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将因材施教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将因材施教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材施教的方法最早出自孔子,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了“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真正要在教学上做到“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性。因材施教策略的设计和施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将因材施教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程 伟

为进一步推进个性化教育,充分挖掘学生潜质,文华学院自2009年10月起开始推行潜能导师制度。潜能导师制度是文华学院在积极探索个性化教育道路上迈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

在潜能导师制实施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深深体会到,潜能导师制不仅让学生受益,同时担任潜能导师对我们青年教师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这项工作促使我不断地思考,潜能导师应该怎样去发掘学生潜能,怎样让个性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听取了刘献君院长题为“理解教育”的专题讲座之后,我心潮澎湃,受益匪浅,也对个性化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个性化教育重在培养自我认知,争取主动自我实现。

曾经看过这样一本书,启发很大。书名叫“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主人公于智博小学留过级,考过倒数第一名,上低级别的高中和大学。他的成长过程从传统角度来说可以说是“失败”的,但是他的家庭从小注重培养他的理性思维和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这些在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通过自主努力从一般大学考上哈佛商学院。27岁毕业后,他成为花旗银行“全球领袖计划”成员,28岁担任联想集团总裁助理。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真正的成功是终点的成功,而不是起跑时的快与慢。成功的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努力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到极致。所以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人培养自我认知,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最佳匹配,主动自我实现。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曾告诫我们:“认识你自己。”刘献君院长也曾说过:“教育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苗,燃烧则是学生自己的事。”可见,培养自我认知、主动自我实现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而目前中国的教育绝大多数是应试教育,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教育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导致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这就要求高等学校的个性化教育重点要放在思想教育、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即所谓软实力的培养上。要通过个性化教育使被教育者具备良好的人格精神素质、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及主动进取的精神。“好马蹄自扬”,被教育者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判断能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擅长什么,才能主动地、有目的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

其次,个性化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方法最早出自孔子,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问道:“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了“因材施教”,其基础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所以作为潜能导师,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个性才能进而挖掘其潜能,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这就要求潜能导师要经常与学生见面,谈心交流,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能分析学生的心理以及个性特点,进行正确的教育指导。

最后,教师要注意把个性化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因材施教”的观点在现代教育的理论上早已被充分接受,但实践并不成功。教师几乎都把备课看做是备教材、备教案,很少是备学生,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别,千篇一律地灌输知识,至于哪些学生能接受,哪些学生不能接受,学生接受多少,很多教师不去考虑。

真正要在教学上做到“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不足,激发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教育能够注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能够提供个性化和多元化选择,能够多一把尺子衡量时,受教育的对象将迎来别样的人生。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策略的设计和施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首先,教师要特别注重分析学生出现问题时的表现,从中可以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点,进而分析出问题所在,提出对策。另外,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教师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性,从而为下一步的针对性教学方法打下基础。

2.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而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因此,必须从动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这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杀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3.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风格

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有针对性地提供与其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是个体所拥有的比较稳定的并且往往是无意识之中偏爱的学习方式,而学习策略则是灵活的、有计划的、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的性质而随机应变的。成为一名有策略的学习者至少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类型,知道并且能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在教师有意识地点拨培养下,学生才有可能充分了解自己,主动地扬长避短。当学生具备了学习策略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习惯性学习方式及其利弊时,就会主动地进行调节。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有人这样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

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近代原子核物理学之父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他偶尔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做试验,便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试验。”“下午呢?”“做试验。”卢瑟福不禁皱起眉头,继续追问:“那早上呢?”“也在做试验。”勤奋的学生本以为能够得到导师的一番夸奖,没想到卢瑟福问道:“你一天到晚地在做试验,什么时间来思考呢?”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我们需要思考。

学生是时刻处于思考之中的生命体,思考不仅能让人获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面临需要作出人生重大抉择的十字路口时,清晰理性的思考能帮我们作出正确、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且能将这种思考和理想变成现实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支持我们最终实现目标。

所以教师要注重传授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经常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外在信息和自身背景知识,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习惯。

以上是本人在担任潜能导师期间对个性化教育理念的一些感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继续思考总结,以思想指导行动,完善潜能导师工作,力争为文华学院的个性化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作者系文华学院城市建设工程学部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