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
在十余年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一个适合的岗位,满腔对工作的热情,其潜能就可能被激活而喷薄奔流,光芒四溢”。作为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如何激活学校可资利用的教育人力资源——教师的潜力,无疑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也许帮助教师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为其提供教育实践的良好平台,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幸福进而收获尊严,或许不失为开发学校教育人力资源的好途径。而这一切则需建立在对教师的充分了解、尊重和信任上。
一、找准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中,很多人会单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置自己的兴趣、爱好于不顾去选择工作岗位和发展方向,由于受环境和潮流影响较大,潜力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气质、素养和特长,作为旁观者的学校领导,就有责任和义务从关注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帮助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找到其适合的岗位和专业发展方向。
(一)认清自我
众所周知,小学教师的工作繁琐而忙碌,很多时候处于一种被动应付、服从的境遇之中,“埋头做事,很少抬头看天”也许就是大部分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认清自我”就是想通过教师作自我分析,展开横向和纵向的对照,引导教师从“抬头照镜子”和“左顾右盼”中,探寻到自己前行的道路。
“认清自我”主要是从个人的基本情况、自我认识、问题剖析这几部分着手。个人基本情况主要是自身的一些基本条件,诸如教龄、学历、职称、教学专长等与专业成长相关的内容。自我认识是对个人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情况,例如:教材把握与重组的能力、课堂教学过程的驾驭与调控、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结合程度、语言的表现力……通过现象的分析,使教师对自身的工作有一个大致的评价。问题分析主要是针对“认清自我”中的弱势寻找其根源,以期获得弥补的途径,寻找到发展的方向。
(二)选择合适岗位
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选择岗位的机会才能促使教师找到适合的岗位。学校在每学年开学前,应该尽量了解教师个人的岗位意向,并尽量满足教师的要求;当一个岗位出现多个人选时,由学校教导处进行综合考察,有时也可由行政建议,在考察、建议和征询个人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平衡。教师岗位的变化跨度不应很大,学校建议一般教师只是在年段、班级之间进行选择,偶尔会有素质比较全面的教师尝试在学科间进行选择。骨干教师则会考虑在教育教学的管理岗位上进行尝试,例如: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甚至学校教导处、科研室、大队部的管理者等。因此,采用层级聘任和竞争上岗可以激发教师潜能,为更多的教师提供磨炼能力的平台。
二、营造教育实践的积极氛围
选择了合适的岗位,但并不一定意味着老师能马上适应新的环境,发挥自身潜能,这时,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无疑是激发教师潜能的先决条件。
(一)在文化建设中让教师找到心灵的归属
一所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群体氛围对个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规模大、教师多,办公室是教师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单位,而办公室成员是教师接触最频繁的人群。因此,通过办公室文化建设这一捷径,来融洽办公室成员间的情感、帮助教师增强归属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对办公的条件也有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颇具个性,为此,学校应积极美化办公环境:从办公室的整体布局,配置电脑、办公桌、舒适的藤椅到小小的绿色盆景、墙上的“全家福”照片、一块毛巾、一个文件夹、一个软软的靠垫……就把办公室装点得温馨而舒适。
随着硬件环境的改善,学校工会还倡导办公室成员集体的郊游、运动、拉歌等健身健心的活动,教工乒乓球赛、拔河赛、新年歌会等群体活动逐一登台,涌现了不少的“能人”,“办公室文化大比拼”也就此展开,“家”的味道愈来愈浓,教师的心也越聚越紧,对学校的归属认同感也就越来越强。
(二)在教研共同体中激发教师潜能,促进成长
教师育人不是单一的个体行为,它需要多方合作和协调,教师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有在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质量提升中实现。在日常管理中,学校应该不断优化校级管理,强化年级组管理,细化教师个体管理,逐步形成较为有效的教师成长管理网络。通过构建这个网络,形成了一个组织有序、运行规范、效果显著的教研共同体,力求使教师在教研共同体中专业成长。
(1)重视个体,结合教师自身的成长需求。制订规划之前,教研组长结合学校制订的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教师个体发展规划,提出个性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分析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书,了解到每个教师的心理需求以及发展方向,并拟定相应的措施作为设计规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和组成部分。
(2)结合课题,确立教研组整体规划。学校科研室在兼顾教师个体发展的基础上,对各个教研组的发展愿景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新的规划与课题紧密结合,做到:①有明确的理论支撑。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把课题理念牵引到教研共同体建设中,把课题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在本组教师身上具体化。②有具体可行的路径。在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在一个大愿景的引领下,从细节入手,逐步提升教研组的综合建设。③以人为本,重视教师个体的需要,强调组内教师的整体化——整个规划包括情况分析(对本组每位教师在学历、职称、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实效等多方面的分析)、指导思想(体现本学期的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计划、课题研究计划、教研活动安排(有本组特色)、常规工作(作业检查、备课检查等)等。
三、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幸福
(一)懂得欣赏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教师潜力的激发和显现不能立竿见影;更多的是在责任和良心的驱使下,经过无数个反复和巩固,经过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才能奏效的,其工作时间和质量靠的是教师的职业操守。如果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细致的量化考核,有可能会导致不全面而产生矛盾,因此,对教师工作成效的考核更多的是粗线条的定性的描述,“量”的考核只是相对而言的。
人都有被欣赏被肯定的本能诉求;当一个人受到“我在某方面特别出色”、“我特别善于做某项工作”等心理暗示后,会有意识地朝着这方面发展,从而使自己的“长处”更为明显、突出。作为学校的领导往往可以运用这种暗示的力量,激发其潜能,使每一位教师的特长更为凸显。
(二)讲自己的教育故事
教师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跟一个个精彩的、具有鲜活生命色彩的教育教学故事联系在一起。让教师通过细微的观察,用心去体验,选择典型而富有感染力的教育教学事件,进行艺术化的描写并在教师大会上当众抒发从教经历中独特的情感体验,这对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育人观念,引导全校教师提高道德文明意识,使老师们无论在内在气质还是外在举止、言行着装上,都能彰显教师的魅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自己的良好人格和品德去影响身边的同事和孩子,从而带动更多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体验教育过程的精彩。
(三)大力表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事实证明,只有自己身边的榜样才能显得生动形象,最能影响带动自己。
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默默做着自己认为理所应当的“小”事,一做就是几十年,而对这些“小”事的坚守,铸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伟大”,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身影融于教师群体,只要挖掘出来就能成为教师乐于接受的生动范例。
每学期末,学校都应该对教师的工作做一次总结和评定,经过家长、学生、年级组共同推荐,由学校领导审议事迹材料,最终由教师民主评议讨论确定表彰名单,举行专题表彰活动。
表彰是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评比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体验、学习和引导,从而点燃教师热情,激活教师潜能。至此,学校教育人力资源就会被激活而大放异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