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历局成立及历书译撰
崇祯二年6月21日(1629),北京发生日食。钦天监推算的时刻与日食前后均不符,预测开始的时间早了半个小时,又迟半小时结束。在中国封建社会,日月食被看成有关国家的兴衰治乱,受到高度重视。6月23日,崇祯皇帝怒责钦天监,下谕礼部指出:“天文重事,这等错误”,“姑恕一次”,“推算如再错误,重治不饶!”监内五官正戈丰年等回称:“大统乃国初所定,实际郭守敬授时历也。二百六十年毫未增损。自至元十八年造历,越十八年为大德三年八月,已当食不食;六年六月又食而失推。是时守敬方知院事,亦付之无可奈何,况斤斤守法者哉,今若循古,向后不能无差。”(18)
在这种情况下,担任礼部左侍郎的徐光启向皇帝上疏,要求改历。1629年9月1日,徐光启奉旨督领修历事务,筹建历局,编撰历书。1629年9月13日,他上一道《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提出了这次修历的目标,不仅要达到“上推远古,下验将来,必期一一无爽”,而且还要“穷源极本,著为明白简易之说,使一目了然。百世之后,人人可以从事,遇有少差,因可随时随事,依法修改”。(19)徐光启还向崇祯皇帝汇报了关于修历工作的初步安排和设想,明确提出要引用西洋历法,“使大统旧法与之会通归一”,为此,建议录用在北京的耶稣会传教士邓玉函和龙华民。他还提议选择一批从事天象观测和仪器制造的人员,赶制一批天文仪器,包括制造七政象限大仪(大型四分仪)、列宿纪限大仪、平浑悬仪、万国经纬地球仪等,还计划安装3架名叫“测候七政交食远镜”的天文望远镜。
在之后的天文观察中,历局在中国第一次使用了望远镜,这一创举不但是我国科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也表明了徐光启本人对于科学观察和实验手段的极端重视,这是他科学思想中最具近代化的特征之一。在徐光启看来,天文历法工作应该是“必准于天行,用表、用仪、用晷、昼测日、夜测星”。而且“惟表、惟仪、惟晷,悉本天行,私智谬巧,无容其间”。这表明了,徐光启对实验仪器的重视,认为只有使用精准的仪器,才能避免主观的误差,从而得出准确的数据。由徐光启所开辟的思想路线虽然没能直接导致近代科学的诞生,但依然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崇祯皇帝很快批准了徐光启的计划,并提出了“阐千古之历元,成一朝之巨典”的修历目标。徐光启那时已经68岁,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但却依然兢兢业业,“总是亲临观象台指导或亲自观察”(20)。徐光启与耶稣会传教士关系密切,了解西方历法远比中国历法精确。他期望取西方历法之长,补中国历法之短,更期盼从“与中历会通为一”到“会通以求超胜”。为此他迈开的第一步,就是组织几位耶稣会传教士同中国学者合作,开始编译西方天文学著作,为编写历书做准备。
1629年11月6日,历局正式成立,地址在北京宣武门内东墙下的首善书院旧址。首善书院建于1622年,曾经是东林党人邹元标、冯从吾等人聚众讲学的处所。东林党遭镇压之后,书院就废置多年。徐光启选择这里作为历局地点,就考虑到此地与传教士住的地方比较近,方便交流。历局成立之初人才济济,中国有徐光启、邢云路、崔儒秀、李之藻(1630年5月加入)等,耶稣会士有邓玉函、龙华民。
这是一段令人兴奋的时期,历局成立后,众人就立马着手践行徐光启雄心勃勃的计划,翻译著作、制造天文仪器。在历局成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就编译出书目24卷,还赶制七政象限大仪2座,测量纪限大仪(大型六分仪)1座。同时,徐光启还呈上了《历书总目录》。在《历书总目录》中,徐光启首先回顾了中国改历的历史,提出了采用西法指导原则,认为西法“可为目前必验之法,又可为二三百年不易之法,又可为二三百年后测审差数因而更改之法”(21)。第一次呈进就有如此成果,这令历局成员振奋不已,但由于满人的入侵,徐光启被派去训练军营兵士,刚开始的历局工作被迫暂停。直到次年(1630年)6月,徐光启才回到历局,此时却又遇到了新的问题,1630年5月,精通天文学的邓玉函病故,这对历局工作不得不说是一个损失,为此,只能又从外地招来两名传教士——葡萄牙人罗雅谷和德国人汤若望。其中汤若望于1631年元月4日到达历局,并在后来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于编撰历书的整体构想已经确定,译述工作全面展开。历书的第一批书目多由邓玉函主译,少数由罗雅谷主译。后来各书,罗雅谷主要负责行星、月离等相关部分,汤若望主要负责恒星、交食相关的部分,而大量的组织工作和对文稿的整理、审定工作,由于人员匮乏,只能都压在徐光启一人身上。由于徐光启在1632年6月兼任文渊阁大学士,日常公务极其繁重,白天忙于公务,晚上挑灯夜战校勘历书,对于历书的编撰是,“竭昼夜以推步,镂肝肾以研削,凡五更寒暑,尽瘁以成”。而且在晚年,徐光启还编撰了《农政全书》,共60卷50多万字,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大成之作。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如何能承担这么重的工作量,没能坚持到一年,徐光启就病倒了。此时历法修正方案已经基本形成了,只是历书整理和仪器制造这两方面还需时日。没能看见他事业的最后成功,1633年11月8日,徐光启就去世了,在临终前他为历局做了最后的两件事,一是荐举李天经接任历局工作,二是上疏《治历已有成模恳祈恩叙疏》,请求对在修历工作中有贡献的人予以嘉奖。1634年,李天经从分管税粮的山东参政调往北京,继徐光启督修历法。历书终于在徐光启、李天经的先后督修下,分五批将完成的著作进呈崇祯皇帝御览。
第一批:崇祯四年(1631年)正月二十八,徐光启进呈历书6卷、表1套18卷:
《历书总目》1卷;
《日躔历指》1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测天约说》2卷,邓玉函译撰,汤若望订;
《大测》2卷,邓玉函译撰;
《日躔表》2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割圆八线表》6卷;
《黄道升度表》7卷;
《黄赤道距度表》1卷,邓玉函译撰,龙华民订;
《通率表》2卷。
第二批:崇祯四年(1631年)八月初一,徐光启进呈历书20卷,另加1摺:
《测量全义》10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恒星历指》3卷,汤若望译撰,罗雅谷订;
《恒星历表》4卷;
《恒星总图》1摺;
《恒星图像》1卷;
《揆日解订讹》1卷;
《比例规解》1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第三批:崇祯五年(1632年)四月初四,徐光启进呈历书30卷:
《月离历指》4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月离历表》6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交食历指》4卷,汤若望译撰,罗雅谷订;
《交食历表》2卷,汤若望译撰,罗雅谷订;
《南北高弧表》12卷,罗雅谷、汤若望指授,监局官生推算;
《诸方半昼分表》1卷,罗雅谷、汤若望指授,监局官生推算;
《诸方晨昏分表》1卷,罗雅谷、汤若望指授,监局官生推算。
第四批:崇祯七年(1634年)七月十九,李天经进呈历书29卷,屏障1架:
《五纬总论》1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日躔增》1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五星图》1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日躔表》1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火木土二百恒年表》,并《周岁时刻表》共3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交食历指》3卷,汤若望译撰,罗雅谷订;
《交食诸表用法》2卷,汤若望译撰,罗雅谷订;
《交食表》4卷,汤若望译撰,罗雅谷订;
《黄平象限表》7卷,罗雅谷、汤若望指授,监局官生推算;
《土木加减表》2卷,罗雅谷、汤若望指授,监局官生推算;
《交食简法表》2卷,罗雅谷、汤若望指授,监局官生推算;
《方根表》2卷,罗雅谷、汤若望指授,监局官生推算;
恒星屏障1架。
第五批:崇祯七年十二月初二(1635年1月20日),李天经进呈历书32卷:
《五纬历指》8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五纬用法》1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日躔考》2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夜中测时》1卷,罗雅谷译撰,汤若望订;
《交食蒙求》1卷,汤若望译撰,罗雅谷订;
《古今交食考》1卷,汤若望译撰,罗雅谷订;
《恒星出没表》2卷,汤若望译撰,罗雅谷订;
《高弧表》5卷,罗雅谷、汤若望之寿,监局官生推算;
《五纬诸表》9卷,罗雅谷、汤若望指授,监局官生推算;
《甲戌乙亥日躔细行》2卷,罗雅谷、汤若望指授,监局官生推算。
上述进呈的五批书目合计135卷,还附有星图一摺和恒星屏障一架。但李天经在呈第五批历书时,称总共有137卷,可能是在最后汇总之前,李天经在整理徐光启留下的遗稿同时,还率领历局人员对前四批所呈书目有分合补增,并对所有进贡的历书进行整理编撰,定总名为《崇祯历书》,刊刻出版。《崇祯历书》的出版,标志着改历工作的完成。
除了编译大量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之外,徐光启还打算成立历局之后,以历局为基础,推行“度数旁通十事”的宏大计划。
徐光启早在《刻几何原本序》中提到:“顾惟先生之学,略有三种:大者修身事天;小者格物穷理;物理之一端别为象数,一一皆精实典要,洞无可疑,其分解擘析,亦能使人无疑。而余乃亟传其小者。”(22)虽然对西学有积极的全面的评价,但却对“象数之学”最为推崇。在《泰西水法序》一文中指出:“象数之学,大者为历法,为律吕;至其他有形有质之物,有度有数之事,无不赖以有用,用之无不尽巧极妙者。”(23)
徐光启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是因为看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他强调,“能通几何之学”,将“率天下之人归于实用者”,试图把西方科学的数学方法应用于研究自然和人事。崇祯二年(1629),徐光启呈明“度数旁通十事”,“度数”就是指数学,认为只要“度数”学好了,就可以旁通国计民生的十件大事:这“十事”分别指天文气象、水利、乐律、军事、财政、建筑、“造作机器”、地理测量、医学、“造作钟漏”。徐光启的“度数旁通十事”计划具体为:(24)
其一,历象既正,除天文一家言灾祥祸福、律例所禁外,若考求七政行度情性,下合地宜,则一切晴雨水旱,可以约略豫知,修救修备,于民生财计大有利益。
其二,度数既明,可以测量水地,一切疏濬河渠、筑治堤岸、灌溉田亩,动无失策,有益民事。
其三,度数与乐律相通,明于度数即能考正音律,制造器具,于修定雅乐可以相资。
其四,兵家营阵器械及筑治城台池隍等,皆须度数为用,精于其法,有裨边计。
其五,算学久废,官司计会多委任胥吏,钱谷之司关系尤大,度数既明,凡九章诸术,皆有简当捷要之法,习业甚易,理财之臣尤所亟须。
其六,营建屋宇桥梁等,明于度数者力省功倍,且经度坚固,千万年不圮不坏。
其七,精于度数者能造作机器,力小任重,及风水轮盘诸事以治水用水,与凡一切器具,皆有利便之法,以前民用,以利民生。
其八,天下舆地,其南北东西纵横相距,纡直广袤,及山海原隰、高深广远,皆可用法测量,道里尺寸,悉无谬误。
其九,医药之家,宜审运气;历数既明,可以察知日月五星躔次,与病体相视乖和顺逆,因而药石针砭,不致差误,大为生民利益。
其十,造作钟漏以知时刻分秒,若日月星晷、不论公私处所、南北东西、欹斜坳突,皆可安置施用,使人人能分更分漏,以率作兴事,屡省考成。
在当时,徐光启以他的远见卓识,积极提倡西学,重视科学,以上的“度数旁通十事计划”就是最直接的例子。但遗憾的是,在强调“度数旁通十事”的过程中将形而上学的基础部分剥离了出去,只保留了其中的形下部分,并以之与儒学中的“艺”对等,其目标的指向依然在于实用。受“实用”观念的支配,中国的科学终不能像西方那样,走上为科学而科学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