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西方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方法等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消化和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历史传统的国家,产生过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理论和方法,非但不能丢弃,还要发扬光大,融合到当代系统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中来。系统科学方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具体的分析和决策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要使课堂运作的系统性与有效性耦合而呈现教学高效,就必须对课堂教学各要素进行有效规划和设计,解决“适合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提高教学效能。一般认为,课堂教学设计指的是将学与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计划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它不是发现客观存在的还不为人所知的教学规律,而是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新的教学问题。

为了追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任何有事业心的教师自觉不自觉地都在进行教学设计工作,但这种设计往往受到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知识水平、传统习惯、工作环境等的限制,所以它是一种经验式的教学设计。此外,20世纪40年代以来,程序教学在欧美不少国家兴起,人们常把一般教学理论应用于这种教学实践的教学程序的编制工作称为教学设计,它是一种程序式的教学设计。两者均可视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现代教育技术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为了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区别,国外又称之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或系统化教学设计(systematic instructional design)。

二、教学设计的方法论

作为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教学设计具有方法论的性质。方法论问题对教学设计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方法按其抽象的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为哲学方法,它是以哲学的原理、范畴和规律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中间层次为一般方法,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中带有普遍意义的方法。最低层次为专门方法,这在学科教学论中有详尽阐述,本书不作赘述。

(一)教学设计中的认识论

哲学方法是从对自然、社会、思维的研究中概括出来的,同时又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研究方法。它虽然不解决教学设计的具体问题,但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教学设计是针对学习需要,从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出发,制定教学方案的系统决策过程。它涉及教育的价值观念、教学的本质论等一系列认识问题。对于事物的认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研究教学设计的认识论问题属于哲学的范畴,主要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不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不同,教学设计的重点和结果也不同。教学设计作为系统决策过程,它的每一步都受一定的教学观念支配。例如,应试教学与素质教学、集体授课与个别化学习、以“教”为中心与以“学”为中心等。为了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必须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改变过去那种教学就是灌输知识,从中等学生水平出发集体授课,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代之以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的个别化学习,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观。

2.正确处理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初,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的重要内容介绍到我国,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学习外国的经验应该和本国的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西方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学习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方法等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消化和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教育历史传统的国家,产生过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理论和方法,非但不能丢弃,还要发扬光大,融合到当代系统教学设计的知识体系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借鉴的基础上,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重视实践研究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实践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够深化对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认识。按照科学认识论的要求,应积极开展教学设计及教学应用的实践活动,从中取得科学的认识或理论,再把它们用于指导教学设计的实践中去,在“实践—理论—实践”的往复中,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发展对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体系的认识。

(二)教学设计中的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方法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研究和处理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教学设计中的系统方法,是在系统科学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用来指导教学实践和教学设计活动的一般方法。系统科学方法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具体的分析和决策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它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系统分析、系统决策和系统评价。在系统分析阶段,通过系统分析技术,确定问题的需求和系统的功能、目标;在系统决策阶段,通过方案优选技术,考虑环境等约束条件,优选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系统评价阶段,通过评价调试技术,实行方案,鉴定方案的有效性,进而完善已有方案。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应遵循下面三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它要求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不能只着眼于各要素的分析和设计,或各个要素形式上的结合,应从整体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以及从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制约关系中,去揭示教学设计的特征与规律。例如处理好学习需要与学生特征、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教学环境与教学媒体等要素和要素的相关性、制约性,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系统中各要素的功能之和。

2.动态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教学系统,这是一个有序的动态系统。系统的有序性表现为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有序的;系统的动态性表现为系统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教学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教学系统的有序性、动态性的特点,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引入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过程实施有效的调控,这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3.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是指系统功能的最优化,它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目标。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整体最优化的目标出发,使系统的每一个要素、每一局部过程和每一环节都置于系统的整体设计之中,以协同实现教学设计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而且要特别注意要素之间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匹配。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优的教学方案,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是设计和开发经过验证的,能实现预期教学功能的教学系统。教学设计者就是综合运用哲学的、系统科学的和模式化的方法开展设计工作。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明确教学系统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考虑,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经过对方案进行验证和完善,优选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三、课堂教学设计步骤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学习内容分析:分析学生该学什么和怎么学,梳理教材,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和整合,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第二,学习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能力状况以及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及其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确定学习目标:目标的编写尽量考虑到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环节的安排要以目标为中心。

第四,设计教学策略:在确定了具体的目标和学习内容后,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达到学习目标。一般采用的是学情调查→目标再现→学习探究→当堂检测→扩展延伸的模式,以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五,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或资源,当然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环境条件和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等来确定,对媒体资源的使用,不能只追求形式,要关注教学效果的优化,否则宁可不用。

第六,学习效果评价:既要看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如: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是否得到充分显现?有没有出现意料之外的动态“生成”?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怎样解决?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