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矛盾及其解决策略——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特征的再思考
桑志军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之处,选修课程的实施就是一个突出亮点。然而,对于选修课程诸多问题的认识,却一直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
先看两个资料:
据有关资料(1),上海的进才中学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四所高校签约,聘请这四所高校对教师为学生开设选修课,并相互承认学分。对此,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纷纷叫好,他们对进才中学开设选修课程有这么好的资源表示羡慕,为进才中学的学生有这些高校教师为他们开设选修课程觉得庆幸。
另一则材料来自统计。2009年广东省所进行网络远程普通高中语文教师职务培训中(这是广东省自2004年新课程实施以来首次以远程形式利用网络对教师进行的一种全员培训模式),老师们对“你认为当前我省的高中语文课程实验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回答,笔者对参与培训的第一期8212名语文教师进行统计,91.3%的老师都提到对选修课程的看法,其中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理想关系应该是: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发展;必修课是基础性的,选修课是发展性的。
这两则材料,都体现了高中语文老师对选修课程的关注与理解,但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特征理解上的偏差,这种偏差直接影响到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特征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特征
许多人认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是基础课,而选修课程应该是舍弃基础性,注重发展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这种观点动摇了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根基。从当前高中语文课程设置时间上看,必修课程为1.25年,选修课程为1.75年。如果必修课程是注重基础,选修课程关注发展,那么作为基础性课程的必修课时则严重不足,课程设置也严重失调,违背了母语课程设计规律。
高中阶段还是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其所有课程都应该是基础性的,不管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是如此。《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稿)》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也具有基础性特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一样,都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但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稿)中关于课程的“基础性”有一段阐述:“高中课程内容既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这个“所有学生的共同的基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是必修课程的内容,而“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的基础”则是选修课程的基础性特征。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为学生个性发展领域提供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培养其基本态度、基本方法,以形成个性化发展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使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一些探索。这些相对于大学的学习或将来漫长的人生阶段来说,仍然是基础性质的。很多老师认为,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应该是必修课程的目标,是必修课程教学的主旋律,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选修课程的基础性侧重个性化发展的基础,包括了个性化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木技能,还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选修课程的基础性特征也显示出其与高校的选修课程也有所不同。高校选修课更注重学术性和拓展性;高中选修课程突出基础性,其根本是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上海进才中学的材料显示出他们关注到了高中选修课程的发展性,却模糊了高中选修课程与高校选修课程对不同阶段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上质的区别。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发展性特征
当然高中选修课程不仅仅只有基础性,不管哪个阶段、哪个类别、哪个学科的选修课程,发展性、个性化是其共同的特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当然也是如此。
高中语文课标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其基础性,但更应该着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在“实施建议”中进一步指出:“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探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目标。”
语文选修课程发展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其课程价值的个性化。对于选修课程,有学者指出:“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2)。选修制度本身就是个性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选修课程可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动机、兴趣和个性特征选修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课程的时候,不仅对所选择的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个性发展,而且对这些课程的选择过程本身也极富个性发展的价值”(3)。
二、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现状
(一)过于注重发展性忽略基础性
“普遍认为,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虽然把基础性放在选择性的前面,但实际上显然过于强调选择性,基础性重视不够,这样势必头重脚轻,最终影响学生的语文基础学力。”(4)
的确如此。自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认为选修课程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将选修课程的基础性特征忽略了。聘请高校教师开设选修课程,完全是从学生的发展性上考虑的。
很多学校从选修课程的设置到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进行选课以及选修课程的实施,处处都是为了学生的语文的个性化发展,没有顾及学生在中学阶段重基础的特殊性。例如,在选修课程实施中,语文教师不敢讲知识,认为讲知识就是强调基础性,而基础性是必修课程的任务。事实上,“知识教学”不但是必修课程的基础,也是选修课程教学起点,并且是贯穿选修课程始终的,对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在选修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学生才能在选修课程中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才能真正实现选修课程的课程价值。对于选修课程的教学,知识教学不是要不要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与必修课程的知识教学有何区别等的问题。在选修课程中应该将语文知识渗透在教学中,注重体验,重在迁移。
(二)选修课程的实施如何平衡基础性与发展性
许多教师在选修课程的实施中意识到高中阶段的选修课程应该是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但是在现实中却模糊了两者的界线。这主要表现在两种倾向,一是对选修课程过于重视其基础性忽略发展性,这必然会混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区别,将选修课程上成必修课程。《广州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指出:“新课程实施三年,还未出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选修还基本处在 ‘统一’和 ‘限定 ’的状态中。本次调查,有94%的教师所在的级组的选修课都是按原教学班集体选修,其中 8O.19%是按原教学班集体选修,全级同时开设规定的模块。”(5)这种选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与当前设置选修课程制度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另一种倾向是过于重视发展性往往出现追求新奇深奥,脱离学生实际,脱离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上成大学中文系的课程。“有些科目的设置超出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文化水准,如根据某部作品、某个作家、某个年代、某种修辞格而设置和编写的专门选修课,就是偏难的选修课,它们与必修课内容距离较远,脱离中学实际,更适合在大学中文系开设。”(6)
高中语文选修课到底教到一个什么样的层面,是仅把选修课程内容的知识面打开,对选修内容作简单地了解呢,还是要深入地挖掘作品的深度,进行拓展、探究。如何平衡两者的“度”,做到“适度”拓展,老师们往往不知所措。再加上选修课程时间短、选修的学生层次不同等情况,负责选修课教学的教师难以兼顾。老师们要么把选修课当作必修内容教学,要么有的教师漫天乱吹。选修课质量很难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证,难以做到将基础性和发展性较好地结合起来。
三、如何有效解决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矛盾的策略
(一)全面认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特征
如上所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特征,对此认识不清会给选修课程的实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或是混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关系,或是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与大学选修课程相混淆。
只有认清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是为学生在今后相关领域发展奠定基础,才有可能做到不超越高中学生的特定学习发展阶段、心理发展特点,使选修课程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在相关领域的学习兴趣、态度、方法,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及选课制度是体现其基础性和发展性的重要保障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目前有两种极端:一是限选,一是任选。限选如上述广州市调研报告所述,“选修还基本处在‘统一’和‘限定’的状态中。”选修课的初衷是“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学生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只能是空话,纸上谈兵而已,更不用说在选修课程的学习中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任选所造成的后果则是天马行空,老师凭兴趣开课,学生凭兴趣选课,漠视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基础性。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以系列的形式构成的,每一个系列下面可以有不同的选修模块。不同系列从不同侧面体现课程内容,应该说每一个系列都是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在每一个系列中要使所开设的选修模块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生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经验。同时,每一个系列本身不能只关注发展性,也要体现基础性,不能简单地基础性与发展性的机械分割。各个选修系列也应有相对独立性,使学生在各个选修系列中其基础性也得到发展。
语文教师要根据高中课程方案、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学校的课程设置,有计划开设选修课程。同时,要针对各个选修系列之间的关系,向具有不同发展潜能及兴趣的学生提供选课建议,引导学生对不同系列的选修课程进行有效合理的搭配选择,使学生在个性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湖南省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选课制度较好的平衡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湖南省将选修课程设计为必选模块和任选模块,必选模块既关注了选修系列的发展性也注意到了这一系列中的基础性,任选模块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在“诗歌与散文”中,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定位于必选模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定位于任选模块,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为基础,可以促进中国现代诗歌散文和外国诗歌散文鉴赏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双基”教学
如上所述,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不能因为是选修课程而淡化。双基教学是语文教育的永恒命题。很多人承认在语文必修课程中应该重视双基学习,但对于选修课程则有不同看法。其实,双基的学习,在选修和必修课程中都是很重要的。
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系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能力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语文、应用语文,这些都是语文选修课程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综合体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基础,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培养能力,知识是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在语文选修课程实施双基教学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或是只重双基,模糊了与必修课的区别;或是轻视双基,一味求“发展”。对此,我们认为,选修课程中传授知识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能拔高要求,不要把知识系统化,不能脱离能力培养孤立地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言语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选修课程知识的传授应当明确,不要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语文选修课程在课程逻辑体系上不必过于关注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它可以更好地从学生生活视野、心理特征去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感受到课程的生活化。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也倡导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和真实体验来学习,注重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注重课程的发展性特征。
此外,语文选修课程双基教学中,在知识的选择上应面向学生当前的生活,面向真实的社会和自然,使课程充满生命力的召唤。在双基教学中还有要注重让学生参与、体验,使学生在选修课程的学习中,通过主动参与、探究、体验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获得个体意义的建构。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解决基础性与发展性矛盾的重要手段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要做到个性化与基础性的统一还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有效转变,做到学习方式的综合与多样。
探究、创新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特征。选修课比必修课有更大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引导,使学生把握好探究的方向,掌握探究方法,注重探究技巧。值得一提的是,选修课程的探究性学习不要成了漫无目的教学的借口,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探究性学习有其特殊的“高中语文”特点,它有别于其它学科,也不同于高校师生的探究。
如果说当前在必修课程的教学中,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当前还是遇到一些瓶颈,而选修课程由于其特有的目标,以及在学生人数、授课地点和教学方式上的灵活性和拓展性给这种转变提供了可能。而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语文学习更为主动,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彰显,这必然从另一个方面也促使学生在选修课程学习中基础性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五)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评价应体现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评价对高中语文课程实施具有导向性作用,越重要的评价这种导向性越显著。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对评价有如此建议,“选修课的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
高中语文选修课应该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既要注重选修课程中发展性目标的评价,也要关注其基础性目标的发展。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评价重点应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应用、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学生在某些能力方面有特殊发展还应给予充分重视和肯定。评价不但要看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注重目标完成的结果,也要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既要要注重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学生内在的收获和体验,甚至学生的言谈、举止、态度、习惯的变化也应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评价要做到既注重内容,也要重形式和外在表现,从课程内容和特点出发设立多元衡量标准,这有助于检验学生在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综合性发展。
例如,2009年福建卷语文高考题注意到了将基础性与发展性结合起来考查:
简答题(任选一题)
(1)简述((红楼梦》中贾珍请王熙凤到宁国府协理秦可卿丧事的原因和过程。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穷诗人甘果瓦与爱斯梅拉达结成名义夫妻的经过。
考题是以学生阅读为基础的表达。答案没有现成的可供记忆,要求考生有较深的人文底蕴、较高的表达能力。既考查了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中阅读的基础性,也考查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评价的方式,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可以采用比必修课程更为灵活的方式,观察评价、档案袋评价、过程评价等,这些也都可以更灵活的解决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的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
总之,真正认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特征,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勇于去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选修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特别是当前选修课制度改革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这对于有效实施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明,计琳.“选”出一片新天地——上海高中多种办法开发选修课[J]:上海教育,2003.4
2,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98,300
4,6.温立三.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改革的历史及当前存在的问题[J]:语文建设,2006(11)
5].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语文科.广州市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J]:语文月刊,2007(10):33-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