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令阅读教学更有效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小学 黄妙霞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反思性的阅读方式对文本的解读,能通过不断地总结、感悟,让阅读变得丰富多彩。
一、打造反思性阅读透视课堂教学的对话课堂
(一)打造学生为主体的反思对话课堂
真正的阅读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反思、分析,在阅读中重构知识结构,逐步完善人生价值观。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例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因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课堂中给学生一定的阅读选择权、解读差异权、思想表达权、提问质疑权,让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受到应有的保护,让学生充满阅读的兴趣;高度尊重学生个性选择、个性理解与个性情感,培养其阅读过程中的创造力、想象力与理解力;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讨论。
(二)反思性阅读需要阅读情境的引导
首先,反思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激发。教师要在课堂中适度把握课堂节奏,要通过教学引导弥补学生阅读方法与心智不足导致的一些偏差;要协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在关键的点上要发挥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作用;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情感,引导学生感受“情”境、探究真“理”,等等。
其次,阅读的过程是体验与思维的过程,是非理性情感与理性思维交互作用的过程。反思式的阅读是学生情感与思维高度投入后感悟式阅读,是情感与思维在阅读中发展成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防止浮于表面、走马观花式的盲目阅读。阅读教学离不开学生对生活与情感的体验过程,更离不开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营造探究思维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理性思维活动,深化对文本的感悟。为此,要合理设定各种有层次的、开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加深思维的深度。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三)开展反思性阅读表达的教学平台
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与感受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要设法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一方面让学生的个性化理解的内容能够反馈出来,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的策略,了解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发挥合作学习与辩论学习的优势,实现观点的碰撞、澄清与升华。
例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采用比赛、表演、展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一展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空里,问题由学生提出,知识让学生归纳,规律让学生发现。这样,学生才敢于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同时,这样能够让学生的观点得到深化与发展,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另外,还可以引导、激励学生进行点评式阅读,把自己的思维成果与感悟落实到纸上。
(四)让阅读反思从课堂向课外延伸
阅读教学中,那些语音、文字、词汇、逻辑、文学的知识以及许多难以言传的语感等,都是在阅读中自然而然习得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拓展阅读的空间与范围。要激发学生主体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阅读。要提供课后阅读的帮助与指导,要指导学生选好材料。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提供精品文学名著,定期更换“荐书”栏目,构成系统性的阅读材料体系,让学生选择性阅读。要为学生阅读提供各种平台,如提倡写反思笔记、开展读书沙龙、举办阅读大赛,安排诗歌节、读书周、艺术节等活动,形成学校阅读文化氛围,对学生的阅读起引导作用。
二、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反思指导
阅读要“加强阅读反思指导”,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学生在阅读反思过程中习得方法。
(一)内外结合,边读边悟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指导学生吸纳了文本所描摹的语言意境之后,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由外而内的阅读理解中,做到读思结合,经常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教学《麻雀》一课,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猎狗看到老麻雀站在地上,为什么愣住了,而且慢慢向后退?”由此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质疑需要突破原有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有时这种见解并不成熟,但这是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都应予以珍视和尊重。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有学生提出:小女孩生活那么悲惨,最后却面带微笑死去,是不是可将“微笑”改为“苦笑”。由这一问题可知道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能有不少学生未能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可以先让学生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再引导学生去认识“微笑”在文中的深刻含义,比较“微笑”、“苦笑”在文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思考。
(三)突出重点,品读体察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重点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深人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
小学语文课本中。对抓住重点词句来领会其深刻含义的课文是比较多的。如《温暖》一课,“周总理又工作了整整一夜。”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抓住“又”字来深入体会;《挑山工》一课,则应引导学生抓住挑山工所说的话,以及课文最后的那句“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等重点句子来着重领悟课文的深刻内涵。通过重点词句,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增强为何要用这些词句的思考,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
(四)总结感悟,扩展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已经感悟出来的哲理,用来重新解读文本内容,延伸文本内涵,提升文本境界。例如:在教完《最大的麦穗》后,出示达尔文和巴尔扎克关于“机会”的名言,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写几句话,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名言,最后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碰撞,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中蕴含的哲理的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再如:《螳螂捕蝉》是一则极富理趣的历史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社会责任感等各种人生道理。在课文学习以后,我们用学生已经感悟到的哲理,重新去审视课文文字背后的东西,发现文本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空白,可以实现课文的延伸,让文本进一步走进学生的生活与思维。
三、结语
总之,阅读反思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我们要认真开展,借此实现语文教学的突破。当然,阅读反思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更高,对教师自身的阅读积淀要求也更高。所以,教师要经常读书,才能够引领学生阅读,可谓“资之深方能左右逢源”。
参考文献:
1.张连湖.基于阅读反思的研究与实践[J].教书育人,2010(10)
2.贾巧巧.倡导阅读反思 提高阅读质量[J].教苑探索,2010(11)
3.杨昌顺.关于当下研究性阅读的反思[J].教育天地,2008(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