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礼仪的原则
礼仪的原则是指运用礼仪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
具体的礼仪规范内容庞杂,又因民族、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无论何人、何时、何地,在运用礼仪时都有些需要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
礼仪的基本原则有:
1.自律的原则
自律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在交际应酬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际活动中的言行举止。任何人,不论身份高低、职位大小、财富多寡,都有自觉遵守、应用礼仪的义务;否则,就会受到公众的指责。
2.平等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行为总是表现为双方的,你给对方施礼,自然对方也会相应地还礼于你,这种礼仪施行必须讲究平等的原则,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情感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诀窍。在交往中,平等表现为不要骄狂,不要我行我素,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傲视一切,目空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业、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处处时时平等谦虚待人,唯有此,才能结交更多的朋友。
3.尊重的原则
尊重包含自尊和尊敬他人,以尊敬他人为主。自尊就是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要注意自身修养,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而尊敬他人就是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谐、愉快的关系。
尊重他人是礼仪的重要原则。与人交往,不论对方职务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样、才能大小,只要与之打交道,都应尊重他人的人格,做到礼遇适当、寒暄热烈、赞美得体、话题投机,让人感到他在你心目中是受欢迎的和有地位的,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与你交往心情很愉快,这样才可能深入沟通,建立感情,达到目的。
尊重的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给他人留有面子。所谓面子,即自尊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即便是一个毫无廉耻之心的人,也存在着一定的自尊心。自尊心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失去自尊,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难以容忍的事情。所以,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失礼的行为,与人交往,一定要避免有可能伤害他人自尊心的言行。比如,谈话中不要涉及他人的隐私;不要提到对方的生理缺陷,更不能拿别人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对他人做错的事,要善意地委婉指出。
第二,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表现自身的愿望,尊重原则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彼此宽容,尊重他人的思想观点和个性。
4.宽容的原则
在许多情况下,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意味着要有容人之雅量和多替他人考虑的品德。一个充满宽容精神的社会,有助于人们的独立思考和个性的自由弘扬,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就个人而言,宽容是获得友谊、争取朋友、扩大交往的基本要求。
在礼仪中体现宽容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因此要善于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对他人不求全责备。
第二,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即使批评错了,也要认真倾听。有时,批评者的意见是错误的,但只要不是出于恶意,就应以宽容大度的姿态对待。特别是在工作中,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5.真诚的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实意的友善表现,只有真诚尊重,方能使双方心心相印,友谊地久天长。
6.从俗的原则
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入乡随俗”。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宽容大度的表现。每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保存着自己特有的礼仪规范和形式。如中东一些国家,受宗教信仰的影响,禁止女性向家庭成员以外的男人裸露肌肤,严格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去这些国家访问做客,就应尊重他们的礼仪规范。我国是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长期以来,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礼俗风格。如藏民对到来的尊贵客人要敬献哈达,回民禁食猪肉等。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区,也有礼仪方面的差异。如同为汉族人,南方人细腻,北方人豪爽。城市人见面常用“你好”打招呼,农村人习惯用“吃饭了吗”、“干啥去”打招呼。入乡随俗,可以给人以亲切感、友善感。反之,则给人以陌生感、距离感,有时甚至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7.适度的原则
适度原则要求在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及其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如在与人交往时,应做到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谄谀;要自尊却不能自负;要坦诚但不能粗鲁;要信人但不能轻信;要谦虚但不能拘谨;要老练持重,但又不能圆滑世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