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对话品性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7~23岁,正值青年中期,这个时期正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最美好、最灿烂的黄金时期。这时期的大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生长发育迅速,因而具有“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社会需求高峰、特殊行为高峰、成就高峰,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敢想、敢说、敢干”(孟东方,2002)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大学生具有鲜明的对话特征,而且由于身处对话的时代,使得大学生的对话品性显得更加突出和强烈。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时必须深刻认识大学生的这些对话品性,牢牢把握这些对话品性,采用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式,才能产生管理的功效,提高管理的水平。
需要结构多样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对话的动机
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基础和源泉。人具有多种多样的需要,正是由于人们需要的多样性,才导致了人们千姿百态的行为和理想追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按照人的需要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其归为五类: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类需要从低到高排列成人的需要层次结构,只有当下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向更高层次的需要迈进。不同年龄阶段,人们的需要有所不同,不同的年代由于社会环境、条件和要求不同,人们的需要也不尽相同。尽管人们的需要是丰富多样的,但处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社会和物质贫乏的年代的人们,由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都得不到满足,他们的其他一切需要实际上是处在潜隐和抑制。状态,在此情况下,人们现实的实际需要其实是很单一的。因此,需要的多寡及其满足程度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
我国当代的大学生处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交织的年代,同时具有上述“五个高峰”的特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诸方面都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系统,使其产生丰富强烈、纷繁复杂的需要结构。而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极大提高,推动着社会各方面的全面进步,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多样需要的满足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因此,各种超前的现代化的物质生活需要,多维自主的社会交往需要,新奇高雅的文化娱乐需要,提升自我的学习求知需要,自我实现的专业成才需要,加上青年期强烈的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理解的需要等,使得当代大学生在需要满足上“似乎没有不需要的”,甚至表现得有点“贪婪”。可以说,当代大学生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相比,其需求心态的最大不同和突出特征就是它的丰富多样性(崔景贵,2005)。按照行为科学的观点,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大学生多样化的需要推动其产生与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建立多种多样的“我—你”对话关系的动机,进而产生相应行为,以实现其多种多样的需要。
自我意识增强,为大学生提供了对话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是其个性趋于成熟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自尊心明显增强。他们往往争强好胜,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尊重、支持和关心,难以忍受别人对自己的命令、控制、指责和冷漠。②特别关注自我的发展。他们经常将自我与他人作比较,经常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自身的素质和潜能进行立体思考,以认识和评价自我,对自我发展有强烈的愿望。③注重自我与环境的关系。他们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对环境有全面的认识,希望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依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
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大学生处处希望显示自己的能力,摆脱别人对自己的束缚和干涉。他们的成人感迅速增强并渐趋定型,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自己已经完全长大成人,具有自主自立意识,对个性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渴望拥有鲜明的个性,希望自己能够主宰、决定一切,自己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他们大多不满足于学校管理者或家长为其设计好的成才模式和发展道路,试图摆脱所谓“独裁专制、家长式”的束缚,对“出于好心”的包办代替和别人的“指手画脚”特别反感(崔景贵,2005)。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大学生要求与他人平等对话,根据在对话中的体验、领悟确立自己的判断,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
价值观念多元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对话的土壤
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开阔了大学生的胸襟和视野,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的新观点、新学说、新思维乘着观念更新的时代列车,穿过洞开的国门,一起涌到了渴求真理的大学生面前,为大学生思考过去、面对现实、走向未来提供了新的参照,这使得大学生能够从不同的基点、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观察多彩的世界。他们对过去的一切,敢于质疑反思,对眼前的一切,不再轻信盲从,对未来的一切,勇于大胆探索(王寿林,汪庆华,2003)。
同时,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化、网络化趋势深入发展,古今中外现存与发展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渠道影响着今天的大学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化重新组合,从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绝对权威崇拜,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和价值评价标准已不复存在,而代之以一幅多元纷呈的价值世界图像(崔景贵,2005)。这种多元价值观念的并存、碰撞、交融和整合,构成了大学生对话的良好氛围和土壤。
思想意识的开放化、民主化,为大学生提供了对话的条件
随着大学生各种生理机制的健全和成熟,他们血气方刚,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思维敏捷,爱好和兴趣广泛,锐意进取,求知欲强,富有理想,憧憬美好的未来,因而他们没有保守的思想,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热烈奔放,豪情满怀,以开放的精神和态度,大胆探索、勇往直前;他们具有强烈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公平意识,敢于批评,渴望参与,勇于竞争,积极争取自己的民主权利,对于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深恶痛绝,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当代大学生这种开放、民主、平等的性格特征符合马丁·布伯所说的“我—你”对话关系的本性,为大学生的多元对话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使之成为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