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

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与高校、普通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不同。目前,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通常仅仅是指课程内容的开设。我国老年大学从创办伊始,其课程设置就受到了高度重视。因为老年大学始终以满足老年学员的需求为办学目的,而老年学员的最大需求就是增长知识。从而促进老年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推动老年大学教育自身的完善与深入发展。借此对国内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中课程内容的开发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等加以分析研究。

第一节 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

老年人之所以对老年大学感兴趣,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学校以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特点为基础,从客观条件出发,设置满足老年人心身要求的,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专业课程。

一、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

老年大学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老年人,它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其自身极强的四大特性。

(一)应变性

老年大学专业课程设置与高校、普通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不同。高校、普通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是国家规定的,且有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而老年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是非标准的、非统一的,是按照老年人的求学需要和各地条件、环境而开设的,应变性比较大。老年人需要学什么就开什么课,本地区条件、环境适合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譬如:英语类是开设英语基础、常用英语口语,还是欢乐美语、外籍教师英语口语;计算机类是开设基础班、提高班,还是数码图像处理应用、影视制作编辑等高尖端课程,随时可以按需要发展变化。

(二)覆盖性

老年大学的学员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职务从省部级干部到普通百姓,文化层次从大学到初中甚至以下,年龄从50岁到80岁左右。他们的身体状况、爱好特长、兴趣志愿等都不尽相同,接受能力及理解水平也不一样,学习的目的要求各异。有的想大器晚成,圆作家梦;有的想追回失去的年华,能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谋求新的发展,服务于社会;更有较大部分老年人热衷于健身保健,想延年益寿、笑对人生。所以,老年大学的专业课程,就必须尽量放宽涉猎面,适应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要求,从书法、绘画到文化娱乐课程;从生活实用课程到文学艺术课程;从时事政治课程到身心保健课程及高科技课程等,分门别类都可以开设,使老同志很容易找到自己学习的位置,提高学习兴趣。

(三)实用性

老年大学的课程大都比较实在实用,易学易记易掌握,使老年人能学以致用、立竿见影。有的课程学习后还能启人思路、触类旁通;还有一些课程,学习后能使人掌握一门技术技能,终身受用不尽。

(四)康乐性

调查显示,到老年大学学习的70%左右的学员,都有一个追求身心健康、心情舒畅的共同目的,即俗话说的“找乐趣”。老年大学的课程就要充分照顾老年人的这一特点和需求,开设的课程大都与健康和怡情有关,使老同志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实践,在老年大学这个“校园、学园、家园、乐园”中寻到知音、找准位置,达到心理平衡、精神愉悦、奋进向上的目的。

二、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更迭汰变

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的开发和课程结构的安排。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目前,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通常仅仅是指课程内容的开设。

(一)课程设置研究的背景

我国老年大学从创办伊始,其课程设置就受到了高度重视。因为老年大学始终以满足老年学员的需求为办学目的,而老年学员的最大需求就是增长知识。经过27年的发展演变,老年学员的这一最大需求始终未变。27年来,全国各地许多老年大学均做过关于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学习目的、学习动机等的调查研究,其中“增长知识”这一学习需求或目的抑或是动机,总是排在第一位的。2010年在《天津老年教育论坛》发表的《老年大学学员学习诉求和目的调查问卷分析》一文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老年学员的学习目的排位第一的仍然是“增长知识”,以满足老年人学习需要为办学目的的老年大学,其核心教育任务就是知识的传授。老年大学通过设置充分适应现代老年人知识需求的课程,使老年学员通过课程的学习实现他们的求知愿望,从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过程中,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不断激发生命活力、完善完美人生,真正成为与时代一起前进的现代老人。只有这样,老年大学才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才能因此而得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由此可见,老年大学课程设置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老年大学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课程设置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又直接影响来校学习的老年学员能否真正全面享受到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最终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

本文拟通过对各地以往多次的调查材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过去和现状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便增强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达到课程设置的相对合理化,实现课程价值的最大化。从而促进老年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推动老年大学教育自身的完善与深入发展。

(二)调查材料来源与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了武汉老年大学在1987年对国内42所,1992年的61所以及2002年的124所老年大学课程设置、设课开班等情况的调查材料,还采用了2009年《中国特色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课题组对全国近70所老年大学当前主要课程设置情况的调查材料。借此对国内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中课程内容的开发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等加以分析研究。

1.调查情况简介

(1)1987年42所老年大学课程设置调查材料表明,42所老年大学所设课程共有16门学科130种课程,26种专题讲座。比较多的学校开设了下列课程:书法(41所,占调查学校数的97.6%)、园艺(主要是花卉和盆景,40所,占95.2%)、卫生保健(40所,占95.2%)、语文(37所,占88.1%)、绘画(主要是国画,36所,占85.7%)、老年体育(23所,占54.8%)、家政(23所,占54.8%)、历史(22所,占52.4%)。

(2)1992年61所老年大学课程设置调查材料表明,61所老年大学共开设180门各类专业课程,49门专题讲座。其中所设课程有实用型的,包括法律、外语、家庭教育、服装裁剪与编织刺绣、花卉、装裱等17门,占13.5%;知识型的包括语言、历史、古今文学、写作、书法、绘画、心理卫生等54门,占15.9%;娱乐型的包括声乐、器乐、戏剧、舞蹈等20门,占15.9%;保健型的包括中西医保健、针灸按摩、养生营养、气功、健美操、太极拳剑、球类等35门,占27.7%。

(3)2002年上学期对全国124所老年大学设课开班情况进行的调查,所报课程名称349种(含不同层次名称),实有课程202门,共计开班4 825个。其中文史政经类设课37门,开班627个,占12.99%;书画摄影类设课46门,开班1 615个,占33.47%;文艺类设课48门,开班1 308个,占27.11%;体育类设课33门,开班438个,占9.08%;医学保健类设课22门,开班387个,占8.02%;家政技艺类设课20门,开班450个,占9.33%。

(4)2009年,《中国特色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课题组对全国近70所老年大学当前主要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将当前全国各地老年大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概况汇总归类。从所调查的其中59所各地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现状情况中的学习人数统计,参加各课程学习和校内艺术团训练等总计学员数为177 391人次。其中学员人次数在万人以上的各课程分布在以下5类专业:书画25 310人次,占所统计学员总数的14.27%;舞蹈22 705人次,占12.8%;中西医保健卫生21 700人次,占12.23%;声乐21 547人次,占12.15%;计算机应用学科10 104人次,占5.69%。

2.调查材料分析

从对以上调查材料的分析可见,有几个显著特点如下:

(1)开设课程门类不断增多,并逐步向专业领域扩展、细化和深入。1987年调查的42所老年大学开设有130种课程,1992年的61所学校开设课程增加到了180种;到2002年调查的124所学校开设课程增加到202种,2009年的调查所开设课程更有215门之多。

开设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由1987年按学科分为语文、历史、地理、英语等可统计的共16门专业。到1992年调查时,由于专业门类过多,已无法按学科统计,调查者只得将所开设专业分成实用型(法律、外语、园艺、服装制作、装裱等)、知识型(汉语、文学、历史、旅游、书法、绘画等)、娱乐型(声乐、器乐、舞蹈、摄影等)、保健型(中西医保健、养生、针灸按摩、心理健康、气功、拳剑操、球类等),以便于统计。

2002年的调查也因涉及专业过多,统计者将其分为6大类,即文史政经类、书画摄影类、文艺类、体育类、医学保健类、家政技艺类。2009年的调查统计者按学科分布人数,分为热门专业和非热门专业。其中5大类热门专业是书画、舞蹈、声乐、中西医保健和计算机。其他非热门专业还有10类课程,包括文史、外语、器乐、摄影、戏曲、烹饪等。

虽然各次调查并没有采取统一的学科分类标准,统计者各自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如此更能明显地反映出开设的专业课程不断增多的趋势。此外,开设课程在专业领域方面还显示出不断拓展、细化、深入的趋势。例如,开设最多的书画专业,各老年大学除按传统的真草篆隶行、山水花鸟人物等设课以外,有些学校新增了诸如毛泽东书法研习,专画牡丹、梅兰竹菊等更加细化的课程,有些学校甚至突破了传统的国画课程范围,增加了油画、水粉画等西洋画法的课程。再比如汉语言类,很多地方校开设了普通话、汉语拼音等专业课;文学类课程,除了综合性的唐诗宋词课外,还有专题欣赏李白、杜甫等古代名家诗词的课程;外语类,除英语外,一些学校还开设了俄、日、韩等小语种专业。

(2)人数众多的热门课程已成气候,经久不衰的重点课程渐成特色。根据2009年对参与调查的老年大学所开设的各种专业课程的学习人数统计,参加各课程学习和校内艺术团训练等总计学员数为177 391人次。其中学员人次数在万人以上的各课程分布如图1。

由图1可清楚地看到:参与人数最多的课程有5种。仅这5种课程的学习人数就为所调查学员总数的57%,学员求知集中程度清晰可见。这是全国老年大学的普遍现象,这5类课程目前已基本形成热门课程。图1中占42.9%的“其他”课程中,各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普遍集中的课程还有文学历史、英语、钢琴、太极拳、民族乐器、摄影摄像、戏曲、健身操、电子琴、烹饪,这10个课程的学员数就占了“其他”课程学员数的56%。因此上述15门课程的参与学习人数占3/4强,其余近200门课程的参与人数则不足调查人数的1/4。这项数据显示,除热门课程外,还有一些办班年数较长、人数相对集中的专业。这些专业从老年大学创办初期就开设,直到今天仍然是全国各老年大学开设最多的专业。如书画专业,被誉为老年大学“起家和看家”的专业,几乎所有老年大学都有此专业,并成为许多学校的重点课程。甚至还有的老年大学就是书画专业学校。类似书画专业这样经久不衰的课程还有医学保健、文学历史(汉语)、声乐器乐、太极拳剑。

img17

图1 59所学校5类专业课程学员人数分布情况与所占比例

这5类热门课程和重点课程分别有静有动、有古有今、有文有理,从历史到现代跨度较大,蕴涵了中国悠久深厚与丰富的文化底蕴,显现出现代老年人在追求现代科技知识的同时,对充实了新内容的传统课程经久不衰的需求度。这些特色课程也成为老年大学区别于其他成人学校的显著特点之一。

(3)开发的新课程趋向高科技高品位,不相适应的专业逐步被淘汰。从2009年调查统计数据可见,各地老年大学在新开设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有着较高的共性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各类专业:电脑的各种基础实用技术课程、摄影(数码相机)技术及照片处理、数码钢琴等西洋与民族乐器、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名曲欣赏、时装及表演、健身操瑜伽类、旅游文化、烹饪与营养、花卉养殖等。如随着电脑应用技术更广更深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相应的专业课程,再如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许多家庭子女在国外留学或定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要探亲访友、出国旅游,因此外语课程由原来的单一语种逐步向多语种方向发展。这些课程充分体现了老年人对渗透了现代科技应用知识课程的欢迎与需求程度,同时也反映出老年人在拥有了相对富裕安定的生活后,对各种品位较高的知识、科学的养生保健和较时尚的健身方法等的追求程度也越来越高。

与之相反,随着时代的变革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不适应现代生活的课程越来越受到冷遇,有的逐渐被淘汰。如家政类专业中的服装裁剪、缝纫、制作等课程,它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是热门课程,随后逐渐冷落,直至消失。还有一些不适应老年人的生命特征(对眼力、体力、灵敏度等要求过高)的课程,如钩编、布雕、串珠、剪纸、丝网花等手工艺制作课程也由热转冷,报名学习的人数日渐减少,面临淘汰。还有一些课程虽内容适应需求,但由于教师、教材、方法等原因也造成学员流失,以致被淘汰。

(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上述对目前参与调查的各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分析可清楚看到,我国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能够准确把握当今社会老年人的知识需求取向的主流,从各校入学人数增加迅速和一些课程的受欢迎程度上,都已显示出课程设置遵循了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课原则,同时也有一些课程的设置体现出了对老年人求知的引导作用。老年大学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设课广泛、适应老年学员需求的特点在推动老年学校教育飞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老年大学还处在初创阶段,课程设置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从对以上调查材料的分析,可以发现课程设置方面的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课程设置的理论加以研究,提出对策,期冀对老年大学的课程建设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基本情况与分析综合来看,课程设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1)设置课程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的现象。老年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是非标准、非统一的,是按照老年人的求学需要和各地条件、环境而开设的,应变性比较大。老年人需要学什么就开什么课;本地区条件、环境适合开什么课就开什么课。因而有些学校对某些课程缺乏调查论证,对学员需求掌握还不够全面,或是准备、宣传不够,为了适应一部分老人的一时之需,未加认真准备仓促上阵,以致开班甚少。各地学校各行其是,开课分散、开班太少,不利于课程建设和改革。在办学过程中,往往存在随意设置课程的现象。

(2)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名称和标准。在调查统计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各地各校课程名称不尽相同。如有的叫国画,有的又分为山水、花鸟、人物画等。有的叫书法,有的又分为楷、行、草、隶书等,甚至有的就叫书画。有的分民族舞、健身舞、国标舞,有的就叫舞蹈。英语中还出现许多口语班,名称各异。它虽然体现出一些老年学校的特色,但是却使调查者不能完全按课程命名标准进行界定,给科学地调查研究带来了很大难度和不确定性,这对于开展老年教育的深入研究十分不利。

(3)存在着课程设置定位不当的现象。目前的现状是各地老年大学为适应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要求,从书法、绘画到文化娱乐;从时事政治到身心保健;从生活实用课程到文学艺术及高科技课程等,开设课程的内容涉猎面很广,多数办学者倾向于开成老年教育超市。但问题是目前的老年教育资源有限,一些专业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夜半排队报名的现象各地都有,只是几个热门专业如此,并不是每个专业都如此。还有许多专业开班甚少、学员选学人数甚少。

此外,我国老年大学目前大多处于开一门课程就代表一个专业,依托课程开班招生教学的阶段。尽管有层次之分(如计算机基础班、提高班),但层次要求并没有统一标准。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从学科深度、专业要求等方面似乎难以辨别,使本来就缺乏严密、科学的课程体系更缺乏系统性。

(4)对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课程设置是指一定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它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合理的课程结构是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是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的规律,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等。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

在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主要是指学科课程的开设。至于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关系,老年大学的课程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等,远没有提到研究日程上来。

2.解决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我国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目前没有统一的要求,各地各校都是针对老年学员的需求特点,学校资源情况,采用校本课程的方式,自主设置课程。由于校本课程属于课程的自下而上的构建,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和计划落实,其特点是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员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这种构建过程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和选择,所以老年教育以校本课程为主体,更能体现以老年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体现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因此,老年大学校本课程的设置方式将继续发挥其满足需求、灵活设置等特长,成为老年教育的特色之一。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设置理论,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改进,对老年教育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1)依据课程目标科学设置课程。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转化成课程目标,以此来指导整个课程设置过程,最终使其成为学员的学习经验,这是课程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制定课程目标不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简单推衍,还需要弄清课程目标的一些基本哲学假设,并根据实际情况得出较为一致的价值判断。比如,关于课程目标的依据问题就需要明确。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根据课程研究专家的论断有3个,即学习者的需求、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发展的需求。

就老年教育的课程目标而言,课程设置时要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需求、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关于社会生活的需求,不能笼统地说适应社会需求,因为社会生活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课程领域里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社会生活划分为若干有意义的方面,再分别对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美国课程学家泰勒介绍的一种可行的分类是健康,家庭,娱乐,职业,宗教,消费,公民。关于学科发展的需求,由于学校课程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是学科知识。而学科专家都精通各自领域学科的基本概念、逻辑结构等知识体系,所以学科专家的建议也是课程目标最主要的依据之一。事实上,大多数课程的教科书通常是由学科专家撰写,并主要反映他们的观点。

由于学习者、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是交互起作用的,对于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结果都不足以成为课程目标的唯一来源。目前我国老年大学在设置课程上,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考虑到了这三个因素,只是有些设置者尚未具有明确的意识和思路。因此,课程设置者要通过全面分析对学习者、社会和学科的研究结果,做出明智的选择。

老年大学的课程目标国家虽然没有统一的要求,但经过多年的办学,已经有了明确的办学方向和目标宗旨。早在1997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了“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20字方针。全国各地的老年大学结合本校的办学实际,将办学宗旨进行了具体的概括和表述,基本涵盖了颐养康乐与进取有为两个方面,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生命生活质量。课程目标的确定应将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分级制定,并根据具体情况符合社会、时代的要求和老年人的需求制定各自的校本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目标合理、科学地设置课程。这样既能保证课程目标与国家要求的统一性,又能确保其符合地区教育发展的实际;既能保证国家和社会对老年教育的要求,又不限制老年人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施教的灵活性与老年大学的办学积极性。

(2)全面掌握并细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科学设置课程。设置上述课程时,课程目标的确立应把三个要素结合起来考虑,即学习者、社会和学科,就老年教育而言,笔者的观点是兼顾三者,突出以老年人的需求和老年学员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主。所以,应重点从老年人的需求方面考虑。课程设置一方面要依据老年人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增加老年人受教育权利的机会和选择,保障所有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另一方面应细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建立涵盖退休准备教育、生活适应教育、死亡教育等较为完善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特别是应拓展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课程设置,提高老年教育的系统化发展。

就老年人的求知需求而言,从学术角度分析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表层性需求或感受性需求,这是老年人直接感受到的需求。另一种是深层性需求或理智性需求,对开阔眼界、拓展胸怀、提高素养等极为有益……”(引自《老年教育学学理探索》导论。)细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就要不断探索科学合理的感性与理性知识结构,使现代老人更有效提高生命质量,提高老年人自身与现代社会同步前进的能力。老年人感性与理性知识需求变化趋势与本地区老年人基本现状(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和当地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程度、文化底蕴深厚程度与特色等密切相关,与课程设置的结构密切相关。因此,不断地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老年人在感性、理性需求上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并进行科学论证,方可使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发挥前瞻、引导作用,彰显出课程设置在老年大学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3)以获取课程的最大价值为目的科学设置课程。促进老年人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是现代老年大学课程应有的最大价值。课程设置最优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发展老年学员的个性,获取课程的最大价值。

我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人的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其中包括老年人的现代化。而所谓现代化的人就是摆脱了传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的人。这种人的突出特征就是具有积极的个性。具有积极个性的人,具备独立自主性、社会倾向性、精神风貌独特性和身心素养的整体性。独立自主性个体要求独立自主的愿望、需要和能力的进取精神,是个性的核心内容。社会倾向性既反映了国家、社会对个体的制约作用,又体现了个体对国家、社会的奉献精神。一个具有积极个性的人一定十分关心社会,一定能将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精神风貌独特性是指个体具有不同于他人的智力、情意、性格和才能,表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创造才能以及种种不同的风度和风格。

对于当代老年人来说,应是具有积极个性的现代老人,是自主精神与社会倾向性的统一,是独特风貌与基本素质和谐发展的统一的现代老人。为了发展老年学员的个性,首先,课程设置者要了解老年学员的个性并尊重其个性,把发展学员个性置于课程设置的中心地位。其次,要确立发展个性的课程目标,并把学员身心发展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统一于课程目标之中。课程水准要有层次、有幅度,以适应不同学员之间的不同要求。第三,要给予学员发展的主动权。例如,恰当确定课程的不同形式,酌情设置选修课;按照老年人的心理发展顺序组织教材内容与教材体系,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积极性。总之,老年大学课程设置最优化的核心思想是把老年人的个性发展置于课程设置的中心,要积极发展和展现老年人的真实价值,促进老年学员成为有价值的人。

老年大学课程设置是老年大学的核心问题,也是老年教育中一个重要而又艰难的话题。就我国老年教育的现状来看,当前老年大学尚无国家课程,也没有地方课程,而实现统一的老年大学课程暂时不太可能,校本课程为主体的形式将持续下去。毋庸置疑,以校本课程为核心的老年大学课程设置,以它设课灵活、开课及时、教师参与积极性高,适应当地老年群体需求等特点,为推动老年大学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各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者应认真学习课程理论,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设置课程,同时开展校际、地区间的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合作,使各校间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