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办学定位能力优化
一、办学目标定位能力优化。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定位能力优化,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有关高职教育发展创新的指示精神,学习国内外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理论和经验,创新独特办学理念。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国内外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提出的服务型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都是创新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基本办学理念。这些理念总体来说,就是在高等学校教育框架下,融入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使这些要素在办学模式、运行机制和教学过程中,不仅占有合理的比重,还要合理搭配,有机组合,形成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基本办学模式和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合力,产生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的效应。具体来说高职院校需要根据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的基本办学模式,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其次要从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应用技术技能研究、技术开发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全面构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得办学功能。第三是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和《评估方案》的“实践教学条件”中的有关指标,按照满足培养、培训特色和质量需要,确立与课程教学配套的硬件条件体系建设目标。第四是参照《评估方案》中的“教学管理”中的有关指标,确立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特征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从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应用技术技能研究、技术咨询服务几个方面,考察管理服务意识强弱、管理服务面宽窄、管理服务质量高低。第五是把就业质量作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从就业率、对口就业率、稳定就业率、职业生涯发展水平、薪酬水平等方面,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体系。
二、办学类型定位能力优化。优化高职院校办学类型定位能力,一要大胆调整与区域产业结构不接轨的专业,难以找到区域优质特色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的专业;二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与企业建立共同发展、共同办学,资源共享,利益均沾的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体制;三是认真分析专业学科特征、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和相应的职业岗位特征,实事求是地按照专业学科特征、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和相应的职业岗位特征,定位人才培养类型、规格;四要从认识上不要机械地将教学型高校分为技术应用教学型本科教育和技能教学型高职专科教育,把培养专科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把就业竞争比较优势作为人才培养类型的内涵。
三、办学层次定位能力优化。一是高职院校要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型人才、基层服务与管理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层次,加快培养专科层次技术型人才、基层服务与管理人才,解决人才市场供应结构性短缺问题。二是高职院校要建立大职业教育培养平台,实行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各层次职业培训教育和各个层次的职业继续教育。三是主动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沟通衔接办学体制,建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切实解决高职不高的问题。
四、办学形式定位能力优化。高职院校的办学形式应发挥自身与与经济调整、企业发展、职业岗位需求、人的就业与职业发展、终身教育需求联系最紧密的优势,建立多种形式并举,相互支撑配合的办学体系,实现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相互结合,与职业培训、职业继续教育沟通,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探索开放式继续教育新模式,为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各类人员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高职院校既要从事学校教育,又要承担职业培训;既要进行学历教育,也要进行非学历教育,把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形成多学制、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高职院校办学的灵活性还体现在专业培养年限多元并存。在学制方面,有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一贯制,有招收高中、“三校”毕业生的三年制或二年制。
五、服务面向定位能力优化。高职院校专业服务面向要做到宽窄适度,需要以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办学方向,根据地方经济、产业和技术结构的特征与特殊的文化资源筹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大背景下,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提升,从出口加工向自主创新转型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对职业教育需求正在高移,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高职院校就要顺应形势,营造有利于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环境,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多样化途径中担当重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