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打造“三大教育”,全力构建和谐校园
胡文能 邹平力
有德有才是秀才,有德无才是庸才,有才无德是歪才,无才无德是坏才。由此可见德育在教育中地位之高,作用之巨。所谓立人之本在于教育,教育之本在于德育。教育不同于教,教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更不是教唆,“唆”与“道”相悖,与“德”相离。通常我们说,教师是教育工作者,学校是教育机构,这只是一种常识性认识。要看教师是否从事教育工作,则要看其工作是否有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
根据校长万金陵“政教工作要有新意,有创意,不能满足于现状,不沿用老套”的指示精神以及提出的“三大举措”、“三大特色”、“三大工程”、“三个两手抓”的要求,同时受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平民化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理念的启迪,在此结合九江三中德育工作实际,谈一谈我校德育工作中实施的“三大教育”,即(学生)爱的教育、(师长)全员教育、(时空)长效教育,并从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三方面来阐述。
一、爱的教育
1.目标。教育的爱是给予,给予生命个体以活力,给予个体对生命和生活以理解,使他们在接受爱之后也成为爱的给予者。
2.内容。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
3.实施途径。
爱自己:实施“人本教育”与“生命教育”。要求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与远大理想,注重安全第一,身心健康发展。爱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教育机构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始终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班级工作、年级工作、政教工作、学校工作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提高人的教育水平、文化品位、道德修养、精神境界。
爱父母:实施孝心教育。本着“持之以恒”的原则,开展“日行一孝”活动。要求学生每天与父母或长辈说一句贴心话,为父母或长辈做一件孝心事。每学年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反哺亲情”系列教育活动。
爱教师:实施感恩教育。尽量摒弃当前学生“对事不努力,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克制,对人不感激”的普遍现象,有针对性地组织“烛光对话”、“走近教师”、“我当一日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真正了解老师,亲近老师,产生“换位”思考意识。学习老师的长处,借鉴老师的智慧,包容老师的不足。
爱同学:实施人际交往教育。有选择性地组织学生看成长个案、宣传片等,写读后感、观后感,从而认识到人际交往是必备的处世能力。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让学生懂得互敬互爱、互帮互学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个体成长的基石。
爱班级:实施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板报、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利用军训、两操、“优秀班级”评比等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爱学校:实施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包括心理养成、规范养成、学习能力养成、创新精神养成、艺术兴趣养成等。通过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牢固树立“人人是学校窗口,个个是学校名片”、“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铭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纲要。
爱祖国: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洪广场,清明节祭扫革命先烈,张贴爱国主义内容的宣传画,聆听国旗下的讲话,举办国情及国际形势讲座等实践活动,激发爱国主义热忱。
二、(师长)全员教育
1.目标。教育的全员应自律、自觉。师长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赋予教育对象以温馨,赋予生命个体以文明和规范,使学生在师长的榜样和示范下也自律、自觉地成为道德的践行者。
2.内容。
师:爱学生,爱事业,爱三中;长:爱子女,爱家庭,爱子女的学校及教师。
3.实施途径。
(1)教师。
爱学生:实施尊重、服务、赏识和激励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挖掘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爱事业:实施境界和人格教育。人生有境界,师者有其为。事业是人生价值的效能和体现,是个体境界的感悟和升华,人格多美,境界多美,事业多美。
爱三中:实施责任和态度教育。三中是教师放飞理想的摇篮,成就辉煌的沃土,存身立命的支点。教师与学校休戚与共,责任担肩、责无旁贷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
全员参与道德教育,重点抓好教师的观念转变和素质提高。具体措施:①组织学习活动。利用“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等活动组织教师全面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德育观念意识。②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把育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师德行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与教学业绩等同。政教处从制度上完善,如评选优秀德育工作者时,主流面向全体教师、家长,并通过家长会等渠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③学科渗透教育。例如体育课在组织教学时可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地理课通过介绍家乡美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课可通过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等等。
(2)家长。
爱子女:实施信任和宽容教育。信任子女的选择和判断,鼓励子女的好学和谦恭,宽容子女的错误和缺憾。
爱家庭:实施理解和关心教育。理解家庭成员的分工和角色,掌握家庭成员的动态和特长,关心家庭成员的需求和付出。
爱子女的学校及老师:实施敬重和合作教育。敬重知识以求子女成才,敬重学校以求子女养德;敬重老师以求子女通达。合作双赢,甚至多赢。
具体做法:①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②建立家校联系卡,强化合作的密度和深度。③建立心理咨询室,政教处、团委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④通过家长会、家访或电访、家长委员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及时掌握学生动态。
全员教育还应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教育网。环境能感化人,造就人,影响人,因此学校可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让校园的环境说话,如建文化长廊,镌刻校训;校园橱窗展示道德教育成果;走廊和教室墙壁悬挂名人画像,宣传名人事迹;温馨提示的标语牌使学生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校园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家庭不以单纯的考试分数来束缚学生自由的空间。家长自律,多给子女创设读书的环境气氛。社会积极为学校净化周围环境,例如健全并落实“三室二厅”的管理机制,适当建设健身养性的场所等。
全员教育要求做到:不放弃每个人,不放弃每一天,不放弃每个机会。
三、(时空)长效教育
1.目标。教育的长效需要目标、愿景。目标、愿景切合个体成长规律,洞察个性鲜明特质,满足学生德育需求,授予学生以精髓,锤炼学生以品位,使他们在时空的变迁中能光辉人性,一如本能。
2.内容。本着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负责的精神,抓常规、促养成,挖潜力、亮特长。
3.实施途径。
(1)抓常规、促养成。重视日常行为的周期性,规范日常活动的管理,突出工作的长期性、经常性、普及性,抓好养成教育。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好习惯养成了,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
具体做法:①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交流工作情况,借鉴班主任工作经验。②认真办好《德育工作简讯》和校报。③抓好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④坚持学生值周,从两操、卫生、校服、考勤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作业、笔记、规范答题、试卷分析等方面进行细化优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⑤创建特色品牌。例如做课题研究,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缺少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交往、谦让、帮助和照料的体验,再加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单元楼房的居住环境使得中小学生平时也缺少与其他群体、同龄人之间交往与合作的机会,组织安排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特色。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来传播德育信息。
(2)挖潜力,亮特长。挖潜力,亮特长是实施(时空)长效教育必备的一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都有专属的特长;要始终铭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育工作者要争做伯乐,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具体做法:①在活动中发掘。活动是展示才华的平台,教师要善观察。2001届我班学生乐严严入校成绩平平,运动成绩更是一般,上小学、初中时不敢参加运动会比赛,上高一时恰逢校运会,要求每个项目各班必须报满,我根据体育老师反馈的信息动员乐严严同学报了100米、200米,不想他力量与身体协调性相当好,竟双双夺得第二名。我立即找他谈心,与其父母沟通,鼓励他参加校体育集训队。凭着此特长,他顺利考取了江西师范大学体育系,到大学后他充分发挥身体协调性好的特长主攻健美操,不到两年夺得了江西省健美操比赛一等奖,后又勇夺国际健美操比赛第六名。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多次被邀请到台湾指导健美操训练。王勇老师2005届的学生宋成荣文化基础差,但高一军训时王老师发现该生组织能力强,便让她担任班长,果然她把班管理得井井有条。高二时,在一次全校黑板报评比活动中宋成荣设计的黑板报获第三名。王老师发觉她在绘画方面有特长,于是引导她学美术。高二才接受正规美术教育的她最终考取了武汉科技大学,现公费留学法国。老师们的一个细致的观察、一次细腻的引导,成就了多少梦想啊!②在兴趣中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工作者要争做推进剂。王桂民老师1995届的学生樊建,入学时总体成绩差,但化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前三名。王老师看到他学习化学有浓厚的兴趣,就让他担任化学课代表,并引导他培养广泛的兴趣。在兴趣的激励下,在老师的指导下,樊建成绩稳步提高,后考入合肥炮兵学院,现工作于上海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是研究生导师。曹宏斌老师2003届学生吴迪,入学时文化基础薄弱,高一时在学校艺术节上表演笛子独奏,一鸣惊人。曹老师大加赞赏了他,鼓励他全身心投入。在兴趣的感染下,在老师的教诲下,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吴迪的笛子越吹越好,文化成绩也上了一个台阶,高考时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发现兴趣,激发兴趣,引导兴趣,带来多少惊喜啊!
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手段科学化、艺术化、多层面化,才能真正从根本上触及教育的灵魂。我们每位老师应倾心打造好“三大教育”,为全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