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另一家医院则调查发现,在500名胃肠道病患者中,由心理因素、情绪状态引起的竟高达74%。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从人类死亡原因的变化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对死亡原因的一项研究发现,死于不健康行为或生活方式高达50%;死于环境因素或生理因素的各为20%;仅有10%与保健工作不当有关。我国对部分城乡的死亡原因调查发现与美国对死亡原因的分析相近似。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_医学心理卫生学导读

“病从口入”众人皆知,但“病由心生”却仍有相当多的人知之甚少或未加重视。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证明,心理社会因素与病原菌、遗传、免疫等生物因素一样,在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中医学中有不少记载。中医学认为“内伤七情,暴喜动心,不能主血。暴怒伤肝,不能藏血。积忧伤肺,过思伤脾,失志伤肾,皆能动血。”上面提到的喜、怒、忧、思等都是指人的心理状态。这些都说明精神或心理可以主导五脏六腑,不良的情绪会引起内脏功能失调,从而引起身体上的各种病症。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就是癌症这一看起来纯粹是生物学因素导致的疾病也与人长期抑郁、压抑等不良情绪等有关。心理疾病更不例外,不良的精神刺激能起到“扳机”的促发作用导致心理疾病。

在国外,古希腊时代就有人认为有些躯体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20世纪初,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强调人的无意识领域中存在着许多心理冲突,如果没有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或治疗,久之便形成躯体疾病,而且会逐步发展。美国一家综合性医院对来就诊的患者进行随机调查研究得出:65%的发病原因与社会逆境有关,诸如事业失败、婚姻受挫、蒙受屈辱、职务下降、财务被盗、经济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美国另一家医院则调查发现,在500名胃肠道病患者中,由心理因素、情绪状态引起的竟高达74%。一位英国医生曾经调查过250名癌症患者,发现156人在患癌之前遭受过重大精神打击。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从人类死亡原因的变化看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据美国调查统计,20世纪初,每1 000人中,每年因病死亡2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传染病,如结核、白喉、伤寒和痢疾等。而现在美国又做了同样的调查,发现每1 000人中每年因病死亡的只有9人,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癌症、冠心病、卒中、高血压、糖尿病、肝硬化和各种意外事故。这些疾病的高发病率与现代社会所产生的紧张刺激以及人们对之产生的心理或行为反应有密切关系。美国对死亡原因的一项研究发现,死于不健康行为或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吸毒、多食)高达50%;死于环境因素或生理因素的各为20%;仅有10%与保健工作不当有关。我国对部分城乡的死亡原因调查发现与美国对死亡原因的分析相近似。这与近年来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可以致病,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人在5年中严密观察了数百名恶性肿瘤的病人发现,一部分病人得知确诊为癌症时,病情迅速恶化而不久离世。其实,在检查出癌症以前也许他已与癌症共处了很多年,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以来都能正常工作、生活,而一旦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以后就很快倒下呢?可能在于这些人当得知罹患癌症后,认为自己在劫难逃,于是精神崩溃,陷入绝望之中。一时间,对死的恐惧生的留恋,对亲朋的牵挂妻儿的不舍,对未竟事业的遗憾一齐压上心头难以排遣。如此高强度的心理压力,使得身体的各种功能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大大降低,癌变急剧发展,就此悲剧迅速上演。有一部分人虽知身患绝症,但能调动积极情绪,改变环境,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而终获痊愈。这一切正是心理因素对健康影响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