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终于跨入了21世纪,21世纪为人类的美好、进步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大家都在苦思冥想,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呢?高等教育要适应这个飞速发展,在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上及时采取措施,使我国高等教育成为更加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没有中国自己的路子也就不叫中国的高等教育。提高人们素质的教育叫素质教育,素质至少应包

序一 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

(代序)

周远清

我们终于跨入了21世纪,21世纪为人类的美好、进步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大家都在苦思冥想,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呢?我国高等教育从创立、发展、完善也已走完了一个多世纪,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教学和思想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和发展。所以大家更加珍惜21世纪的到来。一直在高等教育战线工作的我,也是思潮起伏,思绪万千,总想为21世纪的到来说点什么。题目太大,无从说起,但是从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来看,跨入21世纪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或者说要有着重强调的思想。

一、应对经济的全球化要有一个更加开放的高等教育

经济全球化是现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后,也必将步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有利有弊,有直接的影响也有间接的影响(即通过经济对教育产生影响),有挑战也有机遇。如何应对,需要认真地、及早地进行研究,加快改革并采取措施。使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成为更加开放的高等教育,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国际意识,要把我国高等教育置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去改革、去发展,也就是说我国高等教育要进入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去,要面向世界、面向国际大市场。

要加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认真研究各国高等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学习其成熟的经验,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教师、学生的广泛交流往来。更多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来发展和提高我国的高等教育。

要改善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思维定势,要更多地学习国际经济与社会的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开设国际经济与社会的限定性选修课,增加经济全球化大背景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维。站在世界看中国,站在中国看世界。

要迅速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外语水平的提高,中学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重点中学基础外语应基本过关,基本达到“四会”的要求。高考应尽快推广听力测试,着手考虑会话能力的测试。大学的外语教学要有新的突破,新的要求。

要十分清楚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人才竞争的全球化。近几年来,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人才引进计划,所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高等学校,使之成为培养、吸引、使用、交流人才的基地,实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

经济全球化也必然带来文化的多元化,这也更有利于吸收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有利于中西文化的贯通。当然也要看到,西方各国文化产品大量传入,学生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如何保持和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也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课题。

二、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有一个更加现代的高等教育

可以看到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在明显加快,特别是信息技术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以后,许多学科、许多技术呈现出革命性的变化,3天不上网就似乎落后了许多,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要附上一个名词解释。高等教育要迅速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跟踪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特别要注意其学科交叉、渗透和综合化的趋势。要看到我国高等教育由于长期处于专业过窄、学校科类单一的状况,我们的干部、校长、教师的思维和眼界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与当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不相一致的。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不少学校学科更加综合了,同时也要求我们的校长、干部、老师的思维方式和学术眼界相应拓宽。

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将使生物经济时代迅速到来,特别是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会使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许多方面和领域带来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变化。

高等教育要适应这个飞速发展,在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上及时采取措施,使我国高等教育成为更加现代化的高等教育。目前除了加强信息科学、技术的科学研究、产业化和人才培养以外,要尽快研究如何迎接生物技术时代的到来。中学要加强生物课的教学,有条件的大学要开设生物科学与技术课,使之成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或限定性选修课。

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个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

我们已正式立项,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并且加强了经费的投入。同时也重点支持一部分学校,使之成为高水平的大学。这是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目标,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站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其意义深远,但任务艰巨,难度很大。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战线的同志,应该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一个共同的任务,不能只看成一两个大学孤军奋战的任务。没有整个高等教育的大提高,没有一批学校向高水平大学前进,没有所有大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没有大学之间的支持和协作,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建设世界一流的任务是难以完成的。虽然不同层次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但是都应有一个观念,要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奋斗。

四、应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有一个更有创造性的高等教育

要使我国高等教育有创造性,要作多方面的努力,也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但是有几个方面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在学生培养上要注重个性的发展,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在传统观念上我国高等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甚至怕提个性,把个性跟个人主义画等号,注重个性发展是一个思想观念的变革。

其次,学校要有特色,各个大学不能都办成一个模式。特色也是多方面的,如人才培养的特色,学风校风的特色,优势学科的特色,办学模式的特色,地区的特色等。学校有特色,高等教育才能繁荣,才能使高等教育更具创造性。

最后,要有自己的路子,既要学习世界各国的成熟经验,也要走出自己的路子。没有中国自己的路子也就不叫中国的高等教育。这与个性和统一性的关系是一样的。如果各国的高等教育没有个性(也就是没有自己的路子),都是一个模式,那也就没有创造性了,世界高等教育就走入了误区。特别在经济全球化的进展中要十分清醒,文化、教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传统,与自己的国情相适应,不断得到发展繁荣。全球化要与民族性相结合,既要有时代特征又要有本国特色。

五、注重素质教育要有一个更加先进的教育思想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三个要点。素质教育是20世纪后一些年内提出并且着重在探索的教育思想,这是教育思想的一大突破,对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提升质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都有着重大意义。但是素质教育还刚刚起步,很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不断地探索。

素质是人们在实践中把知识和能力内化为人的品格,素质与知识和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提高人们素质的教育叫素质教育,素质至少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几个方面。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不是一种模式,所以在整个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贯彻这种思想。

21世纪要认真探索和实施素质教育,力争在教育思想改革上获得重要的进展。

(注:本文作者系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家。其学术著作有《周远清教育文集》(1—3卷)、《周远清教育文存》(1—4卷)等。本文原载《中国教育报》2001年2月16日,《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第3期。经征得作者同意,以该文作为本书代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