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的实证研究
在这个领域,最早开始定量研究标准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是德国的Jungmittag,Blind和Grupp研究小组(简记为JBG小组),其研究结果显示,公共标准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强大的促进作用。
JBG小组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把标准化(程度)表示为“生产函数模型”的形式,将经济产出作为一系列投入因素的函数。技术创新被假定为不属于上述任何一个投入因素的范畴,它被假定为对两个投入因素的贡献率产生倍增(乘数因子)作用,即:
Y(t)= A(t)[F(K(t),L(t))]
式中:Y(t)——时间t的产出;
A(t)——时间t代表技术水平的一个乘积因子;
K(t)——时间t的资本投入;
L(t)——时间t的劳动投入。
JBG小组试图通过A(t)是影响技术变化的各因素的函数这一假设,来研究标准的影响,并将以下因素进行了区分:
①国内技术创新导致的技术进步。
②国内技术传播的作用。
③国外引进技术。
JBG小组建议这些因素可以分别用国内专利数、有效标准存量和技术授权付出的费用来代替。
实证研究中JBG小组给出了A(t)的如下形式:
A(t)= eλt PAT(t)γIEX(t)δSTD(t)ε
式中:PAT(t)——t时刻的国内专利数;
IEX(t)——国外引进的技术授权与专利许可量等;
STD(t)——有效标准存量。
假定待估的生产函数满足标准的Cobb-Douglas函数形式,于是有Y(t)= A(t)K(t)σL(t)β。即:
Y(t)= eλt PAT(t)γIEX(t)δSTD(t)εK(t)σL(t)β
对该式取对数,就将原方程转化为下述线性模型形式,便于进行统计估计:
y(t)=α+αk(t)+βl(t)+γpat(t)+δiex(t)+εstd(t)+λt+ u(t)
(2-1)
式中:k(t)——log(时间t的资本投入);
l(t)——log(时间t的劳动投入);
pat(t)——log(时间t的国内专利累计数);
iex(t)——log(时间t的国外引进技术授权与专利许可量);
std(t)——log(时间t的有效标准存量);
t——时间;
u(t)——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项。
通过以上模型JBG小组对标准的作用进行了宏观经济学研究。该研究表明,从1960年到1996年,标准对德国经济产出的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据作者报告,在1960年到1990年,标准的作用在每年3.3%的总产出增长率中贡献了约0.9个百分点。他们认为这是在整个时期仅次于资本积累的第二重要因素,要比其他因素如国内技术创新和国外技术引进对产出的贡献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