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越同龄人

超越同龄人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1年12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与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为“中华教育改进社”,陶行知和马叙伦为社章起草委员。从1922年7月《新教育》4卷2期起,陶行知任主编,并定为改进社的机关刊物。这时,陶行知已31岁了。陶行知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献给了中国的教育改造事业,但对他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艰难的事业还在后面。与同龄知识分子相比较,他在知识上、思想上,特别是在远见卓识上,是远远地走在了他们的前面。

十、超越同龄人

1918年以来,陶先生就注意到我国的师范教育改造问题。1920年11月19—26日,实际教育调查社于调查9省教育后在京开会,讨论教育改进。会上,陶行知说:“现在师范多设在城市,因之乡村受益少。因乡下学生入师范后,都不愿在乡下做事而愿在城市做事。我以为好多师范学校,应当设在小的镇上,一方面宜可与乡下的环境接近,一方面要有实地教学的机会。中国的农民占85%,设立师范学校宜顾全农家子弟。”(Ⅰ,387)

1921年12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与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为“中华教育改进社”,陶行知和马叙伦为社章起草委员。改进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术,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从1922年7月《新教育》4卷2期起,陶行知任主编,并定为改进社的机关刊物。

1922年12月,南京高师并入东南大学,陶任教授、教育科主任、教育系主任。这时,陶行知已31岁了。陶行知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献给了中国的教育改造事业,但对他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艰难的事业还在后面。

与同龄知识分子相比较,他在知识上、思想上,特别是在远见卓识上,是远远地走在了他们的前面。他那坚定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他精力充沛的力量的源泉,他爱国,是爱我中华民族,是爱占人口大多数的劳苦大众。所以,他的智慧的光芒永远在向着为了大众的事业而放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