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探索活动的组织者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脚手架,引领学生创造奇迹。近4年来,笔者指导学生完成的课题研究有40多项,获得11项国际奖,申请了170项专利,有24人获得教育部保送大学资格,很多人都问有什么秘诀,笔者认为这主要归因于成立了一个优秀的学生社团,发挥了很好的组织作用。
传统的学科课程注重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安排下按照统一的大纲有序进行,而课题研究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课题为载体,这些问题基本上完全打破了学科的体系,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组织形式。社团化组织形式恰好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学生是因共同兴趣而自发走到一起的人,教师类似于大学里的导师。
【案例1】
社团创造研究文化
上海市吴淞中学生物与环境社团成立于1999年,提出的口号为“关爱生命、关注环境,从我做起”。社团的学生都纳入一定的研究项目中,每一个研究小组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社团的学生有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了,有些没有获得明显的成果,但获得了研究的经历和体验。
这是一个合作的团体,充满着探究的氛围,他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团文化。他们的活动室挂满了学生的作品,充满着文化气息和探究氛围,对后来者充满着激励与诱惑。社团活动中,学生还经常组织头脑风暴,分享创意,学会合作解决难题。现在,全校的学生都以能进入这个社团为荣耀。
文化的滋养是最重要的教育,社团的探究文化是社团成员最宝贵的礼物。生物与环境社团有1面荣誉墙,有3个自助研究中心,社团学生可以申请在这里进行自己的探索。另外,社团还有一个要求:每位同学每天记下自己感到疑惑的20个问题,坚持不懈,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创造冲动逐渐定势为创新习惯。社团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创造的这个组织平台,带领着学生不断创造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