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探索出新
赣南师范学院
赣南师院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实际出发,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应用性人才方面找到一个结合点,即“133”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模式,开创了赣南师院(独立学院)社会实践教育工作新局面。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赣南师院(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法宝之一。学校通过创新教育工作模式(“133”教育模式即建立一个体系、完善三种机制、做到三项确保),使社会实践教育做到与时俱进,塑品牌,创特色,真正发挥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作用。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建立一个体系,即建立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工作体系,保证整个社会实践教育工作能够长效地运转。学校在完善三种机制,即完善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的考评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的同时,做到三项确保,即确保社会实践教育的时效性、实效性。要体现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确保社会实践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确保社会实践的就业导向作用。
学校通过成立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教务办主任及各系党总支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教师为成员的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一个较完善的领导组织体系,齐抓共管,合理协调,确保社会实践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的运转。
与此同时,赣南师院(独立学院)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另外学校还不断整合各方资源(例如现有资源、校友资源、学校周边资源等),以夯实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基础。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工作体系由此建立。
1.完善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的考评机制。依托学校社会实践教育工作体系,建立社会实践评估小组。对于社会实践的过程、参与人员的现实表现、取得的成果等进行科学的质与量的分析与考评。针对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绩的评定,学校采用了同学互评、班主任初评,学校团委复评,学校党委审核的评定体系。
2.完善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档案,做到社会实践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与奖学金挂钩,与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评比挂钩,与教师的工作业绩挂钩,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和教师予以奖励。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广大学生、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社会实践有机地运作下去。
3.完善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指法律制度的保障、经费的保障、实践基地的保障等。对于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学校要求在教学经费中作出安排,确保人人参加;对“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和“四进社区”活动,学校建立了专项经费;对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正当权益维护问题,学校通过举办专门的法律知识讲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使同学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赣南师院(独立学院)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确保了社会实践教育的时效性、实效性,真正体现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学校社会实践针对时政热点,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如2008年学校与下壕塘社区联合开展了“颂改革伟绩·行青春使命”大学生四进社区活动,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项活动,体现了学校社会实践工作的时效性,同时将改革开放这一主旋律很好的融入了活动,体现了活动的实效性。
赣南师院(独立学院)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确保了社会实践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社会实践形式主要包括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立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等。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实验、军事训练、毕业实习等,学校还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内容包括:理论宣讲、社会调研、法制宣传、生产实习等。学校目前建立的社会实践基地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基地、社区实践基地、企业实践基地三种类型。其中教学实践基地有赣州七中、赣南师院附中、滨江二小等学校,社区实践基地有南外社区、下壕塘社区、土地庙社区等十多个社区,企业有新门派设计公司。
赣南师院(独立学院)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确保了社会实践的就业导向作用。赣南师院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实际出发,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使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实践基地,提高师范生的基本技能;通过企业实践基地和社区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就业能力。
“133”模式实施以来,赣南师院(独立学院)社会实践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明显
学院实施“133”社会实践教育工作模式以来,按照社会实践教育工作时效性和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党的有关政策,加强了对时代精神内涵的理解。
赣南师院(独立学院)于2008年被评为“全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同时赣南师院(独立学院)团委也于2009年荣获“全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提升了校园文化内涵,打造了校园文化品牌
赣南师院(独立学院)作为年轻的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施行“133”社会实践教育工作模式,不断推进社会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将理论转化为技能,逐步形成了符合独立学院实际的品牌文化。
3.进一步提高了赣南师院(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成长过程顺利,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付出辛勤劳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学生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按照社会的需要进行再学习、再锻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学生能真正参与社会财富创造,并体会到其中的辛苦,端正了学生的择业观,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在赣南师院(独立学院)2009届毕业生中共有50余人考上省内外高校研究生,30余人考取国家公务员,10余人被选聘为大学生村官,4人被录取为西部计划,100余人进入了企事业单位,就业率达到了90%。
我们认为,要坚持与时俱进,弘扬主旋律,以时代精神为要求,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真正发挥社会实践的载体功能;要坚持从独立学院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探索一条适合独立学院实际的工作模式;要宏观把握,统一协调,优化资源,落到实处,保证工作的长效运转。
案例点评
在学校的支持下,“133”社会实践教育工作模式得到长效地运转,培养了一批批思想觉悟高,实践能力强的大学生。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符合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应用性人才培养实际的工作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