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
广东省南雄市黎灿学校 李华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型教师与实践者,同时通过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反思性教学是一种以实践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学本身就是人类实践的一种形式, 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主体性的实践者,两者应相互尊重,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反思性教学不是单独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单独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合作,都以实践主体的身份发挥其能动性,师生双方在“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共同成长。
在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该反思些什么?怎样反思?这也是我们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一年的“反思性教学”的课题研究以来,慢慢的,我似乎在雾里看花中明白了一些东西。
一、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准确地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首先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才是为了达成目标而选择的教学策略、拟定的教学程序,以及为实施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
在这次“反思性教学”的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我执教了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寄给青蛙的信》。教学前,我反思了以前执教这一课时的情景,翻阅了以前教学这一课时写下的教学反思,还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参考了很多网上的教案及教法,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寄给青蛙的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体验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到青蛙的心情经历了“难过—伤心—惊喜—兴高采烈”的过程,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2.培养学生仔细看图,认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在仔细看图后进行说话的训练,在教师引导下会用“难过”和“兴高采烈”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3.读小鸭子写给青蛙的信,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学会用书信的方式与人沟通,表达心意,并对书信的格式有一个初步的印象。4.通过朗读课文,体验青蛙心情的变化及小鸭子的心情,使学生懂得要关心朋友,帮助朋友,自己才会更快乐。
教学之后,根据专家和教授们的评课,我又进行了反思:设计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的特点?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有梯度?在不断的反思中,我发现自己有了一定的“长进”。对反思性教学的目标设置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就像崔峦老师指出的:“备课时必须对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进行整体思考,既要明确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又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策略,而后用简明的、条分缕析的、策略与目标相联系的语言加以描述。”可以看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在叙写上存在着如下的不规范:一是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三重并举,把三维目标分列开来,把三维目标当作“一样粗的三条线”,这是错误的。其实,三维目标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其他两维融于此中,整体推进、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不能人为割裂成三大块。二是这节课的目标的叙写主体不规范,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均以教师为主体。三是这节课的目标的叙写缺少“说出、列举、辨认、认读、复述、理解、体会”等表现学生外显行为的动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标就不容易检测、指导和调控,评价教学实效的价值就不大。至于“引导”、“培养”之类描述教师教学行为的动词不应该出现在教学目标中。四是三维目标在宏观上是等重的,但目标定位要有重点,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班级都应该各有侧重,不需要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有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并且目标要简明,不能繁杂。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有效的文本阅读中促进教学目标的生成
1.有效的提问。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在有效提问中,学生能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知,教师通过提问使课程内容持续地生成和转换,而不仅仅传递特定的课程内容。也就说,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寄给青蛙的信》中,我设计了“‘兴高采烈’是什么意思?你从‘兴高采烈’中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这不起眼的“兴高采烈”成了学生感悟的触发点。学生由“兴高采烈”想开去,悟出了“兴高采烈”背后的丰富蕴意,从而体会到青蛙的心情经历了“难过—伤心—惊喜—兴高采烈”的过程,自然地对整篇课文作了整合思考。
2.有效的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老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朗读训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把朗读训练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可以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等等。
《寄给青蛙的信》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游戏导入,检查生字,揭示课题。在这一环节,我用大雁给同学们送信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生字和词语,把学生们的心思带到课堂里。第二环节:指导朗读,体会青蛙心情的变化。在这一环节,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朗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到青蛙的心情经历了“难过—伤心—惊喜—兴高采烈”的过程,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指导说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第二环节。可是,在第二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可能是因为紧张的关系,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我的范读太少了。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教师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的语感很多时候是在模仿中得到的。本来想着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会青蛙心情的变化,由于教师本身的心理素质的原因而没有达到“有效的朗读”的要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