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教师反思到引领学生反思,高效整合习作资源

从教师反思到引领学生反思,高效整合习作资源

时间:2023-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桑志军教授到我校进行主题为《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语文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的反思性教学研讨指导,并听了我讲授的一节习作指导课——“热爱生命”,课后,桑教授给我提了许多宝贵意见,我和本校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以该课堂为实例,进行了反思,提出新的方案,并第二次借班上课。

从教师反思到引领学生反思,高效整合习作资源——习作教学中善用导入环节调动学生反思并自主整合习作资源

清溪镇中心小学 罗秀丽

近日,桑志军教授到我校进行主题为《反思性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促进语文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的反思性教学研讨指导,并听了我讲授的一节习作指导课——“热爱生命”,课后,桑教授给我提了许多宝贵意见,我和本校课题研究小组的教师以该课堂为实例,进行了反思,提出新的方案,并第二次借班上课。在“初次评课生成问题—反思、改进、再上课—再次评课、探讨旧问题解决后产生的新问题”的反复实践和反思中不断进步。下面就该习作指导课在“回顾课文、捕捉素材、归纳表达方式”环节进行一些探讨、反思。

一、教师反思,整合习作资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在备课前,我就参考了一些权威理论对教案反复进行反思:《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小学语文课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借课本里的课文作为例子来教会我们的学生说话、写文章。表达能力的培养,要靠两个积累,一个是语言材料和积累,一个是语言范式的积累。习作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不外乎习作目的、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2)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精心准备,导入的时候问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怎样的回答,如何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捕捉素材、归纳表达方式”,我都考虑到了。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了语文园地五的口语交际,这节课进入习作学习和练笔。主题仍然是“热爱生命”。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五组课文,都是通过写什么使作者明白怎样的道理的。

生:《触摸春天》通过写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用双手拢住蝴蝶的事,使我明白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只要坚强乐观、热爱生命,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永生的眼睛》通过……

师:这四篇课文的写作对象分别是谁?

学生举手作答。

(教师归纳、板书:动物 植物 人)

师:我们来归纳四篇课文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点,都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什么?

生:四篇课文都是通过写一些事情或生命现象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

(教师板书:表达方式 通过写一些事情或生命现象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一些感悟、理解。)

师:通过复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知道了本次习作的对象可以是写动物、植物或人,表达方式是:通过他们热爱生命的一些事情或生命现象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理解。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口语交际课堂上已经进行了说话的图片,积累喜欢的素材。

课后,桑教授引领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老师进行了细致到位的评课、反思,认为该习作指导课在导入环节善于整合习作资源,从课文中找素材、找表达方式,指导能从内容入手,为解决“写什么”服务,将阅读、口语交际习获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到习作教学中,这种模式值得倡导。同时本环节生成的问题是:(1)教师一问一答、有条不紊的逐篇梳理属于灌输式教学模式 ,死板、不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启发性不足,限制了学生在课堂的发挥,应该在学生自主性发面改善。(2)没有有效引领学生反思。

通过反思,我围绕“学生自主性不足”和“没有有效引领学生反思”的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删减,并在引导语上进行重点突破。把原来的逐篇梳理的繁杂环节变为三个问题:(1)学习了这个单元,哪一篇文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具体说说是哪些地方?(2)你认为本次习作可以写什么?(3)我们为什么要回顾本组课文?

二、 引领学生反思,令习作资源高效整合

带着初次反思生成的问题“习作资源能有效整合,但是学生自主性不足”,我第二次走进了课堂。这次是借班上课,按照修改后的教学设计,片段描述如下: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进行了语文园地五的口语交际,这节课进入习作学习和练笔。主题仍然是‘热爱生命’。学习了这个单元,哪一篇文章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具体说说是哪些地方?”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触摸春天》这篇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安静虽然看不见,却能用双手拢住蝴蝶。”教师:“安静热爱生命的故事也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感悟,使作者明白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教师:“结合本组课文例子,你认为本次习作可以写什么?”学生自由举手作答:“写人的一些热爱生命的事情。”“写动物、植物顽强生存的故事。”教师:“我们为什么要回顾本组课文?”学生:“回顾本组课文让我们知道了可以写谁。”“回顾本组课文让我们知道了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归纳、梳理、板书。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口语交际课堂上已经进行了说话的图片,看有没有跟你想写的不谋而合?你从图片想到的其它东西也可以自由说说。”

课后,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老师再一次进行了反思,认为该习作指导课有效地针对第一次课堂的不足,在高效整合习作资源、发挥学生自主性、引领学生反思方面进步明显。但同时经过更深层次的反思,我们又产生了新的困惑:(1)习作课上对于阅读课文、口语交际的资源整合,是关注学生的积累、体验还是关注学生的技能?(2)习作主题+课文内容、表达方式+重点词句,用怎样的方式教学更高效?(3)模仿与求诚冲突的时候如何取舍……随着反思性研究的逐渐深入与成熟,我们研究组的老师兴趣盎然,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通过一系列的反思性研讨学习,我在教学中得到了更深刻的历练。诚如熊川武教授的观点: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现在,反思对于我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成为了一个习惯,让我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让感性的实践升华成理论性的经验,促使我带着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把点滴经验加以系统化、理论化,提高教学水平。它持续地、不间断地、系统地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同时,我对反思性教学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除了教师自我要“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3),更应该如桑志军教授所提倡的,要善于引领、教会学生反思,以打造更高效的语文习作课堂。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严考全.关于改进习作教学的指导意见.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语科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