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建特色学校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事实上,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 我们趋向于把它们理解为同质而不同层次的两个概念。而特色学校是就学校整体而言的,是以特色办学理念为核心,向学校各个方面辐射而形成的独特的整体风貌。创建特色学校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基于中小学的视角

摘 要:创建特色学校已成为新形势下中小学发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加快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实践中,我们主要应通过确立办学理念特色、打造师资队伍特色、突出教育教学特色、培育教育科研特色、营造校园文化特色和构建内部管理特色等途径来创建特色学校。

关键词:特色学校 创建 内涵 价值 实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建特色学校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众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特色学校的内涵、特征、价值、形成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众多的学校管理者也结合各自的办学实际和发展目标,对创建特色学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从而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引领和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向纵深发展。当前,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创建特色学校被赋予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内涵,迫切需要我们站在新高度、立足新起点、着眼新思维,以更加自觉的态度积极开展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内涵解读

基本概念是正确思维的首要条件,如果对基本概念的内涵没有明确的认定,那么研究的尺度就难以确定,研究也就难以细致深入、切中要害。正如列宁所言:“要进行论争,首先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因而,我们要创建特色学校,首先就必须对什么是特色学校、特色学校有什么显著特征、特色学校有哪些形成规律等基本理论问题有比较清楚、准确的认识和把握。但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对特色学校的概念和内涵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以至于表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尽相同,与特色相关的概念更是多达二十几种,如办学特色、学校特色、教育特色、特色学校等,从而导致了人们在实践中出现偏差,影响了学校的发展。综合借鉴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特色学校是指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基于学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或全局而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或独特风貌,并能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人才的学校。特色学校的形成,意味着一套文化模式的构建,一种组织精神的确立,一所学校个性风貌的形成。它要求办学者和管理者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对学校所具有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不断扬弃、提炼、扩散和升华,使之产生质的飞跃,因而特色学校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先进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但在实践中,人们对特色学校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一些人常常不自觉地把特色学校和学校特色混为一谈,甚至代替使用,这显然有失偏颇。事实上,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 我们趋向于把它们理解为同质而不同层次的两个概念。学校特色是就学校的局部而言的,是学校在某个方面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色,也就是习惯上所谓的特色项目或优势项目,如艺术教育、书法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教育等。而特色学校是就学校整体而言的,是以特色办学理念为核心,向学校各个方面辐射而形成的独特的整体风貌。当然,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也是有联系的,二者是个性与共性、局部与整体、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一方面,学校特色是构成特色学校的基础和保障,特色学校是学校特色的发展和升华,没有学校的特色就不会有特色学校,而特色学校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使这些孤立的特色成为彼此联系的整体,这就是特色学校。另一方面,学校特色可以而且应当发展为特色学校,这是一个“由点到面”、“以面促整体”和“以核心带动全局”,最终使学校全方位地反映出某种特色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培育和创建。目前,各地中小学的特色建设,大多数只是处于学校特色(优势项目)阶段,创建特色学校尤其是创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仍需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现实价值

特色学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对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校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创建特色学校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创建特色学校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是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而作为受教育者的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又是千差万别的。当今,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学校个性特色,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为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多层次、多规格、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基础。随着中国加入WTO,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与世界经济、教育接轨,成为了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议题。在此时代背景下,唯有不断创新,形成学校自身独特的办学特点,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才能保证学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永立不败之地。

2.创建特色学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这既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指明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要在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办出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事实上,只有实行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只有办出学校特色,才能改变传统的“大一统”的教育模式下形成的“千校一貌”、“万人一面”、“万教一法”的局面。为此,各中小学必须立足学校所在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以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规范和设计办学方案,通过创造性劳动的积累,逐步形成办学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的特色,使学校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层次推进素质教育。

3.创建特色学校是加快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在政府独家办学的情况下,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影响学校的生存,因而学校和教师的生存危机感不强,争创特色的意识还有待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基础教育的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等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办学体制出现了多元化,办学形式形成了多样化,各种私立学校、民办公助学校、公办民助学校的大量出现,带动和形成了基础教育竞争激烈的办学格局。在此背景下,各中小学要想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实力,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名校,从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学校的生源吸引力,提升学校的市场竞争力。

三、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路径

面对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与期待,创建特色学校已成为大多数中小学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但特色学校的创建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着诸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因而,找准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路径显得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确立办学理念特色。办学理念是对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校以及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它决定了学校办学方向的选择、培养目标的确定、管理模式的构建。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必定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它凝聚了这所学校的个性风格、文化品位和人才培养等特色。适合本校特点的鲜明的办学理念一经确立,就会成为全校师生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学校就会因此而产生自我超越、追求特色的强烈愿望,学校的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感召力也必将得到大大增强。在目前我们的办学体制下,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作为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学校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对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实践已经证明,一位校长如果没有明确的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学校的发展必将处于无序状态,创建特色学校自然就成为了“空中楼阁”。从已成功创建特色学校的案例来看,它们的办学特色的形成不是随意的、偶然的,而是在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中早已蕴含和预设了的,是特色办学理念指导下的办学实践的发展必须。因此,要创建特色学校,首先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要具有先进性、校本性、实践性。唯有如此,创建特色学校才会有理论、指导和方向的引领,才能避免在实践中出现偏差。

二是要打造师资队伍特色。教师是办学的主力军,依靠教师办学既是学校管理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教育实践的一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因此,要创建学校特色,我们还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有特长的教师队伍,否则创建工作就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要对学校的全体教师的整体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定,不但要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状况,如学历状况、学科背景、年龄结构等,而且还要清楚每个教师的能力结构。基于特色学校创建的教师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师要能教好一门课,能占领好课堂主阵地;二是教师要有一项或多项特长,即要力争做到一专多能、多才多艺;三是教师要能开一门选修课,或带好一个课外兴趣小组,或指导一项课外活动;四是教师要善于发展自身的特长,在带领学生发展个性的同时,使自己的个性风格更加明显。同时,学校领导还要把培养个性化的特色教师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培养学校特色教师,着力打造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是要突出教育教学特色。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一所学校要形成特色,其核心是要形成教学的特色,这不仅是学校实现培养特色学生的主要途径,更是学校特色形成的主要方面。因此,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中应高度重视教学特色的建设。一方面,要在深刻理解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和特点,大胆探索和创造,及时总结教师长期积累的课堂教学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升华,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系统的教学思想。另一方面,要打破以课堂教学为唯一的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以社会需要、学生发展和学科本身规律三者结合为基点,构筑起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形成优化学科性课程、强化活动性课程及深化隐性课程三个并行的立体化的课程模式。同时,还要进一步开展学科特色建设。由于教学工作本身包含不同学科的教学,因而办学特色必然是不同的学科都要形成特色。而学科要形成特色,就必须要把握学科建设的方向,把握学科的目标任务及教学策略,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追求最佳的教学效益。

四是要培育教育科研特色。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是当前基础教育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创建特色学校的迫切要求。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认真研究探索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对广大中小学来说,要培育教育科研特色,一是要寻求科研机构的支持和合作。要依托各级科研机构,结合学校的办学实际,积极组织广大教师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并围绕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这样既能弥补学校信息不通、接触面小、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缺乏等不利因素,还能推动学校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科研特色。二是要寻求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学校要在教育科研形成特色,没有课题不行,但只有课题没有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也是不行的。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论素质,特别是教育科学实验方面的理论素质较差,因而迫切需要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以保证科研的质量。三是要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同和宣传。科研取得成果,学校形成特色后,上级主管部门能否予以认可,能否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宣传推广至关重要。所以,在培育科研特色的实践中,学校还要争取主要部门领导的全程参与,及时汇报研究进展情况以及阶段成果,使学校的科研工作也成为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如此,学校科研特色的培育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五是要营造校园文化特色。校园文化是指以中小学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和习俗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长期的学校教育、科研、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主体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校园文化不仅影响和制约着主体成员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和制约到学校的公众信任度和社会美誉度。因此,创建特色学校,必须营造能够启迪学生心智的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从内部结构来分析,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因此,营造校园文化特色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具体来说,一是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着力于“校园建筑的结构布局”、“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和“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等三个方面,通过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其独具特色的魅力。二是要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的“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它主要包括师生员工的各种行为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和处理人际关系、人事关系、校内外关系、传统与创新关系的习惯与风气。通过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要在师生员工中逐渐形成“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构建文明、和谐、创新的校园文化。三是要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最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所以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所在。学校的优良传统、校训、校风和学风都属于校园精神的范畴。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凝聚、激励、引导和辐射功能,一旦被师生共同接受就会成为引导他们追求理想、规范行为的无形力量。

六是要构建内部管理特色。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按照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学校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学校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创新能力的大小、学校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的突出程度。因此,在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践中,我们还要在创新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采用新的措施手段,对管理要素进行扩展更新和优化组合,以构建独具特色的内部管理模式,产生新的管理效果。具体来说,就是要创新管理理念,实现从“物本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的转变、从“命令管理”向“服务管理”的转变;创新管理手段,以科学制定的制度作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约束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制度权威管理;创新管理目标,深刻认识时代发展的总趋势,把握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明晰学校自身的现状,从而适时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规划学校发展远景,制订可行的、可持续的学校发展计划;创新管理方法,管理者要根据教育自身的自然法则,把现代网络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等先进管理技术成果引入基础教育领域,并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调整、改革和应用;创新管理过程,即在管理实践中要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动态管理和积极管理。如此,定能构建具有特色的学校内部管理模式,从而为创建特色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列宁. 列宁全集(第2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 袁先潋. 创建特色学校的思考[J]. 理论月刊,2007(7).

[3] 吕忠堂. 对创建特色学校若干关系的思考[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4).

[4] 王建华. 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与探索[D].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5] 刘卫华. 注重校本管理 创建特色学校[J].人民教育,2002(11).

[6] 邱建国. 创建特色学校的条件分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9).

[7] 陈向阳. 营造校园文化 优化学校管理 创建特色学校[J]. 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

[8] 唐华生. 管理创新:新建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必然选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4).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六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