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以自愿性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制

建立以自愿性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制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要借鉴国外的这一做法,建立以自愿性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制,并通过立法,大力促进团体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的形成,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科研与标准相结合的机制,在自身的优势领域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以掌握制定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三、建立以自愿性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制

国外的标准化体制大多以自愿性标准为主体,国家只直接组织制定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环保、公共利益等领域的标准,在产业创新和市场竞争领域,主要是鼓励企业、协会等团体来参与,因此,企业成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使标准化工作充满了活力。比如美国的标准化体制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其优势为市场化程度高,社会广泛参与,其劣势为标准化团体较为分散,缺乏统一声音,因此政府出面整合了国内的标准化团体,形成以美国标准协会(ANSI)为主导的统一声音。但其团体标准的活跃和活力是政府应对国际竞争的基础。中国目前以文本标准为主体,标准体制过于集中,自愿性标准尚无法律地位,团体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还很滞后,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导致标准较为滞后和与产业发展相脱节。因此,要借鉴国外的这一做法,建立以自愿性标准为主体的标准体制,并通过立法,大力促进团体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的形成,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科研与标准相结合的机制,在自身的优势领域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以掌握制定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这些举措可以引导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标准制定中来,及时反映产业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吸纳社会资金壮大标准化事业,同时也可培养更多的标准化人才,为参与国际标准化竞争积蓄力量、夯实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