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老年教育引入“校本研究”理念
我国老年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很多问题尚处于“摸索”阶段,无论是老年教育的组织管理、发展规划,还是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有其特殊性和特殊规律,亟待研究。与此同时,我们已跨进21世纪,老年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困惑、新矛盾,需要借助科学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因此说老年教育科研的任务更加繁重,可谓任重而道远。而老年教育科研的现状与老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比较而言相对滞后。老年大学如何创新、如何发展、如何规范、如何与时俱进等大量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而我们的研究队伍规模尚小、力量薄弱,何以承担如此重任?老年教育科研大体上又有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研究之分,从何入手研究?此外,老年教育界尚存在一些模糊认识,诸如“老年教育科研是否有必要?”“如要搞科研,理论研究应该是专门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们的事,是否与实际工作者无关?”“科研成果是否一定要以论文、报告、专著的形式呈现,直接用于改进工作岂不是更实用?”等等。这些模糊认识和问题归纳出老年教育科研的以下问题,即科研的必要性(是否搞)、科研的目的(为何搞)、科研的主体(谁来搞)、科研的选题(搞什么)、科研的程序(怎样稿)科研成果(搞何用)等问题。当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令人困惑之时,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进入了我们的视野,那就是“校本研究”。通过对“校本研究”的了解,我们发现,校本研究的理念和方法恰恰可以回答以上提出的诸多问题。
一、校本研究的基本概念
校本研究,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研究理念之一。校本研究在英美是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兴起的。当时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没有学校参与特别是教师参与的教育研究,是无法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地在教育实际中加以运用的。这种研究运动后来逐渐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及管理者参与研究的校本研究。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
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校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在这当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以注意:
1.研究课题主要来自于学校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学校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些对学校发展直接起制约作用,有些仅仅是局部范围的,尚未演化成突出矛盾的问题。校本研究的问题一般是直接与学校改革和发展相关的。那些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自身学校实际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称之为校本研究课题,那些专业研究工作者为了验证自己假设的研究问题,也不能称之为校本研究课题。
2.研究的主体是学校中的教师或管理人员
如果研究是由专业研究者进行的,学校教师扮演的仅仅是“配角”,甚至是研究的旁观者,那么,这种研究虽然也可以得出一定的研究结果,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没有能够在解决学校所面临突出问题的同时,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带动师资建设水平的提高,离以学校为本也就有了不小的距离。
3.校本研究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
校本研究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
(1)目的。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时间情景为目的。
(2)过程。按步骤、分阶段进行,并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
(3)方法。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
研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用日常的实践活动和行政决策来替代研究,作为研究就应尽量体现出研究的具体要求。
4.研究的结果应直接用于学校实践的改进
与其他研究不同,校本研究切忌为研究而研究,其研究的出发点是学校实践中的困境与问题,研究的落脚点更应直接体现为学校面貌的改变。将研究结果用于学校的发展规划或问题的解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活生生的实践,用研究得出的结论规范指导自己学校的实践活动,这是校本研究课题中应有之意。
校本研究的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并且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学校实践中,虽然也开展一些研究活动,但并不一定是校本研究。将校本研究的权利拱手让给专业研究者,让专业研究者把学校作为教育理论的“试验田”的做法,不是校本研究;为研究而研究,将研究成果束之高阁,仅仅为了完成课题所进行的研也不是校本研究。
(二)校本研究的定位
校本研究不同于纯理论研究,也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它属于实践者的研究,属于解决问题的研究。
从校本研究的含义以及目的要求出发,校本研究应定位为以下几种类型的研究:
1.应用研究
应用研究相对的是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也就是说,所设计的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这表现在,或是对教育理论中的个别原理、概念等作出修正、发展及予以更详细的说明;或是对某一领域中已形成的概念、原理等做进一步的探讨,乃至建立某种新的理论体系,在核心概念、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方面有所突破。
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研究的成果做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例如某一课程设置问题、某一特殊的教师培训计划,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其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具体表现为,或是解决教育实际某些典型的、涉及面广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在一定范围里推广;或是直接解决个别实际问题,更具操作性。需要指出的是,教育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相对而言的。基础研究虽然旨在增加科学体系的知识,但有时也有可能产生有实际价值的结果;应用研究则旨在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但它也将对增加科学体系的知识作出贡献。
在学校情景中进行的校本研究,主要是应用研究。大多是以学校中的问题,或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心,寻求直接的问题解决或改革效应。
2.中观与微观研究
按照教育研究的内容来分,教育研究有宏观研究及中观、微观研究。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研究,可以从这三个层面上展开。
(1)宏观层面。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一种有自身特征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联系,对这些联系进行的研究属于宏观研究。
(2)中观层面。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在某种机构(如学校)进行的活动,在这些机构里进行的所有有关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活动,都成为中观研究的内容。
(3)微观层面。把教育活动看成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属于微观研究。
宏观研究重在研究“联系”,包括社会各系统对教育的要求与投入,也包括教育系统对社会各系统的产出与作用;而中观、微观研究,更注重教育体系内的、一般社会系统所没有的许多特殊成分,比如教学、课程等。
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校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学校这一机构内部进行的各种活动,从学校的制度体系到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因而是属于中观、微观层次的研究。就中观层次而言,在学校里开展的研究课题将围绕着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及管理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单独对某一方面的活动进行研究是局部性研究。其中教学活动研究的课题又有单科与单项研究之分。单科研究是对某一学科的教学法体系的研究,例如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单项研究指的是对构成教学活动的某一方面的研究,如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愉快教学模式研究。课外活动研究的课题,包括了有组织的课外活动研究与自发性的课外活动研究。前者如社团活动研究、劳动研究;后者如团体的活动研究。管理活动的研究课题也包括两方面,一是整个学校的组织管理,如校长负责制研究、校领导班子建设研究、教师的培养研究;二是班级的组织管理,如学生干部的研究、班主任的工作艺术研究等。除此之外,有关学校与其他一些对学校有重要影响的机构、组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如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等方面的研究,是对学校内部活动研究的重要补充。
如果将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管理活动等几方面的活动统筹兼顾,研究学校整体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发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的整体功能,这种研究便是整体性研究,如学员全面发展的整体性改革研究。微观层面的研究所针对的这些活动,都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中又体现了人的情感、需要、动机以及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当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时,就达到了微观层次的研究。有关这方面的课题有班级互动研究,学生亚文化研究,学员的需要、动机、兴趣的研究等等。
3.现场研究
教育研究按研究开展的地点、资料收集的主要方式,又可分为“书斋式”研究与现场研究。
在“书斋式”研究中,研究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材料,并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因而“书斋式”研究往往又称为“文献研究”。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与教育实践活动不是直接接触的,而是实践的旁观者和思考者。专业研究者进行“书斋式”研究的情况较多。这种研究在下述方面的课题上意义尤为重大,表现为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对教育信息的内容分析;对教育的过去,尤其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作历史分析等。
现场研究是在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到现场去”是人们认识事物性质的可靠方式。当然这种研究也需要作文献考察,对第二手资料的分析,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并能较及时、全面地把握某类课题的研究动向和研究程度。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要获得第一手资料,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现场,通过直接的观察,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有关的人、物、事件、活动进行如实地记录、分析、推论。这种现场研究最适合于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与实践的接触是直接的,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相。
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校本研究主要是现场研究,它较好地体现出研究与实践的一致性。
二、老年教育实施校本研究的意义
我国的老年教育正处在与时俱进的发展时期,所面临的是一个前无古人、充满生机,同时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的新环境。老年教育要发展,要提高,就要不断融入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校本研究”既是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又是一种新的研究机制、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适宜老年教育采用的新的研究方法。老年教育引入校本研究,有利于澄清认识、确立研究主体、明确研究目的和任务、规范研究程序和方法,使老年教育科研更快步入正轨,多出成果,更好地为老年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呼唤创新意识,确定“科研兴校”大方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江泽民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精辟地提出“教育创新”的新课题。我国教育领域紧锣密鼓地展开的教育创新,使得“校本”这一高扬个性旗帜的事物有了发展的空间。创新总是与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而多样性又来源于个性。个性的差异才有了创新孕育而生的土壤。“校本”正是一种强调学校个性的理念。“校本研究”突出的不是统一性、一致性,而是基于学校现实而展开的,是针对学校存在的特定问题而进行的。教育创新同样对老年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老年教育,使之充满生机。
我国的老年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老年大学(老年学校)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学校的特点。诸如学校教育的非规定性,没有规定必须培养哪类人才,必须达到哪级水平,必须修完哪些课程,必须修满几年毕业等,一切以当时当地老年学员的需要为转移,学员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随时入学、随时离校,可以学完不离校等。学校管理的非规定性。全国各校没有统一的课程设定,没有统一学制、教学大纲和教材,没有规定的评估与考核。老年学员的满意程度基本上就是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内部管理也是自觉性多于约束性,考查过程重于结果。这种特点使得许多教育的传统经验和方法无用武之地,需要根据老年教育的特色和要求,重新研究和摸索。这种特点,目前来看一方面呈现出无序性、不规范的状况,另一方面也为老年教育各个学校因需施教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老年大学的学校管理者,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敢于冲破传统观念、行为方式和习惯,寻求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模式和途径。更有利于老年大学办出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有特色、有质量就能吸收更好更多的生源,加快老年教育的发展步伐。校本研究就是以学校为本,从学校实际问题出发,由学校中人来解决,将研究结果直接用于学校自身的发展上。校本研究就是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创办特色型、个性化的老年学校,让老年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随着全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思想在我国教育界备受推崇。这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对科研的热切关注,以及企盼通过科研改变学校面貌,转变学校实践行为的热忱。的确,置身于社会转型时期,每一所学校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新的困惑、新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些新问题,直面这些新困惑,处理这些新矛盾,不能一味地靠老经验、旧传统,而要借助研究找到新的途径与方法。我国老年教育界在20年的起步发展过程中,理论研究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升华,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全国老年大学在老年教育实践中也领悟到“科研兴校”的真谛。一些发展快、办学质量好的老年大学都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建立了专兼职的科研队伍,积极努力坚持科学研究,深刻认识到“科研兴校”是学校高水平发展的唯一出路,明智地确立了“科研兴校”的大方向。
“科研兴校”所倡导的正是“校本研究”。“校本研究”其研究课题应该主要来自于学校实际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直接与学校改革和发展相关的。其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工作人员,研究的结果应直接用于学校实践的改进。将结果用于学校的发展,规化为学校的实践,规范指导本学校的实践活动,这是校本研究的目的,也是“科研兴校”落到实处的体现。
(二)明确科研主体,发掘老年大学教职员工的科研潜能
校本研究强调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管理者、教师及工作人员。从全国老年大学情况看,老年大学的管理者、教师及工作人员基本上具备科研能力,是开展校本研究的有力保障。目前,老年大学大多是由德高望重、退居二线的老领导、老同志担任名誉校长、常务校长和副校长,并聘请一批有行政管理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干部管理学校工作,担任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和班主任。这些老领导、老同志、退休干部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善于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老问题和涌现出的新矛盾,并且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路,往往能够不断提出研究的新课题。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老年大学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特点。
各老年大学历来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选聘教师都有严格要求,大多是大专院校教师,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权威人士,有一技之长的能手。这些人知识渊博,品德优秀,热爱老年教育事业。他们大多具备科研的素质和能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并独立进行研究。在当今,教师如果一味扮演教育实践者的角色,就很难承担起指导学员全面发展的重任。教师开始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只有自身研究这些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而,“品高为师,身正为范”,已不能概括教师的全部特点,至少要再加上一个“教研并重”,这也是形势所迫,使命使然。德高望重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很高的教师,这样一支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为校本研究奠定了研究主体的坚实基础。况且校本研究就其组织形式而言,并不排除校外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人员的参与。
校本研究有这样一些组织形式:①专业研究者与学校的全面合作;②专业研究者与学校某一个项目或某些教师的合作;③学校组织聘请专研究者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指导;④学校组织所有教师参与的活动;⑤不同教研室之间的合作;⑥教师自发的研究组织或教师个人的研究等。这样一些组织形式,在全国规模较大的示范性老年大学中都已建立或正在尝试建立。如老年教育科研搞得较好的金陵老年大学,新建立了有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研究队伍,并提出了“全员研究”的口号。对全员研究又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是写经验性的“实际体会”;第二层次是写属于“实践理性”的经验总结;第三层次则是写属于“理论理性”的说理文章。这样多层次要求使更多的人拿起笔来,并且能够鼓励和引导作者逐级上升、不断提高。这种指导思想同校本研究的理念一致,进一步明确了老年教育科研的主体是全体老年教育工作者,回答了老年教育研究“谁来搞”的问题。
此外,校本研究强调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和学校管理工作人员的合作。强调专业研究者要深入现场,直接参与从学校计划到评价的实际操作过程,找到解决学校存在问题的路径,解决学校实际问题。这样促使研究者和学校实践者共同参与研究,为他们的合作提供了一个结合点,使二者发展成为一个共同体。基于这种指导思想,老年大学的管理者就会以各种活动方式和手段,充分发掘特约研究员和兼职研究员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指导选题方向,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目的
确定研究问题是校本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研究始于问题,校本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来自学校生活的实际,总结学校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困惑的问题
学校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它们阻碍着学校的变革与发展,或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具体到老年教育,如老年学校的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的研究、老年大学多元化投资渠道、办学形式的研究、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学制等研究等,再有规范化的研究,学员主体与教师引导的研究等等都属于这类问题。
2.学校当今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学校存在的问题有些虽然其根源存在于过去,但当今迫切需要解决。这类问题常常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如关于老年教育立法的研究、老年教育经费的研究、老年人学习方式的研究、老年大学教材建设、师资培训问题的研究等。
3.学校自身的定位及已有的传统
每一所学校在其长期的发展中,都会有意无意地形成诸多的经验、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即学校特有的传统特色,学校在本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在确定校本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应注重校情分析,把握自己的定位,使选题更具针对性。诸如学校发展目标规划研究,学校特色研究,示范性老年大学的研究;市、区、县及农村乡镇老年学校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社会功能等研究,学校自主发展的研究等。
4.学校已有的成功经验
每所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一定的实验,检验某种经验与教学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等,都是进行研究的较好课题。此外,从成功的经验中发掘问题,既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也可以他人的成功经验为蓝本,或总结、或实验、或调查,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如各老年大学尤其是办学较早、质量较高、比较规范的示范性老年大学20年来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经验总结,某一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的研究,学校教学改革经验的总结等等。
5.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与学校发展变革需要之间的结合点
从社会发展需要来看,学校需要作出应对的问题。如关于面向21世纪老年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与老年教育改革的研究;老龄化趋势与老年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还有网络时代与老年人发展的问题研究等。
校本研究课题的选定,明确了一个中心,即以学校为中心,围绕学校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明确了一个目的,即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对学校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找出解决对策。这就回答了老年教育研究中“研究什么”的问题,使广大教职员工做到心中有数,打消其搞科研的畏难情绪,感觉到“校本研究”就在每一位校长身边,在每一位教师身边,在每一天的活动中,在每节课的教学中。
与其他研究方法一样,校本研究也有它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此校本研究不能取代其他的研究方法,而只能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此外,校本研究的实施还涉及其他诸多前提,如对研究方法的掌握,研究主体意识的增强,研究共同体的建构,研究规范的建立与完善等。
笔者认为,老年教育科研可以借助校本研究的引入开展校本培训,增强老年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责任感;锻炼科研思维和科研操作能力,提高管理者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引入校本研究可以在现有的特约研究员和兼职研究员队伍基础上,与老年大学工作人员密切合作,使研究者之间构成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这一共同体可以表现为专家学者之间的合作、专家学者与学校管理者及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部分教师或管理者之间的合作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教育科研队伍的潜能,以免这支宝贵的科研队伍流于形式或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引入校本研究可以遵循研究程序,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规范科研操作方式。引入校本研究还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写作水平,使经验总结、研究报告、研究个案、科研论文、理论专著等成果形式更规范。引入校本研究对科研可以有一个检验标准,即研究课题的选择是否从学校实际出发,研究结果是否对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有实效,避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老年教育科研尽快上水平,使之与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同步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理论指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