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造一个儿童的乐园
我们要让儿童拥有一个乐园。这个乐园,不是由成人创造好了交给儿童;也不是由小孩子自己单身匹马去创造。成人造一个现成的或由小孩自己去创造,也许就造出一个苦海。
这个乐园,“应该成人加入小孩子的队伍里去,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Ⅳ,537)
成人与小孩子一起来创造,才有希望创造一个儿童乐园。但是仅仅有形式的合作,还远远不能创造出儿童乐园的。还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成人要把自己摆入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
成人加入儿童队伍里去成为一员,必须真诚,在感情上和小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成人要做到不失其赤子之心,真正成为小孩子队伍里的一分子。如果你是敷衍的、假冒的,孩子立刻感到扫兴了。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二)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
陶行知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Ⅳ,538)这不是陶先生虚为夸张,而是自己实际的体验。
晓庄被封时,晓庄小学的老师都是晓庄师范生,他们无法再任职。不得已,小孩子自己组织起来,推举同学做校长,当教员,自己教,自己学,自己办,办得井然有序,自称“自动学校”。这可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小创造。当时,陶行知便写了一首小诗:
有个学校真奇怪,
大孩自动教小孩。
七十二行皆先生,
先生不在学如在。
写好以后,让几位小学生指点。他们说这诗尽善尽美。但有个小朋友问:“为什么小孩不能教小孩?”,所以,第二句要改成“小孩自动教小孩”。这样就比原来更好了。
又有一次,陶先生写“一分钟的演说”,其中有一段:
读了书,
不教人
甚么人?
不是人。
小朋友听了后,立即提出最后一句改为“木头人”。这样一改,改得更具体、更形象且更饶有风趣了。这些都证明了小孩子有大人预想不到的创造力。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Ⅰ,539)的确,大多数成人都认为小孩子哪会有创造力,无形之中湮没了小孩子的创造力。在许多成人看来,小孩子必须先读读书,然后才可谈创造力。这种成见恰与孩子创造力的发展过程相悖,也正是读死书淹没了孩子的创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