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追逐的梦
(自 序)
我是一名富于想象而又敢于直面现实的人。当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曾是我读师范时一个美丽的梦想!记得师范刚入学的第一天,我听了一位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十年且卓有成绩的校友的事迹介绍后,16岁的我便在心里做着当时自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
1991年师范毕业,19岁的我带着这个梦踏上工作岗位,那是一所比较偏僻的山村小学,离家较远,教室破旧,条件艰苦。当时,我也曾彷徨和苦闷过,但当第一次走上讲台,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成了一片美丽的小树林时,一种不可言状的神圣感和责任感便从我心头涌起。我便暗下决心,要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和热忱,点燃孩子求知的火把,为了学生,我愿意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于是,我很快调整心态,决心把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当成是一种磨炼,一种难得的财富。没有为父母的平民出身而自怨自艾,没有为当时社会的现实而责备苍天的不公。有的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中,投入学习新的知识中去,去寻找初为人师之乐。从此,讲台上的黑板,便成了我播种与收获的黑土地。那一年,我悟到了很多东西,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教书之乐——只要你尽心尽力,就会得到孩子的尊重,家长们的称赞。教书不仅会让人成功,同时也会让自己成功。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想起山村陋室曾经陪过我两年时光的那盏昏黄的孤灯和灯下刻苦攻读的自己。在那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在前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常常会问自己:你是否已经忘记?
刚开始上课,以为教小学生对于我这个自认基础比较好的师范生而言简直是大材小用,有些自得,也有些自负。还有的是心中那股因热情而涨涌出的莫名的冲动,总想把自己心中所学的全部教给每一位学生,没有民主宽松的交谈,只有一张嘴独霸讲台,以语不惊人誓不休之势。一堂课下来,心里暗自得意,一问学生,其表情却一片茫然。我马上意识到教学并非如自己所料,原以为很简单的问题,在教学中变得模糊起来,原以为某一教学理论简单实用,可真到用时,又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未解决;基本功方面:三笔字、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我都难以算得上好教师,只是有一点基础而已。于是,我开始注重学习名家的教学艺术。我发现在他们的教学中,连板书都是一件匠心独运的艺术品,他们的语言表达,更是声情并茂,感人至深。那时,我暗下决心,学习名家教法,适应现代教育,决不做教书“匠”,要做一名出色的青年教师。于是,我见缝插针地学习,尽可能在时间上拼。“一日首尾谁先知,唯有寂静我独享”。长期起早睡晚,久了便成了同事的笑谈,说我不会享受人生。可他们哪里知道,我在教学中屡屡遭遇难解的迷茫和困惑。他们哪里知道,在我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有我的梦想和信念为伴——“我方年少时,理应展翅飞,他日凌绝顶,一鸣惊天下!”我坚信,“土八路”也能打出穷山沟。那时,别人把茶余饭后的时间用来聊天、打牌、跳舞,我却是有空就读书、练字、写文章、反思自己当天的教学。记得有一次中心校开展活动,一位老师邀请我入桌搓麻将,我说不会,他竟用“视我为异端”的目光盯着我,良久,才吐出一句让我至今都难以忘记的话:“小王,我为你今后的前程堪忧……”当时,年轻的我暗自告诫自己:“我的前行之路,绝不用麻将铺就!”
家人和邻居说我是个十足的工作狂。1992年的一个夜晚,工作劳累了一天的我,辅导完一个因病而功课落下的学生后,天已漆黑一片,在凤凰山泥泞的羊肠小道上,我一手牵着来接孩子的老人的手,一手牵着那位父母离异的孩子,一步一步地摸着路边的野草和枯藤前行。浓浓的夜色将三代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孩子,记住你们的老师!”老人那刻骨铭心的朴实话语成了我无怨无悔献身教育事业的动力。我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工作中。
奋斗与机遇并存。很快,我的敬业和付出,赢得了当地家长的一致好评,这是我从山村一些质朴的老人的言谈中和那群山村孩子对我的爱戴中品尝到的。我开始享受到激情奋斗之后的快乐。
那是1993年,生命历程中改变我命运的那一年,当时的市教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评选十佳优秀班主任的活动。我用一周的时间,总结我两年以来,用一颗爱心和满腔热情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感悟,竟意外地打动了在场的评委,博得了与会教师的阵阵掌声。从教仅两年的我竟荣幸地获得了“十佳优秀班主任”的光荣称号。很快,当时的《通川日报》以一篇题为《乐当山村孩子王》的文章报道了我的事迹。
两年以后,没有用金钱和麻将铺路,没有可用于乘凉的大树遮阴,我进入了通川区七小工作。
探索的路永无止境。进入七小后,我常常想,自己毕竟是一名师范生,在教学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稍不留神,就会日渐懒散,而沦落到淘汰之列。为了不影响学校工作,我一如既往,常常利用夜间和周末见缝插针地埋头苦读。1996年6月,我自学中文专科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全国成人高考,成了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本科段的一名学员。2011年7月,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本科学历。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阅读了大量的教育名著: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做人的故事》,马卡连柯的《教育诗》,赞可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教学艺术论》等,反复研读,不断琢磨。
然而,在教学中,我又发现,仅有书本里的理论指导是远远不够的。任何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收效甚微;同样,照搬名家教法,不顾学生实际,也只能是邯郸学步,授人笑柄。基于这种认识,我决定在吸取名家的教育思想的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走自己的路。为了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我潜下心来,刻苦地钻研教材,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悉心练板书,练朗读,练背诵,练语言,练教态。
“不搞科研的教师,是没有生命力的教师!”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我努力进行教育科研,在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学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让教育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做准备”是我语文教学观的集中体现。我大胆地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提出挑战,实施了“乐教、乐学、乐考”的教改尝试。课堂上,我采用了“自读查阅——质疑思考——小组协作——点拨释疑——师生交流——拓展延伸”的“六步教学法”,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绝不强行灌输,认真听取学生质疑,热忱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以高昂的热情、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共同分享知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主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正是运用了这“六步教学法”,1999年5月,我参加达州市青年教师赛课,所讲《跳水》一课取得了一等奖。2001年,参加通川区和达州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我再次获得一等奖。2002年5月,在达州市教科所推荐下,我代表达州市参加了四川省第四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为确保评奖公正,七个评委均是享誉全国的特级教师,他们打分后又分别无记名投票。我以最高分和唯一的全票获得了第一名。在颁奖大会上,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吕谦用激动的话语称赞道:“我相当欣赏《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节课,而这节课,竟出自于偏远的达州……”备受鼓舞的一句赞誉使我心潮澎湃。我为我生在贫困山区,长在贫困山区而荣登全省小语赛课榜首而无比自豪。喜极涕下,我的热泪止不住一个劲儿地在脸上淌。心中不时浮现出自己艰难跋涉的无数个与孤灯相伴的夜晚,不时地回荡着当年的誓言:“你是否已经忘记!”“我没有忘记!”不断地暗暗叮嘱自己:一定不能辜负教育前辈给予的厚望,做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
2002年10月,我作为四川省唯一的代表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课,获得了二等奖。我不仅荣幸地得到了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的指点,而且更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界前辈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的那颗无私的赤诚之心。这无疑将影响我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生。通过这次赛课,我也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与其他参赛教师的差距,更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感知教学,而必须使自己的水平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我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入更多一些理性的思考。
家乡的教育是贫瘠的,但孩子永远爱他的母亲。2002年5月,成都一所名校邀请我去任教,我婉言谢绝了。与同事和朋友论及此事,他们笑我是个恋旧的人。其实,他们哪里知道,我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曾经和现在,有那么多真心帮助过我的同行和领导,在我曾经苦闷和彷徨的时候,伸出了温暖的手,使我认识自我并随时调整方向,让我逐渐成长并步入成熟。这份难以割舍的情是怎么也挥之不去的。我是一个不善于口头表达感激的人,但我却将这份感激永远地埋藏在心里。
1997年,我开始进入七小管理层,先后任教导主任、副校长,分管学校的教学工作,通过10年来到外地观摩学习,我更深地感受到了家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出色的教师,扎根在七小,但绝不能做井底之蛙,外面的世界是广阔的,必须让年轻人扩大眼界,增长见识。有时到外地去学习交流,我就带上几个年轻人去看,去学;有时索性让他们自己去,给他们一个独立承受考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样的机会中迅速成长。与此同时,也使他们从生活能力到教学业务乃至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锻炼,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而在校内,我又安排培训、交流及各种互听课、研究课、汇报课等活动,同时要求他们自学。在各种活动中,我也总是尽力指导并和他们一道研究教学。联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总是告诫他们:“一个名师不能使学校成为名校,名校必须有一批名师。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一只萤火虫,只有当所有的点滴能量聚集到一起时,才能汇成太阳……”有些意志薄弱的年轻人在工作中遇到困惑和阻力时,我总是开导他们:“有的时候,尤其在接受命运挑战或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你一定要咬紧牙关,握紧拳头,对自己说‘你一定要挺住!”当有的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受挫时,我会以我的心路历程告诉他们:“跌倒的是身躯,而不倒的是信念,世间万物皆平衡,付出必定有回报。”
每当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和教学上取得进步,在平时的工作或言谈中自然地流露出对我的敬佩和感激时,我的心中便涌出一股感动和安慰。是啊,作为学校的领导,指导、培养他们,让他们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教育改革大潮,我责无旁贷。他们取得的进步,让我感到作为一名指导者成功地履行神圣天职后的幸福和快乐,它将激励我在未来的路上一刻也不停息地继续努力。在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家乡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大批青年教师正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共同托起达州教育这片蔚蓝的天空……
十几年树人路漫漫,几多耕耘终有成。鲜花失去了,果实是对它最好的回报。十几个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我始终处在令我热血沸腾的情绪里,处在激情宣泄的氛围中,我用我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朴实而执著地探索,风雨兼程,孜孜以求,以丰硕的教学成果换回了我的自尊和自信。
1999年,我破格被评为当时达州市最年轻的小学高级教师;2000年,我被授予通川区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1年,我获得了四川省优秀教师的称号;2000年8月,我当选为全国小语会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委员(我省仅4名),被吸收为全国小语会会员;2000年11月中旬,我应邀出席全国创新教学研究会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实施经验交流会,并有幸和台湾省著名语文教育家谈卫那前辈一道同台献课;12月中旬,我应邀赴北京、天津献课。2004年,我应邀在天津、郑州两地举行的国际华语教学献课,和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澳门国际华语教学专家同台献艺,得到了中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杨丽娜的高度赞扬。
2004年10月,我受聘于北京诚明树人文化教育研究中心;2002年9月,我被评为特级教师(当时是全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12月,我被评为达州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
其次,我撰写的1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发表或获奖,其中《尊重儿童主体铸造良好品格》收入《素质教育在中国》一书;撰写的教师范文中的2篇获全国竞赛二等奖,活动课教案和思想品德论文获四川省优秀奖。现负责、主研省级教育科研课题《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关系的研究》。
如果说这些年来,我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有点成绩的话,那么首先得感谢曾经培育过我的老师,曾经滋养过我的母校和培育我成长的沃土——达州市通川区七小,这里是我成长的摇篮。事实上,我很惭愧,因为,我的工作和成绩,远远抵不上前辈曾经和正在给予我的鼓励和关心,这是一股强大的催我奋进的力量。
年轻的朋友们,21世纪理想的教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胸怀大志、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人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坚韧、刚强的教师。
朋友们,探索的道路永无止境,奋斗才是我们年轻人个性的真正展示,是我们青年人生命的一种状态。
让我们这颗年轻的心永远奋斗,奋斗到永远吧,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身后,是鲜花灿烂的一片!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你的梦想不是梦!
(本文发表在《小学青年教师》2004年第六期,并作为该期封面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