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沈鼓集团产学研合作成果
沈鼓集团不断开拓多元化企校合作的新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专业优势,实行自主创新基础上的联合研发,“九五”以来,共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13项,为企业发展做了充分的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借助高校的环境氛围,为企业提供培养和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的平台。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院成立4年来,有4位老师带领30多名研究生和工作人员,围绕企业需求,先后承担了94项科研项目,已完成83项,发表了48篇论文,成为沈鼓集团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2007年,围绕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国产化研制,在沈鼓集团确立的14项重大科研课题中,有3个项目由大连理工大学研究院承担,其中,离心压缩机蜗壳优化设计项目,使得压缩机组的整机效率提高了1%~2%,使单个机组每年节约能耗价值数百万元。沈鼓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全面的战略合作体系。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共有11位老师承担着沈鼓集团项目开发工作,其中数位老师围绕企业长远发展需要及国际风机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在离心压缩机内部机理、噪声等方面开展了前沿技术开发。如高效率、小流量、低马赫数离心压缩机基本级开发项目是世界压缩机尖端技术之一。
沈鼓集团坚持多领域、多层次、立体化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各科研院所的学科优势,致力建立最高效双赢的产学研合作。例如,沈鼓集团利用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在材料加工制造方面的优势,与其建立了4个有关特殊材质研究、制造工艺开发等方面的产学研项目。2010年,为顺利实现核主泵国产化研制及效率升级,沈鼓集团与兰州理工大学签订了有关核电站改进型主泵水力模型研究及优化设计项目的协议;沈鼓集团与郑州齿轮研究所合作的焊接箱体高速齿轮传动装置参数化项目、通用齿轮箱软件项目,对齿轮公司的产品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沈鼓集团通过产学研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攻克了500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多项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零的突破。先后在大乙烯领域竖起了24万吨/年、48万吨/年、64万吨/年、100万吨/年乙烯压缩机的四座里程碑;在大空分领域实现了4万立方米/小时、4.8万立方米/小时、5.2万立方米/小时空压机的“三级跳”;累计为秦山一期、秦山二期、大亚湾等核设施生产了核一、二、三级泵100多台,实现了我国核电重大装置国产化零的突破; 2008年完成了4台核二级泵样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长输管线压缩机、2D125大推力往复式压缩机等6种世界级产品研制。随后,沈鼓集团更进一步,2009年,完成了百万吨级乙烯压缩机产品的研制,至今运行良好;2010年,国产第一台2D125大推力往复式压缩机在中石化金陵石化分公司成功运行,2011年2月,国产长输管线压缩机三台机组将完成生产制造,到那时,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长输管线压缩机将出现在西气东输主干线上,这些将大大地提高我国重大装置国产化的能力和水平。
回顾沈鼓集团20多年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道路,它是一个由起步阶段到不断完善的管理创新的发展历程,它是一个由单一、单方向合作到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化的繁衍过程,沈鼓集团产学研合作的不断发展和队伍壮大,也是沈鼓集团技术发展、创新能力提升的真实写照。目前,随着沈鼓集团不断发展,技术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延伸,产学研的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沈鼓集团将高度重视产业战略联盟这一新型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地位,站在整体行业发展的高度,围绕风机行业的共性问题,努力建立相关技术领域的产业战略联盟,为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贡献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