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育学学科建设,提高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师资培养质量——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
马振彪
摘要:教育学学科建设对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学校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的落实,关系到师资培养的质量,也进而影响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本文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分析了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教育学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教育学学科;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师资培养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师范院校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增强自身竞争力,提升办学水平,已成为这类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学科建设始终是高等院校的根本建设,它是高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基础,也是高等院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集中体现。有研究者提出:“师范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把学科建设作为自己的根本建设。只有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基础、为支撑,师范院校才能提高办学质量,才能上水平、上档次,跻身一流院校的行列。”[1]
与其他一些师范院校相比,尤其是处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基础差,发展水平低,学科建设落后。因此,在现有基础上,抓住一些重点学科的建设,突出自身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学学科是我国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长期以来,也一直是师范院校建设的重点学科。对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来说,搞好教育学学科建设,则关系到师范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的落实,关系到师资培养的质量,也进而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教育学学科建设面临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师资培养的质量,因此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宁夏师范学院为例,从教育学学科建设现状入手,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管见。
一、教育学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学学科建设在我国很多重点师范大学都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一方面体现在丰富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博士和硕士点的授予权上。相比之下,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教育学学科建设较为滞后,建设水平低。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不够,认识不清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尤其是那些新升本科学校,由于刚刚实现从专科到本科的转型,在办学规格上虽然上升到了本科层次,但在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实现真正转变,对学科建设重视不够,举措不力。长期以来,由于受专科办学思想和模式的影响,一些院校管理者和教师们认为,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小学培养教师,教师只要抓好课程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就可以了,搞不搞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则并不重要。如笔者所在学校宁夏师范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09年,学校开始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工作,虽然从上而下做了大量的宣传与动员工作,但很多二级院系的管理者教师学科建设的意识仍然非常淡薄。
另外,教师对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认识不清。一是对学科建设基本概念不甚清楚。这集中表现为将教育学学科建设等同于《教育学》课程建设,强调教学而忽视科研。二是对学科建设的方向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很多教师认为教育学学科建设就是要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研究方向应该是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宏观理论,反而忽略了自身实际和优势,相关研究也就很难取得实效。
(二)院系管理不科学,制度不健全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校也实现了管理模式的改革,院系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大大增强,如宁夏师范学院,2009年开始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学科建设的主要工作则由院系来完成。但受原来专科阶段管理模式的影响,院系“等”“靠”的思想仍然比较严重,教育学学科建设缺乏规划,管理办法、措施也不够科学。任何工作,缺少了制度保障,其效率也将大大降低。这些民族地区新升本科师范院校普遍存在院系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在教育学学科建设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制度规定和要求,相关工作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的积极性也就很难充分调动起来。
(三)学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结构不合理
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大多在我国二三线城市,而且很多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如宁夏师范学院所在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发展落后,外部环境差。另外,在升本之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也愈加突出,具体表现为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重,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低,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偏高,整体科研水平低,缺乏学科带头人等。教育学学科在宁夏师范学院虽已被确定为重点建设学科,但主要建设单位教育科学学院现有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2人,教师学历层次最高也仅为硕士。
(四)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基础条件差
与发达地区师范院校相比,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在经济上都非常困难。加之一些院校在专升本之后,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主要资金都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而用于科研和学科建设的经费则很少。另外,在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上,很多高校的政策往往都是先建设后投入,一门学科只有成为校级或省级重点学科后,才会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但就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情况来看,二级院系的经费都非常有限,在科研和学科建设上的投入则少之又少,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不建设没有钱,建设又没钱”的尴尬境地。另外,在学校层面,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础条件差,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不管是图书资料建设,还是基础科研设施建设都比较落后,很多院校都没有专门的资料室和科研实验室。
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突出战略地位
教育学学科是师范院校的特色学科,搞好教育学学科建设,不仅有助于师范性教育功能的发挥,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师范院校在学科建设上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教育学学科建设工作中,对于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来说,不仅要从学校层面给予充分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在院系、管理者和广大教师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把教育学学科的建设放到战略高度。同时通过有效的学习和研讨,使教师了解学科建设的基本概念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理清各种关系,将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及教师的科研联系起来,从而达到通过教育学学科建设提高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抓住重点,体现优势特色
纵观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处于领先地位的主要是那些规模较大、层次较高的师范大学,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很难与之相比。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学校一味地向重点院校看齐,照搬其建设模式,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优势资源,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的偏差和失误。因此,立足实际,准确定位,抓住重点,才能使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教育学学科建设突现自身优势特色,做到“我有你没有”。宁夏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高校,地处宁夏南部回族聚居区,笔者认为,在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应充分体现“地方性”和“民族性”。所谓“地方性”,就是要将教育学科建设与当地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联系起来,与民族贫困地区师资培养结合起来,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所谓“民族性”,则是要有效利用当地优势资源,着力研究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将民族教育学作为重点建设的教育学二级学科。围绕回族教育问题研究申请各种课题立项,逐渐建立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教育问题研究的优势,为省级、国家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打下基础。
(三)完善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制度,往往是学科建设良性发展的保障。作为学科建设的主体,二级院系在制度建设中应与自身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有宏观层面总体的规定和要求,也要针对具体学科制定阶段性的发展制度。对于民族地区新升本科师范院校来说,教师对学科建设普遍缺乏积极性和紧迫性,因此,仅仅依赖教师自觉性和自发性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而加强制度建设,一方面可以使管理更加科学,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则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增加了外部压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潜能也将得到有效地调动和激发。教育学学科建设,在宁夏师范学院正处在初期阶段,笔者认为在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学学科师资队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制度;第二,教研室、研究室学科建设的工作制度,教研室和研究主任、高职称教师和学术骨干在教育学学科建设工作中的职责规定;第三,科研和相关学术活动的基本要求;第四,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等。
(四)加强条件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国内一流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高水平,核心在于他们良好的条件保障。对于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来说,在短期内,可能都无法与之相比。同时,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各方面基础条件的建设也很难同时进行。因此,在教育学学科条件建设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抓住重点,优先对一些方面集中力量建设,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笔者认为,教育学学科条件建设应优先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内培外引”,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内培”即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围绕学科梯队建设。一方面在高职称和骨干教师中精心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并为他们提供更多外出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其逐步成为专家。另一方面则是要关注年轻教师成长、成才,鼓励他们攻读博士,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使其中部分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外引”即引进人才。一方面要加强与周边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外聘一些专家、学者,使其在教育学学科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寻求学校支持,提高待遇,引进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第二,加大经费投入,为学科建设“开绿灯”。学校和二级院系为学科建设拨付专项资金,对教育学学科研究室、资料室进行重点建设。同时,在科研立项和项目研究上,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
教育学学科的建设任重道远,对于民族地区师范院校来说,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克服更多的困难。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意义又是重大的,它集中体现着“师范性”和“教师教育”特性,高水平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将成为提高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师资培养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刊于《学理论》2010年36期)
参考文献:
[1]司晓宏,买宁.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5).
[2]黄懿斌.对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发展的战略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6).
[3]周小萍.论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