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富教合一”与“农科教结合”
陶行知说:“认清乡村建设的主人是真农人;一切乡村建设须以真农人之福利做根据”,“我们要教真农人在行动上取得真知识与力量”,“代替人干是劳而无功。我们要培养农人自己干,用科学的方法干,大家联合起来干。最重要的,农人自己须有保护生产的力量。”(Ⅲ,563)“我们应当拿我们思想来凑他们的实际,不要拿他们的前途来供我们的牺牲,农民是目的不是工具。我们是替农民指导正路的,不是要农民一味闭着眼,跟着我们走的。真正的农民合作或联合,要立在教育的农业和农业的教育上。”(Ⅰ,657)“乡村运动改造者,最忌代替农人做;因为代替农人做得太多太久,农人仍旧不会自己做。农人不会自己做,终是无补于大局。我们要想农人自动、自助、自导的来改造他们的村庄,必须在发动的时候有此认识。”(Ⅲ,499)这是陶行知在20世纪20年代的论述,陶行知在那时不仅倡导教育下乡,也同时倡导“科学下嫁”,以教育为工具,用科学知识使农人有“自立、自卫、自存”的力量,他最反对的是代替农人做,这是劳而无功的。农民需要什么教育?答案“一、消除文盲;二、普及农业科学;三、培植公民资格。”(Ⅱ,345)这是对农村的深切了解。在今天,涌现出许多卓越的农民企业家和一大批乡镇企业,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只要依靠教育和科学,农民能执工商业之牛耳。当然,教育和科学下乡,不是一个号召就能实现的,要靠政治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条件下,是能够实现的。“如何训练农民享受工业文明的利益而不致被他淘汰……是乡村教育一个顶大的问题。”陶行知认为,只要中国的农村教育走对了路,加上有一个好县长,那么,“中国的建设,可算是干成一大半了。”(Ⅱ,446)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陶行知的远见卓识。陶行知告诫人们说:“乡下阿斗没有出头之先。我们休想出头。乡下阿斗没有幸福之先,我们休想幸福。我们若是赶在农人前面去出头享福,只此一念便是变相的土豪劣绅。与农人同甘苦,共体戚,才能得到光明,探出生路。”(Ⅱ,564)
早在1926年,陶行知就指出:“中国乡村教育之所以没有实效,是因为教育与农业都是各干各的,不相闻问。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农业没有教育,就失去了促进的媒介,倘有好的乡村学校,深知选种、调肥、预防虫害之种种科学农业,做个中心机关,农业推广就有了根据地、大本营。一切进行,必有一日千里之势。所以第一要教育与农业携手。……乡村教育关系三万万六千万人民之幸福!办得好,能叫农民上天堂;办得不好,能叫农民下地狱。我们教育界的同志,应当有一个总反省,总忏悔、总自新。”(Ⅰ,101)陶行知的这段话是语重心长的。又经历了80年的历史见证,中国的乡村教育仍然没有突破旧的框架,没有根本转变。根本的原因是抱着传统教育不放,要办乡村教育就是普及传统教育,于是教育自教育,与农业分了手。农民的孩子初中毕业了,除了升高中,别无他路;高中毕业了,除了升大学别无他路可走。在农村,能升大学的孩子几乎是百里挑一。所以普及传统教育确实很难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最宜是普及职业教育。有一技之长,致富有路,这是农民比较欢迎的,再加以就业后有机会进修深造,有补习教育辅助,使他们不断深造,发挥创造力。这种教育本身就具有“农科教”结合的特点,有他内在的生命力。
传统教育是一种升学教育,只走升学一根独木桥。这种教育很难根据社会发展加以调整,灵活性很差。职业教育就不同了。一般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如果发现某种社会需要,即可加以调整,以适应新的需求。职业教育还有“工学团”的性质,即有“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性质。陶行知说:“把一个工场呆板的当作一个工场办,有什么意思?把一个学校呆板的当作一个学校办,有什么意思?把一个社会呆板的当作一个社会来办,有什么意思?”陶师批评说:“一般办学校的是抱着书本而忘了人生;一般办工厂的是抱着黄金而忘了人生;一般社会运动者是抱着标语而忘了人生。从这样改到那样,从那样改到这样。若忽略了人生的大前提,都会使你失望。”(Ⅲ,94、105)可见,传统教育是破坏“农科教结合”的罪魁。
有人担忧职业教育缺乏知识的系统性,会降低人才的标准。这是误解:
1.“好一则博”是治学之道,职业教育追求某种生利技术之精益求精,因此从实践的层面上有其特有的知识的系统性,它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践的要求。
2.知识的系统性,对于不同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物理学,对于培养工学、农科、医科、理科学生,有不同层次的系统性要求。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理工科人才都像培养物理专门人材那样系统、严密、高深。所以,所谓“知识的系统性”也是因事相对而言的。
3.许多大发明家,如爱迪生、瓦特,他们受过系统的知识教育吗?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传授系统知识的重要性,可也不能因此而盲目追求漫无边际的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但是爱迪生、瓦特在实践中达到了相关知识的完善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了当时某个领域的领先,也就是科学的顶峰。
4.人掌握知识是有规律的,传统教育要求人的头脑里装满了知识,再去行动和实践,结果造就了一大批笨手笨脚呆头呆脑的书痴,造就了失去生活力、创造力的残废的人,这种人充其量是一个“活书柜”。生活教育倡导“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5.以晓庄师范为例,学生用的书远远超过其他学校。但他是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用的,为干而看,为干而想。
6.一所好的职业学校,不只是教人掌握生利技术,还教以使技术精益求精的高层次的学识。它不同于艺徒教育,它是人生所需各方面全顾及到的;它能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