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午的第一节课,魏老师在办公室里继续批改作业,然后针对作业情况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修改原有的备课方案。虽然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但是,从魏老师一天的工作可以看出,非教学的工作占据了魏老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这些工作又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能力是和领导能力相辅相成的,有效的教学必然是和有效的领导紧密相连的。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特点

教师职业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都根植于教师职业特殊的而其他职业不可取代的职能,而这需要在承认教师工作的历史性和历史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师的职业对象、职业内容、职业手段和职业成果等方面予以阐述。

一、教师职业的复杂性

(一)教师职责的多样性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几乎每个人都在学校里接受过长达十年以上的教育,因此,对教师的工作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是作为教育的接受者和观察者与真正作为一个教师是完全不同的,虽然法律规定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但是除了在课堂上能够看得见的工作,教师还承担了许多无法计入教学时数也无法恰当评估其教育效果的工作。有许多工作占用的时间比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交流更多。作为一个教师,其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备课: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结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进度和布置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准备教具等。(2)行政工作:班级劳动、纪律的评比;组织班委会会议等;迎接上级机关的检查和同级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等。(3)参与学校的活动,如学生运动会、文艺汇演、学校开放日、家长会、安全演练等。(4)在学术团体中任职,如年级教研会、学区教研会等。(5)与家长或监护人的交流。

教师的活动类型因学校类型、学生年龄和学校自身的条件及社区的条件等不同而有所差异。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不管年龄大小,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观点、看法、思想等,这较之工厂加工没有生命的物质、作家驾驭文字和医生诊断疾病更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正是这一特点使上述的每一项职责都具有复杂性和变动性。学校类型的不同也使教师承担的职责有差别。高中教师可能会更多地参与学科教学的教学研究活动,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能会更多地注重于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资料2-6

魏老师一天的工作

魏老师任初中一年级一、二班的数学教学,并承担初一(一)班的班主任工作。

7:20~8:00是学生的早读时间,但是由于今天是星期一,这一时间是全校的升旗仪式和校长讲话以及值周教师总结上周全校工作的时间。魏老师7:00就来到教室,迎接陆陆续续来到教室的学生。学生们到7:20的时候几乎都到齐了。当全校集合的铃声响起的时候,魏老师马上组织学生去操场上排好队形,并且在升旗仪式的过程中和校长与其他老师发言的过程中维持好队伍的纪律。这一过程在8:00结束,然后学生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8:10~8:55是班会时间,魏老师在班会上对上周工作进行了总结,班委会的干部也进行了总结,魏老师表扬了表现优异的同学,对表现不好的同学提出了批评。对于本周的工作,魏老师组织大家讨论了班级黑板报、班级美化工作的意见与分工,还对学校组织的班级之间的男子篮球比赛等事宜做了安排。接下来的第二节课是魏老师的数学课,早在上课之前,魏老师就备好了课和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第二节课结束,是课间操时间,魏老师马上组织学生到操场集合、列队,并监督学生的纪律情况。第三节课魏老师在初一(二)班上数学课。第四节课魏老师开始批改作业。整个上午魏老师都在繁忙中度过,他几乎没有时间来回想一下整个工作的过程,总结其中的得失。在第四节课结束时,魏老师的作业还没有批改完。但是,已经到了学生的午饭时间,由于学校规模大,班级多,为了避免拥挤和意外事故的发生,魏老师必须到食堂去组织本班学生的行动。

下午1:00~2:40是学生的午休时间,魏老师必须在午休开始时就去学生宿舍查看纪律情况,督促调皮学生进入休息状态。这一过程大概是半个小时,然后魏老师去自己的办公室里休息了一会,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了交流。午休结束的时候,有学生跑来申述,说上午有同学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在午休时间说话等。魏老师是班主任,他必须关注这些事,找有关同学进行了谈话,并要求他们保证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

下午的第一节课,魏老师在办公室里继续批改作业,然后针对作业情况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修改原有的备课方案。第二节课是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研活动,其内容是初中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去听初一(三)班的数学课,时间是30分钟,然后用15分钟对该教师的教学进行评课活动。第三节课是学生的自习课,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当天的各科学习任务,魏老师在班上进行辅导和纪律巡查。第三节课结束后,学生放学,有几位家长来学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魏老师与家长进行了交流,然后匆匆地赶去学校办公室参加一周一次的全校教师会议……

虽然教师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但是,从魏老师一天的工作可以看出,非教学的工作占据了魏老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这些工作又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工作是多样的,教师的职业角色非常丰富。魏老师一天的生活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职业角色[7]:

教学与行政角色——如教员、榜样、课堂管理员、办事员、青年团体工作者等;

心理定向角色——如人际关系艺术家、社会心理学家、临床医师、催化剂等;

自我表现角色——如学习者与学者、父母形象、寻求权力者、助人的需要等。

对于教师职责的多样性,我国也有学者从教师职业角色的角度把教师的工作概括为以下几种角色[8]:(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另有研究者从教师发展的角度,认为合格教师的学校生活是多角色多任务的统一[9]。“教师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待的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承担的角色;二是教师被家长、学生,同时乃至社会所期待的角色。”[10]

合格教师的角色包括:(1)教员。教员的角色功能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具备本学科的知识储备,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和知识,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文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在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等其他信息源中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和学会生存。(2)领导者。教学能力是和领导能力相辅相成的,有效的教学必然是和有效的领导紧密相连的。有效的领导是教育任务和目标实现的保障。教师的许多管理行为来源于学校具有法规性的规章、制度和阶段任务,因此,教师在领导行为中要具备权威性。(3)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伟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1],这是社会对教师的美称和赞誉,同时也是对教师的职业期待。这就是教师除了“教书”以外的另一个职责——“育人”。“教育工作是纯粹精神的、文化的工作。这种工作的专家——教师的活动,无论对于儿童的人格形成还是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教师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圣职。”[12](4)心理医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有源于家庭的变故而产生自卑、畏惧、抑郁、烦闷;有因为学习上的压力而产生的厌倦、焦虑或狂躁心理;更有源于青春期的困惑、敏感、早恋、叛逆等。教师作为一个心理医生,其重要的、大量的心理工作就是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和课堂氛围,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减轻学生的焦虑或紧张,帮助学生获得心理的需要,给予学生情感和心理方面的支持。(5)朋友。教师的朋友角色就是要到学生的兴趣中去,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给予学生心理支持,让学生向教师敞开他的心灵。但是,在朋友角色的扮演中,始终要把握的是师生之间是一种制度化的支配与从属关系,因此不能对学生的过失采取容忍和不批评的态度。(6)父母。教师的父母角色在低龄儿童中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依赖性的降低,父母的角色逐渐淡化。(7)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代表,他向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展示承认的行为样式,是学生效仿的楷模。(8)研究者。教育改革是学习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的常态,教育发展必须跟上甚至引导社会的快速变迁。教师的研究者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还要有理性的思考,反思、解释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

除了教师在学校内的这些职业角色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5年的《关于教员作用的变化及其对教职的准备教育、在职教育的影响的建议》还对教师的校外角色进行了阐述:“(1)……教员不仅是信息的搜集者与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发展学生的能力、兴趣的教育者和顾问。教员对学生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2)学校的作用不局限于学科的教学,教员除了教学外,还具有这样的责任:要同社区的其他教育团体协作,使青少年为参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生产工作做好准备。教员除特别教育活动、校外活动外,还要有对学生和家长提供辅导和咨询,以及参与学生余暇活动的组织的机会。”[13]

(二)教学的复杂性

沃尔特·杜伊尔(Walter Doyle,1986)指出,教师职业的复杂还源于教学的多维性、即时性、直接性、不可预测性、公开性和历史性等特征的结合。[14]

1.多维性

多维性是指教师承担着一连串职责。体现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必须与学生和谐相处。这对教师来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学生有不同的背景、动机、愿望、需求、能力、心理状态和学习方式。有的学生乐于与教师相处,尊重并理解教师,而有的学生可能将教师看成是危险的成人。在备课时,教师需要“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还要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选择作业的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准备教具等。在授课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诊断学习难点,发现误解,监控学习进度,现场做出调整,处理意外事故。除此之外,还要准备学生的测试,参加会议、联系家长、开发教材等。

2.即时性

即时性是指许多事情同时在教室里发生。站在学生面前时,教师需要观察各种迹象以判断他们是否理解、有兴趣和注意力集中。教师应该仔细倾听以确定答案是否适当,并从中发现误解和混乱的迹象。在为一个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还必须监控班级其他学生的行为。你需要设计各种办法吸引他们集中精神,同时还必须处理意想不到的干扰。

3.直接性

直接性是指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局面立刻做出反应。它们常常等不得你有了时间和精力之后才去处理。快速应对复杂局面的要求给予教师极大的压力,教师不能依靠书本来学习这种决策技能。然而,教师也可以有备而来,比如事先设想课堂可能出现的局面并思考应对措施。这种模拟反应的方法有助于在课堂上做出有效的决策,并能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主教学能力。但是,不可能事先模拟好要发生的所有事实,这也是对教师的潜在挑战。

4.不可预测性

不可预测性是指教师在与那些不循规蹈矩的学生打交道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教师面对既定常规被意外干扰时遇到的挑战。不可预测性来源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不是编程的计算机能在相同的情境下做出相同的反应。同时,教学过程中还有可能被其他意外事件打断,比如消防演练、地震演练、学生突然身体不适、督学人员的突然来访等。

5.公开性

公开性是指教学场所允许教学过程的接受者对教员采取的每个教学行为进行监控。教师教学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注意之中。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无需花多长时间就能判断出教师的性格、价值观、偏见、爱好等,并且这些特点在学生之中会迅速地传播。教师的行为与学生对这些行为的理解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强有力地影响着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特殊性质,从而使教师的课堂行为产生涟漪效应。

6.历史性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方式、教师对意外事件的反应、教师的课堂教学等形成了一个班级的特有文化,也就是班级历史。特定班级历史的差异解释了不同教师看似相同的行为却不总是产生相同效果的原因。

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教师职业的复杂性要求教师的专业性。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那么,何谓专业呢?日本学者石村善助认为,专业(profession)是“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已经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深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每个委托者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15]。另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是利伯曼(M.Lieberman)对专门职业的界定:

(1)范围明确,垄断地从事社会不可缺少的工作;(2)运用高度的理智性技术;(3)需要长期的专业教育;(4)从事者无论个人、集体,均具有广泛的自律性(autonomy);(5)在专业的自律性范围内,直接负有作出判断、采取行为的责任;(6)非营利,以服务为动机;(7)形成了综合性的资质组织;(8)拥有应用方式具体化了的伦理纲领(code of ethics)。[16]

如果用上述关于专业的定义衡量教师职业,那么教师职业的复杂性反过来又成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障碍。对此,市川昭武的观点是:“教职仅在非营利服务这一点上,符合专业的标准,在专业技术和长期训练、特别的才能与素质这一点上,还逊于其他专业。教师的工作只能作为‘准专业’”[17]。他列举了六点教师专业化的障碍:(1)要求教师的多才多艺,是要教师具备教育机智,能当机立断。肤浅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技术,缺乏作为一种专业的那种独特性,是不能维持有别于其他专业的严密性的。(2)工作的内容与展开程序事先做了详细而具体的固定,自由时间和工作的独立性比其他专业少。(3)教师的修业年限远比其他专业短。(4)许可资格容易获得。(5)出身阶层多是中流下层者或下流上层者。(6)经济待遇低下,“圣职”观的舆论压力,以“中立性”为名的政治自由的限制,都是其他专业所没有的缺陷,造成了“草包教师”[18]。而从教育学本身和我国的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理论的运用来说,“教育基础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同别的专业的基础理论相比,尚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与严密的逻辑论证;作为实践理论,同教育实践还比较隔膜。故一般学生或在职教师即使受到这类职前或在职教育,作为“专业人员”,还很难名副其实”[19]

但是,专业化的困难并非对教师专业化的否定,只能说明教师专业化要达到其他已经成熟的专业的声望,还有一个过程,这也反过来提出了教师专业化进程的紧迫性。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除了要有从业、敬业、乐业的专业意识,对待教育、对待同事、对待学生的专业态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专业品质外,重要的是体现在本专业所拥有而不能被其他专业所替代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正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使教师获得优于一般文化人的专长。这些专业知识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心理科学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标志。专业技能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与方案、设计教学程序、课堂讲授与板书、演示与实验、课外活动组织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等教学技能。

三、教师职业的创造性

教师职业特点的创造性至少源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并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一)教学本身是面向实践的职业

虽然每一种职业都需要创造,但教师职业对创造性的要求更高。入职前的教师可能掌握了学术性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示范性的教育理论知识,但是,在面对教育实践时,这些知识不会自动地转化为一系列有效的教学行为,没有创造性,新任教师可能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无法完成。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是由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和变动不居的教学情境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的多样性的增加,人口流动越来越成为一个影响教学的重要问题。学生的学习背景、家庭背景、语言背景、身体状况或精神状况等都是教师教学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而这些具体工作,又是没有一本教育学著作能够事前准确预测的。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工作,有效地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通过自己的合理组织和加工创建一个使所有学生都能学业有成的学习环境、学校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能够自由沟通的交流环境。

(二)变革是教育的永恒主题

近二十年来,由于社会变革的带动,教育的变革超出了以往的所有年代。在我国,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提出了要“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改革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不同程度上脱离教学实际的状况,并且结合时代发展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必须高瞻远瞩,及早筹划我国教育事业的大计,迎接21世纪的挑战。”1998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1]中再一次提出了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新的评价制度,开展教师培训,启动新课程的实验。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

在美国,随着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发表,教育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自此展开了对教育的全面改革。在改革中,重新设计了教师的职责,对教学和学校计划也提出了综合的解决方案。这些内容包括[22]:(1)管理安排;(2)教材的特性;(3)学生家庭提供的支持度;(4)教师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的自由度;(5)教室和学校环境的一般状况。在英国,1985年3月和5月英国政府向议会提交了《把学校办得更好》的白皮书和《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绿皮书。在日本,1984年9月5日,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接受中曾根首相的咨询,咨询题目是《为使教育适应我国社会变化和文化发展而进行的各项改革的基本方针》,1987年8月,临时教育审议会共发表了4份审议报告,确定了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教育的变革对教师的创造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干事在《关于国际劳工组织/教科文组织实施〈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的联合专家委员会(CEART)第八次会议的报告及公约与建议委员会就此问题提出的报告》中指出,“如果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政策的关键问题上没有站在改革第一线的教师和教师组织的充分参与,教育系统将不可能有实现全民优质教育的希望”[23]。教育已进入全面改革时期,而所有改革的实现,依赖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变革中创造性地参加教育改革,完成教育改革的目标。

(三)当前的社会变革深刻地影响了教师职业

技术的变革已经成了社会变革和教育变革的巨大推动力。1998年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24]21世纪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师和教科书已经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学校也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机构。教师的职责和教师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25]:(1)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由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缔造者;(3)由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威转变为师生关系的协调者、合作者;(4)教师即终身学习之学习者。在每一次变革来临之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不可能有既成的模式,都需要由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予以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