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寨子乡李寨小学
李寨小学位于刘寨乡北部,始建于1957年3月。校址选在李寨村李寨社,新塬乡南沟人刘高发为学校的负责人。创建之初,学校利用所拆庙的椽檩砖瓦建教室两栋,90平方米。学校规模小,有教师1人,学生40多人,是一所初级小学。
纵观学校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7年—1957年)
李寨小学前身是一所私塾,1947年由本村屈岔社陈姓家族创办,创办之初请一吴姓先生为教师(先生名、出生地不详),以本社庙内闲置房子做教室,学校覆盖附近的刘寨乡李寨村李寨社、屈茶社、二塬村、草滩乡高塬村等,时有学生20多人。1950年以后由四方人王养密负责,仍为私塾。1952年,学校变更为公办屈岔初级小学,时有学生40多人,学校条件极差。1954年,学校再次更换教师,由草滩乡殿坪人徐守杰负责。1956年由本县新塬乡南沟人刘高发负责,与前相差无几,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学科单一。
第二阶段(1957年—1962年)
1957年,由当时地方组织筹建学校,同年学校由屈岔社迁入李寨社,学校更名为李寨小学,仍由刘高发负责,时有学生60多人。1959调入靖远县红沟人张永基担任校长,教师有兰州人关老师(名、出生地不详,为知青)两位教师,学生60多人,由于教学环境改善,教师的增加,教学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1963年—1978年)
1963年以后,由于受当时各种条件的制约,教师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外地教师全部调走,由大队革命委员会任命本村人宋俊山负责,教师有魏云舟、陈笃列,时有学生100人左右,学校覆盖全村各社,学制由初级小学变为完全小学。1972年,当地党支部、革委会组织重新修建学校,建教室3栋120平方米,由宋俊山担任校长,时有教师5人,由于学校条件的改善,教师增加,教学质量大有提高。
第四阶段:(1978年—1997年)
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高考制度的恢复,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办学热情空前高涨。1987年在时任村支部书记胡生富和校长蔺兰亭的领导下,重新修建教室3栋6间135平方米,教师宿舍7间115平方米,学校规模大有改观。时有学生80人左右,教师5人。但由于这一时期国家相对比较穷,地方教育地方办,地方政府拿不出较多资金投入教育,教育主要依靠地方政府集资,老百姓投工投料来办,学校建筑简陋,硬件建设达不到标准。1997年,学校通过了县级“标准化学校”的验收。之后国家加大扶贫力度,由白银市教育局定点帮扶李寨村,在时任校长朱玉科、教师贾怀林与村委会的多方联系下,白银市教育局出资6万元,利用靖远师范附属小学所拆教室旧料于1999年建教室3栋315平方米,教师办公室和辅助用房117平方米(均为土木结构),学校时有学生120多人,教师8人,办学规模居于本乡前列,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两基”工作进展顺利,近几年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学生辍学率0%,升学率100%。学校具备“两箱三仪”和部分音乐、体育、科学教学仪器。现存有效图书700余册,生均10余册。2004年该校是“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学校,有“模式二”设施一套。有蓄水窖2口。现有双人课桌凳30套,单人课桌凳20套。现有教师5人,其中公派教师2人,县聘代课教师3人。其中大专学历1人,中师学历4人,教师合格率100%。专任教师中,有一级教师2人。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5人。现有教学班6个,在校学生61人,其中女生32人。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体教师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学习新理念、探索新教法、了解新信息,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2006年获刘寨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奖。先后有2人获会宁县“园丁奖”;有6人次获刘寨乡“先进工作者”奖和“优秀教师”奖,有5人次获刘寨乡优质课竞赛三等奖和刘寨乡“十佳教学能手”奖以及会宁县首届“课件制作优秀奖”。
学校自创办至今,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以下几位是其中的代表:陈宗英,全国优秀教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导主任。黄克池,曾任靖远矿务区工会主席。陈治斌,现任会宁县纪检委副书记。陈桂霞,现任会宁县妇联副主任。张生富,获得重庆大学博士学位。景国玺,现攻读浙江大学博士学位。王晓明,现攻读武汉大学硕士学位。郭东林,现攻读北科院硕士学位。
回顾过去,道路曲折;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全校师生努力营造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校园环境,为创建科学管理、高质量的学校而努力。
李寨小学历任校长名单:吴先生(名不详)、王养密、徐守杰、刘高发、张永基、宋俊山、蔺兰亭、朱玉科
(供稿人:朱玉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