学制又改制为五年制。校风校貌变化较大,教学质量有所上升。
第四阶段(1976年—1995年)
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投资,老百姓投工投料来办,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办学条件,校墙破旧,校舍简陋,课桌凳数量少,师资水平偏低,虽然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1992年被评为“会宁县标准化学校”。
第五阶段(1996年—2002年)
1996年,乡政府筹资1.2万元,村民集资1.2万元,重新修筑校墙、校门,新建土砖木结构教室一栋,建筑面积96平方米,学校规模有所扩大,教师达9名,学生达280余名。此后一直到2002年,学校保持相对稳定的规模。
第六阶段(2003年—2008年)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2003年初,乡教管中心拨付8000元,学校自筹8000千元新建土砖木结构教办室4间,面积96平方米。2003年秋季被列为“会宁县危政项目学校”总投资3万多元改建砖木结构教室2栋6间,宿舍1栋6间,建筑面积达404平方米。
2004年又被列为“会宁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
2004年—2007年底,学校在乡镇府、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自筹资金3万余元,相继平整了校园,修建了厕所、校门、灶房,硬化校园,修建护坡、花园,购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的文岔小学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基本完善。现有教学班7个,在校生170余名,教师8名,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0%,现有图书1500册,音体、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它设备基本齐全。
文岔小学经历了72年的坎坷历程。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近几年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育人的办学方向;贯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文明养成为主线,以学风、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的教育方向,确定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稳定求发展”的办学原则;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行和谐教育,创建平安文明、和谐健康校园,使学校在管理、校风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较好的势态。
文岔小学历任校长:张文运、何俊章、郭效宗、罗儒贤、周秉乾、师应奎、陆发祥、杨茂清、芦映蒲、陈应堂、梅彦彬、司汉义、李芬芳、张凤祥、贠守勤、裴树章、姜凤祥、王世明、张海珍、余振祥、刘永兵
(供稿人:刘永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