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三节德育评价

第三节德育评价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育评价指的是教师、学生群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德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德育评价,可以鉴别学生品德的好与坏,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依据。强化功能是指在德育评价时,通过扬善抑恶,引起被评价者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强化良好的品质,抑制不良的品质。

第三节德育评价

一、德育评价概述

(一)德育评价的含义

“评价”是“评定价值”的简称。在英语中,“评价”一词的词源学含义是“引出”和“阐发价值”。德育评价指的是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评价本身就有教育性,它是了解学生学习成就、问题与需要的过程,是人与人互动交流的过程,是利用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二)德育评价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德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体现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运用这些标准评价学生,对于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以肯定性评价,对于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以否定性评价,这就对学生品德的发展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学校德育是促进学生品德社会化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德育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往往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品德有时也可能出现偏离社会要求的发展方向。对学生品德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学生品德发展的偏差,从而保证学校德育的良好效果。特别是在社会信息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的今天,学生品德评价对于帮助学生辨别是非、美丑、善恶,从而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保证学生的品德朝着社会规范要求的方向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诊断功能

德育评价,可以鉴别学生品德的好与坏,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依据。学生的品德是在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由于复杂的环境因素和学生的主观因素影响,学生的品德不一定都能按社会的要求而发展。因此,要在学生已有的品德基础上进行教育,就必须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诊断,进而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品德评价了解学生品德的形成状况,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也可以用它来检查过去一段时间教育活动的成果,为改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提供反馈信息。许多优秀班主任都很注意利用这种反馈信息,他们把评价学生的品德同改进教育工作结合起来,使教育工作始终保持高效率。同样,自我评价也具备自我诊断功能,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就经常通过内省进行自我诊断。

3.强化功能

强化功能是指在德育评价时,通过扬善抑恶,引起被评价者强烈的情绪体验,进而强化良好的品质,抑制不良的品质。学生品德评价是一种主体活动,被评价者得到肯定的评价就可能引起愉快的感受;反之,则引起内疚、羞耻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对人的品德能够产生强化作用。心理学家桑代克把这种强化作用概括为“效果律”。由于品德评价具有强化功能,因而它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直接的教育作用,即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促使学生发扬成绩,纠正缺点,不断进步。学生品德评价的教育作用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不是直接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但能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观点;它不直接训练学生的行为,但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调节功能

德育评价还具有调节功能,能调节学生的言论和行为,为做好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服务,例如,通过批评和表扬,调节学生的行为,以稳定课堂秩序和维护学校纪律。学生品德评价还具有选拔功能,可以为高校招生、社会招聘和在学生中发展党团员服务等。

二、德育评价的内容

(一)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标准

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准确、客观、科学地反映学生品德的发展水平和状况。因此,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品德评价标准是做好评价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在德育评价中主要以《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要求和内容以及《中小学守则》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为根本依据,并根据各地、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提出要求,制定具体标准。

评价可分为以下等级:

优秀:对所评定的内容诸方面都做得很好,或在某些方面有突出表现;

良好:对所评定的内容诸方面基本能做好;

及格:对所评定的内容诸方面大部分能做到,但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有严重缺点,或有错误,但已改正。

不及格:对评定的内容诸方面大部分不能做到,或在某些方面有严重错误,或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不接受教育,无改正表现。

(二)我国中小学学生品德评价内容

1.学生道德认知的评价

学生道德认知的测评主要是以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即个体对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为对象所进行的评价。从我国现行中小学教育具体实施的品德评价来看,对道德认知的评价还主要是借助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等,一般采用测验法(主要运用书面考试)来进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学生道德情感的评价

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内心体验。每个人都会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衡量或评价自己的道德行为,当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符合道德标准时,便会产生肯定或积极的情绪体验,否则会形成否定或消极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三个类型,即:由对某一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直觉情绪体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以对道德要求的清晰认识为中介而形成的情感。对道德情感的评价也大体由此而展开。但是由于道德情感具有复杂性、不稳定性和情境性等特征,所以对道德情感的评价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相对于道德认知、行为的评价而言,道德情感的评价还非常不成熟,不具有系统性。目前,对道德情感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的移情感、内疚感、羞愧感、义务感、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良心和幸福感等方面的测评,大部分采用量表测评、情境测评、完成故事测验、实验测评等方法,但还没有广泛地应用在中小学日常的品德评价中。

3.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

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是指学生个体在一定道德认识的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是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外化,它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和重要标志。我国现行中小学教育的学生品德也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品德行为的评价上。

三、德育评价的方法

(一)德育评价的基本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通过研究者预先编制并印刷好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某些事实或意见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它是有关个人行为、态度、意见和看法的主要测量技术之一,也是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2.行为观察法

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个体或群体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从而分析其与有关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称为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行为的一种古老方法。它是对心理与行为进行质的研究。这种质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心理与行为是有价值的。观察法可分为以下两种:自然观察法、实验室观察法。

3.情境测验法

情境测验法是把被试置于特定道德情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反应,评价其品德的方法。在这种测验中,可利用的情境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殊情境,也可以是一些在实际生活背景下难以预测而突发的特殊情境,还可以是假定的有意设计和有控制的实验情境或书面的问题情境。

4.整体印象评价法

整体印象评价法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品德评价内容和标准,通过日常对评价对象的观察和了解,经过综合分析并以此对评价对象的品德状况给予终结性整体评定的方法。

(二)运用德育评价法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多元化评价

现代教育评价的趋势之一就是多元化,在德育评价中也应坚持多元化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包括德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德育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德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德育评价的标准理解为多义的和具有解释张力的价值评判工具,只有坚持多元化的评价,评价才是客观、准确的。

2.重视过程性评价

以往的德育评价更多地关注结果评价,重视终结性评价,并将之视为检验德育工作优劣和评判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参照物。这是一种重结果而轻过程的静态评价。真正的德育评价,并不是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既定的结论,而是着眼于学生道德水准的不断提高。不仅要发挥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更要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和发展性功能,因而必定要突出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避免了传统终结性评价只能在相对较长的一个教学阶段结束之后进行评价所造成的缺憾。在全面了解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面貌的基础上,通过及时和必要的反馈,肯定成绩,纠正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正确引导学生在道德上的努力与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重视过程性评价,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和道德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做到评价的连贯性和持续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统一。

3.突出对学生的行为评价

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表现其整体道德品质状况,道德行为作为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在道德品质构成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它们都还属于道德意识的范围,仅仅能够指导和影响道德行为的抉择。一个人如果只是停留于这些阶段,而不实际地去履行道德义务,那么,就只能说他具有某种道德品质的愿望和动机,而不能认为他已实际具有某种道德品质。所以,在进行德育评价时,应突出对学生行为的评价。

4.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1)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作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如:运用教育测量与统计的方法、模糊数学的方法等,对评价对象的特性用数值进行描述和判断。定量评价强调数量计算,以教育测量为基础。它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精确化、量化、简便化等鲜明的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以选拔、甄别为主要目的的教育需求。但定量评价往往只关注可测性的品质与行为,处处、事事都要求量化,强调共性、稳定性和统一性,过分依赖纸笔测验形式,有些内容勉强量化后,只会流于形式,并不能对评价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反映。因而,它忽略了那些难以量化的重要品质与行为,忽视个性发展与多元标准,把丰富的个性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简单化为抽象的分数表征与数量计算。

(2)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作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如:评出等级、写出评语等。定性评价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就应用于教育评价这一领域的现象而言,定性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质”方面的发展,强调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对个体独特性作出“质”的分析与解释,是具有实质性内容的一种评价机制。定性评价是更具有现代人本思想和发展性的评价理念。但是,定性评价有时使评价结果模糊笼统,弹性较大,难以精确把握。

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是教育评价中非常重要的两种评价方式,由于定量与定性评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评价对象和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具有复杂性,所以,不能简单用其中一种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判断,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才能得出比较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面貌。

案例分析

弗吉尼亚大学的荣誉体系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在经济上一直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在政治上提倡民主和平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公平竞争,要求买卖双方都要诚实可靠,不应当以欺骗的手段牟取额外的利益。而政治上的民主则更要以全体国民的诚实、正直为保障。虚假和欺诈是民主社会的毒瘤。因此,美国十分注重公民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将学生的诚信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弗吉尼亚大学以建立荣誉体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荣誉体系把每位跨入弗吉尼亚大学大门的学生纳入其中。每个人必须在弗大之父杰弗逊的塑像前宣誓不得背叛荣誉体系。荣誉体系的执行者全由学生组成,每个学院选出两名代表成为学生法官,一旦发现弗吉尼亚大学学生的违反荣誉的行为(即说谎、欺骗和偷窃),学生法官将会立即报告学校,请求学校将该生开除。荣誉法庭铁面无私,不讲情面,一旦案情确凿,则无论该生背景、家境、以往成就、对学校的贡献如何,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离开弗吉尼亚大学。

学生平时的每份作业、论文或考试的首页上部写有一段誓言,翻译成中文就是:“作为学生我以我的荣誉起誓,我没有为了这份作业、这场考试给予或接受任何的帮助。”每个学生需要将这段文字手写一遍,然后庄严地签名。教授有权拒绝批改没有荣誉保证的作业或试卷。未经教授允许,学生也不得与人合作完成作业或考试。

尽管有时这种荣誉体系有些不近人情,但它的确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而且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充分信任。平时,弗吉尼亚大学的大考小考从来没有监考老师,但却很少出现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一次,有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女生在社会学的期末考试那一天要回家奔丧,教授将试卷交给她说:“回去吧,在飞机上把它做完。”教授并没有要求她提供任何人的监督。这位女生真的在飞机上把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将试卷封好交给了一位空姐代为寄出。空姐在信封上写下了:“林西·柏德小姐在旅程中用3个小时独立完成了这场考试,全体在英国国家联合航空公司第1433号民航客机的服务人员可以作证。我们可以以我们的名誉担保并祝贺弗吉尼亚大学有如此卓有成效的荣誉体系和信誉卓著的学生。”

(选自马俏:《以我的荣誉发誓》,《读者》2003年第21期。)

结合案例,试说明如何进行诚信教育。

思考题

1.如何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2.现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

3.在现代教育观下,德育方法应如何进行改革?

4.如何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