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高等职业人才的素质结构
一、全面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
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时代的产物。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前景,也以其迅猛的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面对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把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当代劳动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是职业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研究者普遍认为,现代劳动者的素质,不应单指劳动技能,不能过分突出那些能量化的技艺指标,它应当包括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现代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差别,与其说在手工技艺方面,不如说在知识和智力方面。一般认为,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熟练程度取决于普通教育程度、专业知识素养和由实际工龄表现的生产经验。
职业素养和能力,就其内涵来说具有时代特征,反映着当代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社会需求变化和个性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第一线岗位操作人员已不再以体力劳动为主,其职业分布是专业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以美国为例,1950年劳动者队伍中蓝领占65%,1956年白领超过蓝领,现在的蓝领工人已下降到13%。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根本性变革的结果。生产方式由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智力劳动为主,知识成为提高就业机会和竞争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受教育程度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求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也要求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全面提高。人人都要以满足社会对劳动需求为目标,积累知识,培养创造力,提高对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由于一技之长的使用时间大大缩短,难以维系终身,必须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学习新的技能,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终身学习和即时学习。但是,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有良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即人们所说的必须接受全面素质教育。
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熟练的劳动力需求变化加快,对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OECD国家统计,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的平均失业率是10.5%,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平均失业率只有3.8%。由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正在造就和发展一个新兴的阶层——知识型劳动者阶层,即掌握一定科技和专业知识,又能实际动手操作的劳动者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员,大多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主要是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社会需求和社会价值观的变革,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以上可以看出,面对21世纪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要求的是全面发展,具有广泛、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的人才,全面素质教育也就更加突显出来。良好的素质是高职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重心应是为学生提供接受终身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同时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初步的职业能力训练。那种以突出职业技能为重点,削弱综合素质教育的做法是一种短视行为,是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
二、高等职业人才的素质结构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两类高等教育。一类侧重培养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教学及规划、决策、工程、设计等人才;另一类主要面向企业,培养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与生产过程(或流通、服务等)直接有关的技术工作的人才,包括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及部分智能型操作人员。此类教育即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单一类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社会责任和教育功能,它所培养的人才的规格特点与培养模式都不同于前一类高等教育。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上沿袭前一类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人才的规格与各行各业第一线技术人才的实际要求脱节,企业有意见,学生也苦恼,也正是这一点促使我国大力发展和改革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探索有效地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其改革的根本着眼点在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以能力为本位来组织教学,即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育既有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功能,又有满足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功能。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特别密切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应把前者放在首位,但也不能忽视后者,21世纪的社会发展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成为素质全面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同时也是国家年轻一代建设主力军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自身需要。
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适应2l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职业教育战线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我国正处在飞跃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产生了全面的、深刻的影响,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21世纪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素质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因此,在新世纪之初,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的精神,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础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办出职业教育特色。这既是职业教育战线落实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高层次,它兼具两者的性质,其教育过程“包括普通教育,技术和与之有关的学科的学习,以及为获得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职业有关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能力所进行的教育”[3]。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在各行各业基层直接参与组织、实施、保障生产(流通或服务等),为社会直接提供物质产品或各种服务;并“承担具有高度技术性和负责性工作”[4]的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这句话的前半句是人才类型的特征,说明它与另一类高等教育的区别;后半句是人才层次的特征,说明它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这类人员所承担任务的特点是主要从事与科学原理、概念的应用及实际操作有关,又较为复杂的技术性工作,其工作场所多数在现场,因此对其态度、知识、技能等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其基本素质结构包括以下几点。
(一)思想政治素质
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以说既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又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的特点,是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观的一个非常好的概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高职高专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仅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技术人才,而且要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更要把德育放在首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需要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有: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2)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安心生产一线。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步入社会能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吃苦耐劳。
(二)职业道德素质
在高等教育共同的基本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基础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充分重视职业态度的逐步养成。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仅要为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技术人才,而且要“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鉴于青少年的实际思想道德状况,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更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落实国家对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的基本要求。高职学生要通过他所从事的职业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他的思想政治品德应具体体现在他的职业态度中。职业态度的外延比职业道德更广,它不限于工作态度,总体上包括怎么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对人(集体、他人、自己)、事(工作、学习等)、物(产品、设备等)的态度。职业态度与职业工作的特点密切相关,由于高职所培养的人才需在现场与各种人、事、物打交道,并由此与自然、社会发生密切的关系,因此其职业态度就更为重要,范围也比较广泛;由于高职所培养的人才要承担技术要求较为复杂和对工作较为负责,对其职业态度的要求也更高,不仅是“顺从”,更需力争达到“认同”以致“内化”,使之处于自律状态。职业态度的培养需通过认知教学、情感陶冶和行为训练,通过开设必要的教养课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并通过全部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加强行为训练及考评反馈,逐步构成职业所要求的意识、心理素质与基本行为规范。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包括:①社会责任感;②敬业精神;③服务意识;④质量意识;⑤法律意识(遵纪守法);⑥节能环保意识;⑦市场意识;⑧创新意识;等等。
(三)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即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高职所培养的人才其主要任务是运用有关的科学原理、技术去处理在组织、实施、保障生产过程(或流通、服务)中所遇到的各种较为复杂的技术性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充分重视职业领域所要求的主干技术(可能有若干项)和与之有关学科的学习,使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文化素养,扎实地掌握所从事的职业领域的主干技术,能充分理解,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地在工作中综合应用。不能简单地认为高职的特点就只是强化职业技能训练。英国政府认为此类人员“所受的教育和所掌握的技能使他们具有对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要靠他们对这项工作的性质、原理、目的的理解,而不是单纯依靠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要重新认识高职理论教学的功能,主干技术及有关学科的学习不能停留在以认识世界为主要目的,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而应强调主要以应用为目的,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科学原理及技术去分析、判断、解决现场的各种技术问题。要提倡实、学融合,开发把理论、技术、技能系统地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课程,使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如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课程、职业活动导向教学等。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在素质教育里,应该把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个切入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更是把人文教育提到了关系到民族存亡、国家兴衰、人格高低、思维智愚、言行文野和事业成败的高度;人文教育也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意识的基础,对于促进高职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团结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丰富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都是以人文素质为基石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也必须对提高人才的人文素质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指完成某个岗位专业工作的能力,主要是掌握主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科技信息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科学知识。当前,需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技术型人才所分布的职业技术岗位主要有以下四类:
1.专业技术岗位。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生产一线上均有此类岗位,如工厂工程师、工地施工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植保技术员等。其他如护士、护理师、医疗技师、轮船驾驶、轮机等。
2.经营管理岗位。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如城建项目经理、作业长、车间主任、建设监理、生产调度、乡镇企业负责人、证券公司经理、护理部主任及行政机关中的中高级公务员等。
3.经营业务岗位。这类岗位也分布在三个产业中,而在第三产业中最多。如会计、统计、信贷员、出纳员、秘书、导游、市场预测成本核算、广告设计、外汇交易、证券交易、投资咨询等。
4.智能操作岗位。这类岗位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如电力机车司机、电子计算机维修人员、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修人员、柔性加工线运行人员、30万千瓦电机组运行人员、CAD/CAM维修技术员、核电站机械维修人员、机器人维修技术员、电力负荷调度员等。
不同的职业技术岗位由于其业务范围不同,具体的业务要求自然也有所不同。但就业务素质而言,至少有两点是相同的。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必须具有熟练的职业岗位技能。高职教育要受教育者从事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提供充分的准备,要求上岗后能较快地胜任工作,因此必须让受教育者掌握熟练的职业岗位技能。其次,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老化周期缩短,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必然使人们的工作性质不断变化,工作岗位不断变更,工作单位不断变换,一个人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已不可能;另外,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使许多工作岗位合并,工作范围被拓宽,对从业人员知识与能力要求更宽,他们应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才能完成这些工作。正是出于这些考虑,世界各国纷纷改革其职业教育内容,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培训转向更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五)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调查研究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其原因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商),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智商)。21世纪的人才是知识、能力和各种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对人才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毅力、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心理素质,对成功胜任工作,成为现代人才尤为重要。
由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所构成的心理素质,对人才综合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有着良好心理素质的人,能够清楚地认识自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适应客观实际的要求。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新奇事物层出不穷,一个人可能受到的压力和冲击也日益增多,因此,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显得特别重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修订方案中根据终身教育思想,全面考虑教育的功能,提出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在某一领域内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基本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致受到所受教育的限制,甚至一生中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活动领域”。当前经济形势和科教形势发展变化十分迅速,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我们的科教事业就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就能更快更好地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否则我们就会再次丧失发展的机遇,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为此,我们必须有充足的准备。就高职高专教育来说,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顺应世界职业教育朝着全面素质结构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方向发展的潮流,造就一大批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全面的素质结构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善于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注释】
[1]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92—93.
[2]昌建婷,李鹏.关于高职高专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总体设计的研究.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33.
[3]引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术语通义》
[4]引自《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