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家门乡王庄小学
柴门乡王庄小学位于会宁县原王家庙乡东北约10公里的偏僻山区。2004年撤乡合并后划归柴门乡管辖。
学校初创于1956年3月。其前身是由已故村人赵建元倡导,秦先生牵头,全村百姓集资捐物、义务投工,利用旧庙窑洞做教室,办起的一所简易小学。第一任校长由中川乡梁堡人梁启瑞担任,有教师3人、学生30多人。当时学生利用手抄课本,木板刷黑做黑板,学生自拿桌凳,教师待遇由学生用粮食顶替,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
1962年由韩集乡李国柱担任第二任校长,聘请秦先生、曹玉德2人为教师,有学生50余人。校长李国柱系原甘肃省师范学院毕业,他为早期寺南村的教育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学校创建之初,学校规模小,课程开设不齐全,后来在社社有小学的风潮中解散。
1976年3月,校址迁到寺南村王庄社,与原来各生产队的小学合并,由本村人康永财、赵发俊、李宝堂、张克让4位教师执教,李宝堂担任第三任校长,当时有学生60多人,确立为村级五年制小学。由于受当时落后条件制约,学校只开设语文、数学和体育三门功课,办学水平很低,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要求,教学效益相对较差。
1976年建校至今,学校虽然几经维修,但由于资金的限制,校舍很破烂,加之教室和教师办公用房建筑年代长,且属土木结构,现已千疮百孔。尤其近三年,生源锐减,师生流动很大。截止2008年3月,有学生57人,教师5人,校长冯效宗,是唯一的公派教师,其余4人均为代课教师。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出现明显的下滑现象,学校面临撤并的边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学校设施已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加之校舍年久失修,教室狭小。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逐步建成了现在的新校舍,接着整治了校园环境和活动场地,拓宽平整了校园内道路,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成了现在学生学习、活动的乐园。
1999年9月,冯效宗任第四任校长。这时,学校有教师6人,学生118人,7个教学班,教师办公用房3间,教室6间。
2000年8月改为村级六年制中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2平方米。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建校以来,先后有400多人升入高一级学校,有40多人先后考入大中专院校,并走上工作岗位。其中以下同学毕业于王庄小学:
曹闻民,兰州大学毕业,现任甘肃省干部行政学院教授;
何海军,研究生学历,现在甘肃省农科院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
赵启明,研究生学历,甘肃省人民医院工作;
冯谦,西北农学院毕业,现任张掖市科技开发中心主任。
50多年来,学校为当地农村改变落后面貌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现今,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学校本着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素质教育,本着“让学生在欢乐中认识生活,在生活中获得欢乐”、“依教研谋发展,靠质量求生存”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四个方面的发展,一是着眼于培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把日常学习与日常的自我评价结合;二是着眼于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学习与认识生活结合,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三是着眼于能力发展,把学习与智慧开发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四是着眼于目标激励,把学习与成功人生结合。
学校针对学生差异,实行差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为强化学校管理,学校从1986年起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教师实行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奖惩制,重视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开展五项评比活动。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坚持走“教科研兴校”之路,制定了整体改革方案,全面深化教育学改革实验,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出色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这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全校师生正在努力营造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校园环境,为创建标准化高水平学校而不懈努力!
(供稿人:冯效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