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备课的几个误区
郭 颖
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的备课活动,并不是一件老生重谈、拾人牙慧的事情。通过这些年自己从事一线教学的体会,我想对现在的备课活动存在的几处误区的地方加以提醒。
误区一:备课就是写教学过程
对于备课的理解,新教师首先有一个理解误区,认为备课就是写一篇教案。这是不正确的。备课是课堂教学设计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一篇完整的备课,应该包括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说明、教学过程这八个板块。而很多年轻教师往往认为把教学过程写出来就是完成了备课。
误区二:教学任务就是当堂课的教学内容
在备课的这个八个板块中,对于教学任务的分析,很多老师往往把教学任务单列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本堂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现在比较多的备课做法是,一个章节写一个教学任务分析,下面再进行分课时准备。这其实是对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不尽责的一种偷懒。教学设计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每节课都是独特而且不可重来的,应该有更加具体和个性的目标。必须把这节课教师的主要意图明确地在任务分析中体现出来。本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我们可以参考课程标准,学习本章节的基础知识根据教学经验都能顺利获得,要懂得总体去把握。它可能更适应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的教学工作,却不只是局限于现在的40分钟。
例如:压强一节内容,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就应该细化写成学习压力和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所需的基础知识也应具体写出需要力、力的作用效果、密度等知识为基础,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形成压强的概念;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则细化为学习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以及压强的简单计算和应用,所需的基础知识是压强的物理意义、概念、公式、单位。这样比用笼统的一句“本节学习压强以及改变压强的方法,压强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也是后续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基础,它是初中物理的学习重点之一”更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
误区三:备课只关注教材不关注学生
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教案对于班级学生的情况分析只字不提。试问,没有对学生的情况分析,教师又如何能一厢情愿制定完成教学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呢?同样是压强的教学,如果你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对于指数运算稀里糊涂,教师却按照老一套教,到最后一节课下来,压强的计算根本无法笔算完成的学生大有人在,只能借助计算器。这节课,就是失败的。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的备课,必须清楚分析学情。一个唱独角戏的老师是不可能上好课的,同样,一份就撰写一人舞台却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不同情况的备课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学生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我们的学情分析不能空洞简单用一两句话就概括。在进行物理学习的同时,学生还在完成其他的学业学习,数学、语文等,这些学科上的收获往往也能对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例如: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速度这个概念,建立mv图像的时候,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往往很难理解。而物理教学中却又频繁出现新物理量学习要求学生找到正比或者反比关系。但是到了九年级,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已经能让他们轻而易举理解正比和反比。那么,物理的教学在这些物理量的学习过程中,能注意到这点,既有类比,又有不同的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师的教学才是真正做到了及时雨,解决了学生的正常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是自身教学能力提升的很重要的一个积累过程,在借鉴经验的同时如果缺少当时的正确的学情分析,这份教学设计会逊色不少。想从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去学习是对的,可是不了解他们当时的学生情况,盲目“拿来主义”,对自己的学生未必是好事。
误区四:教学目标指向模糊
教学目标在新课改后提出了三维目标,往往有老师认为繁琐。而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其实是新课改下最体现教育的人文精神的亮点。我们从过去的填鸭式教学翻开新的篇章,将以教师主讲的课堂还给真正的课堂主人——学生,变成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堂,教师的观念要变,教师的地位要变,都可以从三维目标的准备中体现出来。
误区五:教学过程习题化
一份教学过程,是最直接体现这节课的来龙去脉的。体现来龙是简单的,而理解去脉却存在一定难度。到底这节课的知识要学习到一个什么程度才是正确的?现在非常多的做法就是用中考题目或者是各个区县的统考题目搬过来做检测。这里面就有一个很危险的做法:以考代教。其实绝大多数的新课教学都应该是强调基础的,把学生两年后或者一年后才会遇到的题目就挂着中考的名号融合进来,表面上是紧扣中考思想,实质上是揠苗助长。将来就是在题海战术中锻炼,却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永远不能把简单的基础题做到完胜,原因就在这里。因此,教师对于每节课的理解去脉尤为关键。这不是短时间可以看出效果却从长远上决定一个学生未来完成习题应付考试能力的。
误区六:备课是一个人的事
对于备课形式的偏差认识,一个人写的就是单独备课,每周进行一次的才是集体备课。其实教师要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既然教学行为是教师和众多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和互动,那么,即使没有集体备课的准备,也应该时时体现集体备课的态度和思想:那就是多和组内老师、同行交流讨论。对于青年教师,可以多询问老教师的经验,说说自己的构想,吸取可行的建议;老教师也不应该自认为对于教学内容熟悉,认为胸有成竹,能在课堂上娓娓道来,“备简案”甚至“零备案”,教学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本身就是灵活多变的,新教师没有更多的框架和惯性束缚,也可能会有更大胆和创新的火花亮点值得老教师来学习;而且现在很多教师都容易采用抄教案的方式,从网上下载教案,修改后上交。这些正是教师对待备课的轻视,采用了一种完成任务的方式。所有的太超前备课或者是课上好后再补教案,都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极度不负责的。
我们的备课,到底是为谁?是为学生,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程序,以便帮助他们进行有效学习的生成。学生是完全不同的个体,班级也是完全不同的班级。教师沿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只会害了学生。每一次的教学行为都是唯一的,每一个学生的课堂都是不可重来的。教无定法,体现在备课中也是如此。可以有借鉴,可以有经验,可以有创造,更需要我们每个教师有自己的思想融入在备课中。
不管课堂因素是如何的多变和不可预测,备课永远是每一个教师的根。真心希望老师们在上述的误区中警醒起来,以更加不懈的追求来享受自己漫长又极具使命感的教学生涯,为我们现今的教育教学事业作出最真实的业绩!
个人档案:
郭颖,初中物理教师,九年级物理备课组长。曾获行政奖励三等奖,两次当选区优秀青年教师。教育格言:和每一个孩子在欢乐笑声中拼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