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的辨析

远程教育和在线教育的辨析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国根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通过建立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投入,积极推动本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给我们进一步推动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在研究中进一步理清、理顺继续教育的概念提供了契机。各国对于继续教育内涵的描述不尽相同。继续教育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扩展。

第一节 继续教育概述

一、继续教育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饱受战争摧残的英国为实现国家的复兴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继续教育”这一概念。20世纪30年代继续教育在美国发展为一个新的教育工程,称为“继续教育工程”(continuing education engineering,简称CEE),其目的是对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迅速发展的新产业、新技术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终身学习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人们普遍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继续教育工程。

1973年第一个国际性的继续教育组织——“继续工程教育国际工作组”在巴黎成立。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新的教育概念和教育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并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实施。

到20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都高度重视本国的继续教育。各国根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度,通过建立专门的继续教育机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投入,积极推动本国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1976年美国通过了《终身学习法》,以法律的形式分别规定了政府、继续教育机构、社会公民在继续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英国也于1983年提出了《终身教育是重要课题》的报告。1989年,法国政府规定:终身教育是学校、大学以及工作人员的一项使命。日本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人员的第二次教育。1988年,日本把社会教育局改为“终身学习局”;1990年,日本又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大力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逐步发展继续教育。2003年12月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构建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此外,不少国家还实行了与继续教育相对应的证书制度、奖励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推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许多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取得的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继续教育的开展。

二、继续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继续教育的诞生及其实践的蓬勃展开,成为推动一国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的重要力量。继续教育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反过来又给予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巨大的推动作用,充分显示出它的无限生机和活力,预示着其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都将继续教育视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新型教育形式。有学者甚至提出继续教育是21世纪人类生存的关键的概念。在这种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实践开展方兴未艾。

但与此同时,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这一点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在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中,大多是指导实践和总结实践成果的应用型研究,继续教育的基础性研究相对偏少。以继续教育的概念研究为例,作为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和原始出发点,各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并未对此达成共识或权威定义,这也反映了现阶段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尴尬之处,即在尚未解决好“什么是继续教育”的问题的前提下,很难去更深入、更好地探讨“如何发展继续教育”的问题。此外,对于继续教育概念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更新和完善的过程,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所处历史阶段以及着眼于未来等因素综合考虑。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对继续教育的概念进行再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回顾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曾经出现过诸多与继续教育相类似的概念,比如继续工程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等。一段时间内成人教育的概念更广泛地出现在国家以及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重要文件和报告中。许多学者曾经就这些概念进行了大量研究,仍然很难对其进行清晰的界定。这也给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个明显的迹象和趋势,在政府出台的一些重要文件和报告中,有关继续教育的概念正在逐步统一和规范,“继续教育”一词更加高频或者以更加突出的位置出现。而以往的成人教育等词汇则逐渐淡出。例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的章名直接冠以“继续教育”。这给我们进一步推动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在研究中进一步理清、理顺继续教育的概念提供了契机。

(一)继续教育的内涵

1.继续教育内涵的发展。

通俗地讲,继续教育的内涵就是指继续教育是什么。各国对于继续教育内涵的描述不尽相同。美国强调继续教育是在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广泛的教育,能使成人不断获得有关自己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增长对别的职业的了解。俄罗斯认为继续教育是人们为获得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在普通学校和专业学校或通过自学途径进行的系统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法国认为继续教育即职业技术教育,使人们获得适应多变环境的能力,适应新职业的要求。德国将继续教育理解为人的第四阶段的教育,即置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之后的教育。英国认为继续教育泛指成人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在停顿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开始的职业的或综合的教育。目前,国内外对于继续教育内涵的权威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中指出: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它对某个人来说,可能是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对另外的某个人来说,可能是在一个新领域内探求知识和技术;也可能是在某个特殊领域内更新或补充知识;还有的人可能是在为提高其职业能力而努力。[1]

唐生富主编的《职工教育辞典》中指出:继续教育一般是指大学毕业后在职的、非在职的所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缺、提高的教育。继续教育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扩展。其教育范围不仅包括工程科技人员,也包括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这种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2]

张维主编的《世界成人教育概论》中指出:继续教育在成人教育中作为一个术语具有特定含义,专指大学本科后的在职教育,包括理、工、农、医、文、法、管理等。大学本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已被列为“初始教育”,即它是基础,是起始点,而继续教育则是初始教育的延伸、补充、扩大和发展。[3]

关世雄主编的《成人教育辞典》中指出: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不断进行的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教育。[4]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指出:继续教育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5]

《纲要》是这样表述继续教育的: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表述可以发现,人们对继续教育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特定到泛化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对继续教育的内涵作一个全新界定:继续教育是针对社会所有成员的开放性教育活动,是原初教育基础上的扩展性教育,以促进人的更全面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持续贯穿于人的一生发展的全过程。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继续教育的本质属性。

国内外学者对于继续教育属性的研究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围绕着继续教育活动的对象、内容、目的、形式等方面开展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继续教育的本质属性作如下界定,以便更好地剖析继续教育的内涵。

继续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开放性是继续教育最本质的特点,即继续教育对社会所有成员开放。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社会阶层的成员,只要有受教育的意愿,都可以自主选择和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继续教育没有过多的门槛设置,甚至根本不应该设置门槛,从而让更多的人都可以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同时,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的内容、形式、组织等也具有开放性,充分体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特点。当前,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开放性从更高层次上可以理解为国家和各级组织有义务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的途径和资源,社会成员有权利参加各类继续教育活动。

继续教育是一种扩展性的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一定基础的教育之上的教育活动,是对前阶段教育的进一步追加、延伸或者扩展。有学者研究指出,继续教育是原初教育基础上的追加教育。追加教育的概念由此比较多地被提及。但是,从继续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继续教育开展的目的的鲜明性、内容的针对性来看,“扩展”比“追加”更为贴切和生动。这种扩展是以人的更全面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表现在学历层次的提高,知识的补缺、更新和完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提高,甚至是道德、情感等精神层面的提升等。

继续教育是一种人本性的教育活动。继续教育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使得我们在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上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即过分强调继续教育产生的客观因素,忽视了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事实上,继续教育正在从过去较多地从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逐步转移到取决于受教育者的主观意愿和兴趣,这正是继续教育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真正动力所在。继续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它以人的自我发展需要为起始,又以个人需要的阶段性满足为暂时终结。在现有的各类教育形式中,继续教育的人本性特征是最为突出的。这就决定了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活动方式等都必须结合学习者的实际和特点。现阶段,我国继续教育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各类教育机构往往忽视了继续教育的人本性特征。

继续教育是一种持续性的教育活动。继续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它并不仅仅局限于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循环往复地持续进行。一方面,现代社会中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一次性教育不可能终身受用,人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继续教育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自我发展的需要,学习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在外因、内因的双重作用下,继续教育活动就可能随时随地展开。在一个具体的社会中,原初教育与继续教育的集合构成了终身教育。原初教育大多发生在某一个集中的时间段,而继续教育将会伴随着人的一生持续性地进行下去。

(二)继续教育的外延

1.继续教育外延的发展。

继续教育的外延即继续教育包括哪些教育形式。按照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内容、对象、方式等不同标准,可以将继续教育的外延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但这些标准不同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继续教育概念的混乱。在认真解读《纲要》的基础上,本文更倾向于将继续教育的外延分为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

非学历继续教育是指不以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和学位证书为前提的各类培训、进修、研修类继续教育活动。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我国开展时间较长,且广泛地存在于经济发展进程中,形式和类型日趋多样化。学历继续教育则主要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含夜大学、函授、成人脱产)、高等自学考试教育、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我国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简要回顾如下。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急需各方面人才。1949年12月,教育部在《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实施计划的决定》中,要求该校开办夜大学。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夜大学正式招生,标志着我国学历继续教育的正式起步。1953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高等学校开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时年,中国人民大学开办了函授教育。从此,高等函授教育和夜大学作为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历继续教育的两种重要办学形式广泛开展。与此同时,职工业余大学、职工大学也纷纷出现。

1978年2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了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求报告》。1979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开学,到1973年8月,全国共成立了29所广播电视大学。为促进青年自学成才,教育部还制定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规定凡自学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此项制度从1981年起试点,不久在全国推广。1983年5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等单位《关于成立管理干部学院问题的请示》。管理干部学院这一新的学历继续教育形式也迅速发展起来。此外,在全国各地还出现了社会力量举办的函授大学、自修大学等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至此,普通高校的函授教育、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的成人高校,构成了我国学历继续教育的基本力量。

1998年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式启动。同年,教育部开始以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试点,逐步推广现代远程教育。目前,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达到68所。

2.继续教育外延发展的统一。

综观我国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继续教育的外延在不断扩大,其中的每一种教育形式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是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的。每一种教育形式都曾经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我国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积极作用。具体来说,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着繁重而艰巨的经济建设任务,以及方方面面人才的急缺,函授教育和夜大学教育因为利用业余时间办学,有效地解决了受教育者的工学矛盾,较好地彰显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教育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普通高等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各类教育需求,成人脱产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由于有效地降低了高等教育的入学门槛,从而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而广播电视教育凭借突出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益使得学历继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进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教育成为一种现实。现代远程教育的出现进一步突破了受教育者在时间、空间上的束缚,为更大范围内满足社会的各种教育需求提供了有效途径,从而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继续教育外延的不断扩大,我国继续教育的类型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类继续教育形式将逐步实现衔接和沟通。继续教育类型多样化的背后,是本质上的趋同和统一。对社会成员来说,继续教育是以增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对于国家来说,继续教育是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因此,随着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其外延不断扩大的同时,各类继续教育形式也将逐步实现彼此之间的衔接沟通,从而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纲要》中明确提到,要“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这将是我国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非学历继续教育将是我国继续教育未来大力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这为我国继续教育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考察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学历继续教育曾经为解决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供应阶段性不足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扮演了补偿性教育的角色,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并由此一度促成其规模化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提高,学历继续教育将逐步淡出这一舞台。同时,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从规范发展、提高质量的角度出发,连续出台宏观政策,对学历继续教育进行调控,先后停办了部分高校的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脱产班和校内成人脱产班。可以预见,学历继续教育在经历外延式发展的初级阶段后,将逐步回归到以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来。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将在各行各业获得空前发展。

三、继续教育与几种教育形式的对比

为了更好地阐述继续教育的概念,本文将继续教育和其他四种教育形式逐一进行比较。

《纲要》第八章提出要“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过程中,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教育体系中,这四种教育的相互关系一直是混乱的。教育对象的互相重叠直接造成四种教育在管理机构和办学单位上的并存。由于机构重叠,造成了管理资源、教学资源、技术资源开发上的重复以及招生投入等的资源重复。[6]

因此,我们有必要辨别和分析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的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各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以供教育规划和教育政策制定者参考,从而使各种教育都发挥最大的社会功效。

(一)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学术界对终身教育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一个人的一生所进行的各种教养和教育的总和,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一生中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总过程。终身教育的含义很广,它可以包括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7]可以说终身教育是所有教育阶段的概括和延伸。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一个高层次阶段。《纲要》明确指出: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继续教育则是在这些教育阶段之后或之上的教育,它所传授的是在这些教育之外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新信息和新知识。[8]

(二)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对象和内容涵盖成人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词汇》一书指出:成人教育是对一切已经从事生产和服务的劳动者的教育,是现今我国农民教育、职工教育、干部教育的总称。[9]

从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二者的内涵来看,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人,而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多个年龄层次的人。成人教育更多是针对成人进行职业培训、技能提高等,以此来增强成年人的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而继续教育则涵盖了对教育对象知识的补缺、更新和完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的提高,甚至是道德、情感等精神层面的提升等,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已涵盖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内容也远比成人教育的更宽泛、丰富,具有多元化、多样性。

(三)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

2000年,在我国出版的《成人教育大辞典》中,首次对远程教育的概念进行规范:远程教育是指凭借各类教育媒体进行教学以代替教师课堂面授的教育方式。广义的远程教育包括利用大众交流工具进行的各种社会教育;狭义的则专指由各类远程教育院校、机构进行的各种层次、规格、形式的正规教育。[10]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远程教育在继续教育中被广泛应用,是继续教育近年来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辅导读本》中指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是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探索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新模式。[11]

陈希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成立20周年暨夜大学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培训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12]

(四)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包含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针对取得某种社会职业资格开展的一种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内涵有所不同。职业资格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既包括职业的技术、技能和技巧,也包括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还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时间经验、职业素质等。所以,在职业教育中既包括职业技术教育,也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还包括职业指导方面的教育。[13]按照《纲要》第六章的界定,“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也意味着职业教育有着较为清晰的方向——以就业为导向。这种教育形式的出发点和追求点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提高学生在职业技术市场的竞争力。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的目标设定是比较单一的,并不承担职业技术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职责。而继续教育在目标设定和价值追求方面较之职业教育范围更广。继续教育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意在促使学生个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的发展,提高学生应对和审视社会、考察和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继续教育的特征

(一)继续教育对象的多层次性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岗位转换、职业流动日益加快,加之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进步,传统的纯粹依靠经验或体力的劳动岗位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需要一定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的岗位。随着教育需要的多样化,继续教育的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继续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分年龄、行业,受教对象广泛的教育领域。继续教育不仅为从事科研、设计、生产、管理、教学等的专业人员提供进行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还为所有需要学习新知识的受教对象提供种类繁多的定制教育。[14]不同年龄、不同行业、针对不同目标而继续学习的人们越来越多,这必将推动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继续教育内容的前沿性和综合性

继续教育所讲授的内容一般是本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或热点问题,一些综合性的继续教育项目所开设的课程则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所以,继续教育的内容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15]

随着社会的需要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继续教育的前沿性变得更加突出。继续教育提供紧跟新技术革命形势的教学内容,具有时代特征、前瞻性的知识结构和层次结构,培养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合格建设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16]

(三)继续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手段的现代化

现代继续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内容的综合大系统。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冲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继续教育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业余大学、开放大学、函授大学、电视大学等各种教育形式不断涌现,蓬勃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使教学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谈到继续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不能不谈现代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相对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远程教育形态而言,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它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教育,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视听)教学为辅助,以学习者为主体,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

相对于传统的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有以下显著特征:在整个学习期间,教和学分离;教育机构或组织通过学习材料和支持服务两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施加影响;利用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提供双向通信交流;在整个学习期间,可不设学习集体,单个学生利用多种学习媒体,即可达到学习目的;不受时空限制;受教育对象扩展到全社会;有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受教育者选用;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现代远程教育利用技术优势,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力支持,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快捷、广泛的教育服务。

(四)继续教育的经济效益高,见效快

在现代经济和未来经济中,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日俱增。而教育对经济的作用,最终都是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和各种专业人才发生作用的,包括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的数量、质量和结构。[17]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劳动力,正是教育的基本经济功能。而继续教育因其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直接提高劳动者素质,迅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其经济效益高,见效快。

2009年,《楚天都市报》曾报道过52名大学毕业生“回炉”读技校的事件[18],这则消息曾轰动一时,引发全社会对高校教育问题的热议。这种大学生“教育回炉”现象在揭示高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矛盾的同时,也揭示了继续教育在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方面的高效益。继续教育因为其灵活的教育形式,可以积极追踪相关领域内的前沿性知识并及时作出调整,从而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