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文化自觉背景下的师徒带教式课题研究

教师文化自觉背景下的师徒带教式课题研究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动员全体教师成为研究型课程的导师,在橱窗里张贴教师简历、特长,并说明希望指导的研究领域或相关主题,通过这种公开展示方式吸引和动员学生参加研究型课程的学习。这类中学生的课题可能是教师提出的,课题研究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教师自觉形成的师徒带教式课题研究并不能真正成为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主流,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很难大范围开展。

二、教师文化自觉背景下的师徒带教式课题研究

以学生自发为主开展探索的课题研究学习活动中,并没有失去教师的身影,只是这个“教师”未必是自己学校的教师。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开始转变观念,自觉探索课程的实施策略和指导范式。这一时期,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中学生的课题研究学习活动中日益得到增强。

在中学校园里,很多学生的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甚至深深烙上了指导教师的印痕。

【案例3】

胡欢的课题研究是怎样开始的

胡欢是吴淞中学2002届学生,从2001年3月开始,他多了一个头衔:自清河治理课题组组长。同属该课题组的还有同班同学张军和比他低一届的同学张翼,他们3人和指导教师一起开始对富营养化的自清河进行治理。作为课题组的组长,胡欢负责研究方案的制订,安排课题组的实验、调查、协调、对外交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课题组3位成员与指导教师一起,做实验、查资料、到野外调研、采集标本,忙得不亦乐乎。指导教师不在时,他就是课题组的管理者。

胡欢他们之所以会选择这一课题与他们的指导教师有很大关系。指导教师张老师毕业于某著名大学生物系,他在大学期间就围绕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开展研究,毕业论文也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参加工作后,张老师一直不愿放弃他的学术研究。到中学教书曾经让张老师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他认为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本身具有重大的教育价值,于是他就拾起了大学期间的研究课题,在班级宣传、动员成立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兴趣小组,有学生表达了参与研究的意向,他马上就利用休息日带领学生开始了新的探索。

【案例4】

小组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的模式

某校教导处为了鼓励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对课题组的形成作了相关介绍:课题组多采用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的做法,一般由3~5名学生组成,每一个课题组选聘1~2位本校指导教师和1位校外导师。研究课题可以由导师或指导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较多的是通过师生讨论,最后确定题目。导师负责推荐学习资料、点拨探索思路、指导审阅论文。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围绕课题经历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学习。本校教师充当导师的助手,承担咨询、辅导、组织等工作。

【案例5】

教师作为中学生课题研究的起点

上海市吴淞中学从2001年开始建立研究型课程教师指导资源库。学校动员全体教师成为研究型课程的导师,在橱窗里张贴教师简历、特长,并说明希望指导的研究领域或相关主题,通过这种公开展示方式吸引和动员学生参加研究型课程的学习。

案例3中,张老师凭借文化自觉,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动员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开展课题研究,类似一种师徒带教制。师徒带教式课题研究可以独立开展,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一般3~6名学生组成课题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如案例4所述。这类中学生的课题可能是教师提出的,课题研究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花力气在组织工作策略和技术上进行探索,为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搭建一个舞台,是推动中学生课题研究开展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组织有兴趣的教师发布指导意向,吸引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研究活动,也可以从学校层面精心设计组织指导讲座,推动全校范围内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

师徒带教式课题研究可能会遇到如下问题:

①学校对教师的宽容度。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提供宽松的环境任由教师做其想做的事情的,尤其是在学校面临巨大的考试压力的背景下。若学校领导层对课题研究本身的意义不认可,学校就可能阻止教师的自发行为。学校文化是否宽松、是否先进,对教师的影响是深远的。

②家长的教育价值观。有时候,家长并非都会支持学生的课题研究行为,特别是当这种教学活动不是学校或政府要求的内容、活动结果也似乎与考试无关时,很有可能遭到家长的反对,要让社会对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有正确的认识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③教师的文化自觉程度。首先,教师并不是都愿意参加课题研究指导,很多教师会认为这不是自己的分内之事,可以不去指导,更不愿意放弃休息时间做这件事情。其次,有的教师虽然愿意指导,但是本身研究水平和指导能力有限,可能会使指导流于形式。再者,教师若不能很好地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可能会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活动,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从而使课题研究行为失去其本身的教育价值。

④资源和时空的局限。有的时候,教师、学校均有意推动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但是可能因为学校实验条件限制、学生学习实践时间有限等而搁浅。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教师自觉形成的师徒带教式课题研究并不能真正成为中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主流,如果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很难大范围开展。因此,学校应充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精神,把组织教师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应尽的责任,而不是额外增加的负担,为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广阔的时空。

作为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

①建立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年和三年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教师工作量计算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交流制度,并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使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③注意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级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和职工,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也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的人才资源,利用电子信息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要特别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人才资源库。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从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增强教育改革的紧迫感,选择合乎实际的推进策略,切实履行管理职责,使研究性学习在学校中得以有效实施。

①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可采取先试点、再面上推开的工作策略,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一两年内做到全面实施。

②把对学校的管理与指导结合起来。教师培训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有关的教育研究、教师培训机构都要十分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的培训计划,并切实加以落实。

③加强素质教育的舆论宣传工作,支持和帮助学校开辟校外学习、研究的渠道,发展教育系统与外系统的联系,创设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开展的社会环境。

④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区域性、校际的经验交流活动,鼓励先进,积极推动。

⑤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评估项目中增加对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情况(包括课程落实、制度建设、资源利用等)的检查内容,并把它作为学校评优和示范性高中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⑥重视发挥教研、科研机构的作用,组织力量开展切实的研究、指导工作。同时,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学校、教师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