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开展“四个一”实践 培养高水平人才
——管理学科类大学生素质教育探索
简介
针对管理学科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问题,管理学院提出了“精英、视野、实践、人文”的管理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基于学分制的“四个一”工程培养体系。①“做一次公开演讲——表达沟通能力培养”,是以演讲比赛为载体,进行演讲与口才的培训。②“参加一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设立专项奖学金,奖励优秀社会实践团队。③“参加一次竞赛——学习与竞争能力培养”,要求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④“担任一段时间的领导角色——组织领导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担任学校学院各种学生领导角色,还实行了寝室长轮换制,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四个一”工程培养体系是基于“全员育人”、“全员自育”理念建立的。学院建立了“全员育人”的支持体,搭建了“全员自育”的能力培养平台,完善了扶持与引导激励机制,建立了反馈、分享与提升机制,形成了“激发—支持—反馈”的闭环系统。并为此成立了由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分别任正副组长,各系主任参加的创新教育领导小组,为“四个一”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资源保障。
“四个一”工程的实施,对于打造学院文化品牌活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和助推学生职业发展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成效。问卷调查和学生个案分析表明,积极参与“四个一”工程的学生,在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诸方面普遍取得长足进步。例如,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联想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中华区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自1994年提出以来,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和实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特定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在我国却还未得到有效开展。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管理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比较了美国、我国香港地区及内地部分知名高校的措施和手段,并结合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精英、视野、实践、人文”的管理人才理念,构建了基于学分制的“四个一”工程培养体系——做一次公开演讲、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参加一次竞赛及担任一段时间的领导角色。其次,报告介绍了“四个一”工程培养体系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具体实施过程,并运用个案分析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这一培养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和评价,阐释了其在打造学院文化品牌活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和助推学生职业发展这三个方面的突出贡献。最后,报告对“四个一”工程培养体系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过程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和提升,为高校进行管理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一、“四个一”工程培养体系的背景
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核心能力缺乏、就业日益困难等问题已经在国内教育界引起了广泛讨论。文化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人生视野、塑造大学生内在人格的重要手段。要想培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有胆略、思路宽、善经营,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管理类优秀毕业生,就必须重视文化素质教育。
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余长春教授认为,管理类大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有:深厚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灵活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较强的探索创新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杰教授将管理类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归纳为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五大类。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他提出,管理类大学生应具备国际意识、国际态度、深厚的人文精神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还需要具有商业道德;在业务素质方面,他强调,管理类大学生应具备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及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等。由此可见,管理类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因此,对于管理类大学生的培养,在搞好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取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企业家精神,以及对学生的表达沟通、社会实践、学习竞争、组织领导等能力的培养,以加强学生在创新、创造和创业方面的实践。
为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对国内外一些优秀的管理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方案进行了搜集和分析。
美国的大学与学院兴起了旨在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的教育(简称领导力教育)。领导力教育是一种以领导力为主题或专业,重在培养学生的领导知识与技能的跨学科教育,它不仅与管理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有关,而且其研究本身也是跨学科的。
美国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可分为三类。①设立制度化培训项目,即学校在校内设立专门的项目,开展制度化的领导力教育。如加州拉文大学的“领导力教育与开发项目”、南伊利诺斯大学的“领导力开发项目”、鲍尔州立大学的“卓越领导项目”、罗特格斯大学美国妇女和政治中心的“全国妇女领导力教育项目”等。②推广领导力证书考试,以此督促学生参与领导力教育。如克利夫兰州立大学面向全校学生推出了“领导力证书”(Leadership Certification)和“高级领导力证书”(Advanced Leadership Certification)。③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渗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耶鲁大学。耶鲁大学有200多个课外文化小组活跃在校园各个角落,包括辩论赛小组、新闻撰写小组、音乐小组、社区服务小组,以及政治团体等,耶鲁大学通过鼓励学生参加这些课外文化小组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香港高校普遍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并将其称为“通识教育”或“全人教育”。以香港城市大学为例,为促进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香港城市大学设立了“全人发展”奖励计划。“全人发展”奖励计划是为激励学生参与跟发展有关的七个领域(德、智、体、群、美、事、情)的各种教育方案而设立的,校方希望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使大学生成为全面的人并具备未来成功所必需的各种品质。香港城市大学“全人发展”教育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香港城市大学“全人发展”教育体系
中山大学的谭昆智教授曾在《香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启示录》中提到,香港浸会大学强调学生应在学术成就、专业技能和人格修养三方面全面发展。我国内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强调其思想性和精神力量,这是完全正确的。但除了这些,我们还应顾及心理效应和感情交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气质、个性心理特征、挫折承受能力和生活适应性作出系统评价和分析,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有足够的认识,扬长避短。
我国内地知名大学的管理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主要依托于品牌活动。复旦大学的品牌活动有“管行天下”和“万事达卡管理大师论坛”。其中“管行天下”是面向该校管理学院本科生的大型综合活动,该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热情、激情与才情。“万事达卡管理大师论坛”则是国际性商业论坛。该论坛力邀跨国公司领袖、中国卓越企业家或相应级别的高层管理人士,以及国外知名学者们作为演讲嘉宾,采用演讲与对话相结合的形式,为广大学生剖析经典案例。中山大学的品牌活动有“花旗论坛”和“管论天下”系列学术活动。其中“花旗论坛”是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花旗银行携手创办的一个高品位、高层次、高质量的品牌学术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而“管论天下”系列学术活动则由“天方业谈”及“圆桌头脑风暴”两部分组成。“天方业谈”采用嘉宾对话及同学提问两种方式,真实地诠释主题行业的现状、前景,使学生从倾听中了解行业,从思考中把握自己未来的方向,以便更加清楚地认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武汉大学的品牌活动有“华中高校招聘挑战大赛”、“策划精英挑战赛”和“商务实战”。“华中高校招聘挑战大赛”是一项模拟招聘的竞赛,该项活动为企事业单位和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和沟通的平台。“策划精英挑战赛”是以“策划”为主题,以提高选手综合能力为目标的商业竞赛。“商务实战”则是锻炼学生的案例分析、商务谈判等商务实战能力的比赛。
从一定层面上看,目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素质得到了提高,然而从深层次来看,却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高校对学生素质发展的需求认识不足,没有注重激发学生自身的发展意识和需求,造成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②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以及相应的支持、引导和激励机制,导致各种品牌活动的零散化和形式化;③没有建立有效的反馈及交流机制,学生之间缺乏经验分享的渠道和机会,限制了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将国内外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①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②从行政层面重视文化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文化素质教育的认可度,推进“全员育人”理念;③在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中,树立明确的价值观与基本理念,建立清晰的理论框架与知识结构,在增进学生对管理和领导理论与问题了解的同时,培养其合作能力、批判精神及系统思维;④注重多元化背景下的人际互动,强调利用社区公共资源进行实践活动;⑤重视教育效果,建立明确的评估和反馈计划,对培养方案进行持续的改进。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愿景是开创具有国际水平的管理教育事业,培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有胆略、思路宽、善经营,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管理人才,取得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致力于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管理学院。因此,学院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精英、视野、实践、人文”的人才理念,主张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具有坚定的精英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实践能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这一人才理念的指引下,学院进一步积极探索管理类大学生“四个一”工程培养体系,注重表达沟通、社会实践、学习竞赛和组织领导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全面推进管理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四个一”工程培养体系的探索
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缺乏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而且大学生对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普遍缺乏主动性和参与精神。为此,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一方面积极探索“全员育人”机制,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服务于大学生成长与成才;另一方面,通过机制创新,挖掘大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最终实现从“全员育人”转变为“全员自育”。
针对表达沟通、社会实践、学习竞赛和组织领导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求,学院提出大学生在校四年须完成四项课外学习内容,简称“四个一”。其具体内容为:做一次公开演讲、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参加一次竞赛及担任一段时间的领导角色。同时,以课外学分制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成为大学生必须进行的自我教育活动,从而实现“全员自育”。
“四个一”工程培养体系是学院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的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四个一”的要求,倡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为实现此目标,在“四个一”理念提出之后,学院即开始从支持体系、活动平台、引导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构建基于“四个一”工程的人才培养体系。
1.立足“全员育人”,构建支持体系
“全员育人”指高校的所有人员,不论是学校与院系领导、教师、行政干部、科研人员、辅导员、班主任,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责任,都应当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育人的工作中。学院立足“全员育人”,紧紧围绕“四个一”的核心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特别是从创新机制方面下工夫,为构建“全员育人”与“全员自育”的教育支持体系,进行了大量有效的探索。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学院成立创新教育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及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系主任、各年级辅导员均加入领导小组。创新教育领导小组的组建,为实现以“四个一”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资源保障,有助于广泛发动教师支持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
在创新教育领导小组的推动下,围绕“四个一”理念,学院推行了优秀生计划、学科竞赛、本科生参与科研及班级导师制等工作,将教师参与“四个一”指导的情况以社会公益的形式纳入其年终考核体系,此项措施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例如:工商管理系戴鑫老师曾多次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大型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并在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科学研究方面,戴鑫老师在2009年指导1名本科生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名本科生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指导学院学生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的支持项目一项;在大型竞赛方面,戴鑫老师担任了学校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的指导与评审老师,并指导学院学生获得了广告艺术大赛的全国优秀奖一项,省级奖项若干;在社会实践方面,戴鑫老师指导学院学生申报“南风窗·调研中国”社会调查奖学金一项,并担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
(2)以学分制为基础,纳入教学体系。学院修改本科生培养计划,修订人才培养理念,确立“培养具有全球战略眼光、有胆略、思路宽、善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四个一”理论纳入教学体系,规定参加“四个一”活动是全院本科生必修的课外学分。
(3)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向专业教育扩展。为构建完整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学院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调整,以“四个一”理念为核心,开设了大量对创新实践有具体指导意义的专业选修课,完整地涵盖了素质拓展与技能培训、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及基础科研方法训练等创新实践所要求的能力类别。目前已经面向本科生开设或即将开设的相关课程就有:“素质拓展训练”、“演讲与口才”、“团队沟通与合作”、“商务英语听说”、“职业生涯规划”、“商务礼仪”、“社会调查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管理技能与技巧”、“管理心理学”、“管理沟通与谈判”、“跨文化营销”,等等。
2.围绕“四个一”培养目标,搭建能力培养平台
为使大学生在完成“四个一”的过程中,能达到“在生活中学习管理,在管理中更好地生活”的目标,顺利实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学院积极搭建能力培养平台。
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已建成“商舟”文化节系列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管理研习营品牌活动及管理创新与创业基地综合平台,还有新闻信息中心、辩论队、礼仪队、主持人队、合唱团、日语学习兴趣小组,以及其他团学联组织举办的各种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构成了“四个一”工程的众多活动与培养平台。
(1)“做一次公开演讲——表达沟通能力培养”的活动平台。为培养大学的表达沟通能力,学院以演讲比赛为载体,进行演讲与口才的相关培训,包括演讲与口才专题讲座、由企业家和学术大师主讲的“商舟讲坛”以及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沟通的“师生论坛”。同时,学院还开设了“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团队沟通与合作”、“管理沟通与谈判”等选修课程,以对学院学子进行充分的理论知识传授与训练。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演讲机会,学院搭建了各级演讲比赛平台。具体操作流程为:学生先在班级范围内进行演讲比赛,由班主任和班级导师进行点评,并推选出优胜者,参加学院的“鹏程杯”演讲比赛,再推选出优胜者,参加学校的“五四”演讲比赛。
(2)“参加一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平台。学院制定了《关于支持鼓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暂行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了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参加实践的机会,并能获得专业教师的指导。同时,学院每年设立专项奖学金,用于奖励取得丰富实践成果的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见图2)
图2 外国朋友也被吸引加入了实践团队
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前,学院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动员与培训大会;实践过程中,各团队的指导教师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具体化的指导和建议;实践结束后,各团队被要求撰写总结报告,部分团队还被要求有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学术论文等形式的实践成果。最后,学院会对每个团队的总结与成果进行评审,并召开公开答辩与表彰大会,对优秀社会实践团队进行表彰,同时推选突出的团队参加校优秀团队和湖北省优秀团队的评选。
为了进一步扩展社会实践的内涵,学院还开创了“管理学在身边”课外科研实践计划。该实践计划以实用为导向,要求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与本科课程中的课程设计结合起来,鼓励在课程设计中研究身边的管理问题,学以致用,从而锻炼本科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实践能力。例如,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进行了管理学院车库优化、经管大楼环境综合规划治理、食堂排队模型研究及改进方向、学生日常管理系统、学院宿管会网站建设等实践活动。
(3)“参加一次竞赛——学习与竞争能力培养”的活动平台。为培养大学生的学习与竞争能力,学院要求大学生至少参加一次竞赛,尤其是学科竞赛。这些学科竞赛均与管理学各个专业领域密切联系,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出较为专业的解决方法。这对于学生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目前,学院基本确定了几项重点的大型比赛,并且各个专业均有涉及。这些大型比赛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文科类)计算机设计大赛、大中华区“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AIA国际金融案例分析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CI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等等。
(4)“担任一段时间的领导角色——组织领导能力培养”的活动平台。为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学院要求每位学生“担任一段时间的领导角色”。在学校里担任领导角色的机会虽然较多,但仍不足以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合适的锻炼机会。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学院实行了寝室长轮换制,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轮流担任一年的寝室长。寝室长职务虽小,却会面临管理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又是每位学生经过锻炼后都可以胜任的。
学院还为此构建了完整的寝室长培训体系,涉及人际关系处理、安全、卫生,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方面面,各种主题层层递进。每年年中,学院会进行“优秀寝室”评选;每年年末,学院会综合评定“五星级寝室”,这是学院宿舍文化建设的最高荣誉。同时,学院还会评选“十佳寝室长”,以奖励表现优异的寝室长。这些培训和评比都有力地促进了寝室长的成长,锻炼了学生的领导能力。
同时,学院每年为学生会、社团协会、记者团、创新基地等组织的新任学生干部举办“LEADERS训练营”,通过素质拓展、项目管理培训、礼仪培训、模拟实战等系列活动,增强新任学生干部的领导能力。
3.倡导“全员自育”理念,完善重点扶持与引导激励机制
“全员自育”是指所有被教育者都承担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责任,所有来自外部世界的教育都只有转化为被教育者的自我发展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培养人和教育人的目标应当是帮助所有被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说明对学生实行被动灌输不如引导其主动学习。因此,开展“全员自育”需要学院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和承担自己未来发展的责任与使命,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承担学生会、班委会、党支部、团学联社团、寝室、学科竞争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所有学生的自我定向、自我规划、自我超越、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把文化素质教育转化为所有学生自己的愿望、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监督、自己的超越,在教育者、教育体系和被教育者之间构建完善的互动教育和自我教育体系。
为了让“四个一”工程的实施落到实处,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由“全员育人”向“全员自育”转变,学院完善了重点扶持与引导激励机制。
首先,在建设重点扶持机制方面,学院针对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有特殊才能等的拔尖人才,进行重点扶持与特殊培养,将他们纳入“管院优秀生”的培养计划中。在保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选拔学院优秀生进行重点培养,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创造环境和条件。在优秀生的选拔方面,学院制定了相关规范,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如专业成绩、参与重大学科竞赛、取得重大社会实践成果等,优秀生的选拔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在优秀生的培养方面,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如为优秀生提前配备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业导师,并由专业导师为学生制订出个性化的培养计划,计划主要包括对优秀生参加科研项目、重大学科竞赛及课外实践的要求。同时,以专业为单位,将各系优秀生组织起来,组建学习团队;或将各专业进行交叉,组成团队参与科研项目及相关学科竞赛,以团队为孵化器进一步加强对优秀生的培养。
重点扶持机制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并在保研、实习、就业和出国留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努力向重点扶持的选拔标准靠拢。
其次,在构建引导激励机制方面,针对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学院以学生团队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在参与研究项目方面,学院组建了“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团队”,由教师提供科研项目,面向本科生开放,选拔优秀生参与教师科研团队,教师直接指导课题组的日常学习和研究工作。该项目在2008、2009年的实施过程中,共征集科研项目31项,吸收优秀本科生约150人参与。
为奖励综合素质发展全面的学生,学院设置了一系列专项奖学金,对参与“四个一”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激励。例如:用于奖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国信证券·雏鹰”奖学金、百威奖学金、汉光奖学金、华博奖学金,用于奖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陈振东奖学金,用于奖励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一诺天使”奖学金等。另外,针对重大比赛和活动,学院还设立相应的专项基金,如用于支持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奖励基金、用于支持大学生参加VB程序设计大赛而设的专项奖学金等。
引导激励机制不仅为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配备专业导师进行指导,同时,还设立各类丰富的奖学金和专项基金,对取得优异成果的学生进行奖励。专业导师指导和各项奖励制度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参加素质文化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重点扶持机制和引导激励机制为“全员自育”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和全面的制度安排,为实现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激励性的“全员自育”方式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文化素质教育在管理学院开展得如火如荼。
4.着眼经验分享,建立反馈、分享与提升机制
在积极搭建各种培养平台,为学生的文化素质成长提供支持的同时,管理学院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以及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全员自育”也是学院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了实现“全员自育”,除了完善重点扶持与引导激励机制,学院以为,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建立反馈、分享与提升机制。
目前,国外电子成长档案的应用比较普及,许多高校,甚至中小学都已投入使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电子成长档案在我国各中小学和高校的应用也将越来越普遍。在这一背景下,华中科技大学于2006年开始了校级素质拓展系统的建设,然而,这一系统因审批过程较为繁杂、专业针对性不强,尚未得到有效应用。针对这一情况,学院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着手为每一位本科生建立电子版的“素质成长档案”,促使“四个一”工程的实施落到实处,促进学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调动学生参与素质文化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具体而言,“素质成长档案”信息系统有以下四个特点。
(1)网站运行的民主化管理。“素质成长档案”信息系统实行“个人诚信责任制”,将学生本身作为其素质成长档案的主要记录者。以档案的记录为载体,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与此同时,院内其他学生和教师也开放性地参与其中,大家共同交流、共同监督,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
(2)网页界面的个性化设计。为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本系统参考人人网、QQ空间等社区网站的设计理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定制页面,即个人主页。在个人主页中,每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页面设置。
(3)活动新闻的网络式传播。Twitter是即时信息的一个变种,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息的形式发送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是发送给个人。学生工作中常有大量活动信息需要发布,因此,可利用Twitter技术发布最新消息,让特定的群体和个人能够及时获取活动信息。另外,同学中突出的荣誉信息也可用Twitter发布,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信息的流通,也增进了榜样的效应,为活跃素质成长的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活动心得的分享性上传。活动心得的上传与分享是本系统的目标和核心所在。根据“四个一”工程培养体系,学院将活动分为以下6个类别:演讲与社会交往、文体活动与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与领导者经历、技能培训与实习经历,以及其他生活经历(如旅游、对外交流、社团活动等)。学生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活动的记录和心得文档的上传,还可对心得文档设定一定的浏览权限,使其在自己希望公开的层次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
(5)活动学分的奖励与认证。为提高本档案系统的效力,学院将在每学期和每学年结束时对学生的成长档案进行导出和学院认证,并根据基本活动的参与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本系统将与院资助信息网进行数据共享,在进行奖学金评定的时候,也可将本档案系统中的个人记录单作为评定依据。
因此,建立反馈、分享与提升机制,设立“素质成长档案”,不仅使学院能够及时了解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状态和方向,并给予学生适时和适当的指导,而且还能够使学生相互分享自我教育的信息、心得和经验,这种互动形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此外,“素质成长档案”也充分体现了学院“全员自育”的教育理念,而这一教育理念是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的。其具体表现为,一切记录、反馈和分享活动都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求个人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三、“四个一”工程的实施成果
近年来,通过实施“四个一”工程,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在打造文化品牌活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和助推学生就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打造文化品牌活动
经过几年的建设,学院打造了“商舟”文化节系列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管理研习营”及各学科竞赛文化品牌活动。目前,各项活动已然成为品牌,且形成了一套体系,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商舟”文化系列活动是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建设管理学院独特的文化而创办的文化系列活动,包括“商舟”讲坛、院刊《商舟》、体育文化节、阅读文化节、心理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班级文化节、职场文化节等活动。“商舟”文化系列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年,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覆盖面广,有助于各年级学生的能力培养。“商舟”文化系列的各项活动均由同学自行策划、组织、宣传和参与。此外,活动的影响力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亦使得学生的参与度大,积极性高,且不论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大大提升了各方面的能力。
“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管理研习营”是学院与台湾中央大学联合举办的管理学术交流与互访活动,也是学院文化素质教育的品牌活动。(见图3)自2004年起,研习营已成功接待台湾访问团3次,组织访问团赴台3次。研习营尊崇“以诚相待,交流创新,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的宗旨,秉承“创意”与“管理”两大主题,通过开展竞赛类活动、论坛类活动、拓展类活动及参观类活动,促进了两岸青年的交流和进步。该活动在海峡两岸引起了巨大反响,对青年学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管理研习营”中,两岸青年朝夕相处,深入交流,以及相互取长补短地学习,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进一步唤醒了两岸青年的民族热情与自豪感,使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望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目前,学院正在积极探索与其他高校之间共同开展创意管理研习营活动。
图3 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意管理研习营
学院的文化品牌活动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管理灵活,许多活动都是学生自己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这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的能力,同时,由于活动内容符合学生需求,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亦使得文化品牌活动在学生当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扩大了影响力。文化品牌活动已成为管理学院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全员自育”的重要平台,而这一平台也为社会培养了许多管理类优秀人才。
2.培养创新人才
“四个一”工程自实施以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四个一”工程通过整合管理学院全院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和参加学科竞赛构建支持体系,搭建培养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和建立共享系统,极大地激发了本科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的热情,为学院培养了众多的实践创新人才。在科技创新竞赛、学术科研以及发明专利等方面,管理学院学生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科技创新竞赛方面,2007—2009年间,本科生参加的科技创新竞赛非常丰富,横跨国际级、国家级、省部级的各类竞赛,有专业性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大中华区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有英语类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1世纪联想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还有策划类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联想全国“创意营销经营挑战赛”,CI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等。在这些科技创新竞赛中,管理学院的学子们表现不俗,斩获了许多奖项,具体获奖情况统计见表1。
表1 (2007—2009年)管理学院本科生科技创新竞赛获奖情况统计
续表
图4 在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银奖的团队
通过参与各类竞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社会实践、学习竞争、团队合作和组织领导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例如,物流管理0601班的万方同学,参加了“邯运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并获得全国二等奖。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不仅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为她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四的时候,万方选择了出国继续深造。在本科期间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她的留学申请加了不少分。最终,她成功申请到了华威商学院、曼大、伦敦政经等多所享誉盛名的高等学府,实现了自己出国深造的梦想。万方同学坦言,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学会了抓住机会、主动学习、积极竞争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而这种态度对自己成功申请出国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学术研究方面,2008—2009年间,管理学院本科生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还有学生在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发表论文达两篇以上。具体发表论文情况统计见表2。市场营销0601班的吴丹同学,在本科学习期间,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努力学习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主动追踪学术前沿,潜心钻研导师安排的科研课题,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管理领域的权威杂志《管理学报》杂志上发表论文1篇。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科研能力,吴丹在大四时被成功保送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在参加科研项目的同时,管理学院的学子们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学习和了解管理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2009年,管理学院有1名本科生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3名本科生参加了国内学术会议,具体情况统计见表3。
表2 2008—2009年间管理学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统计
表3 2009年管理学院本科生参加学术会议情况统计
在科技专利方面,2008—2010年间,管理学院仅万瑾琳一名同学就申请到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创新标兵”的荣誉称号,具体情况统计见表4。
表4 2008—2010年间管理学院本科生获得发明专利情况统计
3.助推学生职业发展
依据对06级管理学院学生的追踪反馈,目前“四个一”工程的实施状况良好,在本科毕业生人数和失业率逐年递增的大背景下,管理学院学生的就业率未受影响,从单位性质来看,管理学院学生的就业企业横跨国企、外企、私企和事业单位;从公司情况来看,囊括了安利、腾讯、中广核、福特等众多知名企业。
例如,财务管理0602班的肖雨洁同学,进入大学以后,投身社团组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肖雨洁先后加入了管理创新与创业基地和管理学院团学联,组织和参加了多项活动。大一时,作为全校22名代表之一,她参加了管理学院的文化品牌活动——“海峡两岸创意管理研习营”,并随团出访了台湾;大二时,她继续参加了“海峡两岸创意管理研习营”,并担任研习营大队长,负责接待了台湾的来访师生。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肖雨洁在科技创新上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努力撰写学术论文,并于2009年在《商场现代化》上发表学术论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思路研究》。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肖雨洁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能力,为其今后的求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肖雨洁不仅在大三暑期实习的时候就提前拿到了广东移动的offer(要约),更是在大四求职时先后拿到了强生的管理培训生、中国工商银行的offer。在众多优秀的公司中,她最终选择了安利,成为安利在学校录取的唯一一名学生。
还有,工商管理0601班的刘雯雯同学,大学期间,她先后担任了班级、学院、学校的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突出;在科技创新方面,她更是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毕业后,刘雯雯选择了留校并担任08级本科生辅导员,负责300多名本科生的学生工作。作为辅导员,她每天需要面对300多个性格不同的学生,以及层出不穷的各种状况,但是,凭借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积累的应变能力,她将学生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受学生喜爱。
此外,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大学生发展与“四个一”活动之间的关系,学院对临近毕业的2006级本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经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统计分析后表明,学院“四个一”活动的开展状况良好,大部分学生增强了自发参与的热情,积极投身到一项或多项活动中去(见图5),并认为活动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助于个人发展,而这些与学院提倡“四个一”活动的初衷是相当契合的。在对工作满意程度较高、工作单位性质较好、税前收入较高的学生的调查发现,60%~70%的同学表示有过社会实践、学生干部等活动经历,这说明参加“四个一”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和促进就业。
图5 学院学生记者采访余秋雨
四、“四个一”工程的经验总结
“四个一”工程提出的时间不长,在这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通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
1.教育理念上:从“管理导向”、“教育导向”向“学生发展导向”转变,强调以人为本,深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传统教育理念中,教育者将大学生视为被动地接受管理和教育的对象,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自我成长的需求与主观能动性。在多年的教育探索中,笔者发现,当今大学生,尤其是管理类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发展能力。因此,笔者以为,文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的主体应为学生本身,教育者的身份应是引导与支持者,应将“管理导向”和“教育导向”的教育理念修正为“学生发展导向”的新教育理念。
“学生发展导向”的新教育理念将教育活动的目的直接指向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通过构建引导、服务和激励机制,使每位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发展愿望放在教育首位,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发展动力,把教育重心切实放到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上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管理环境。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提出的基于学分制的“四个一”系统工程,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每一个成长阶段,该系统工程从实际出发,多角度、多元化、多措施地开展工作,使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成长规律,从而使学生工作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2.教育手段上: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与支持体系,“全员育人”与“全员自育”紧密结合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的充分实践需要针对学生的素质发展需求和特点,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支持体系。与美国高校的“领导力教育”和香港高校的“全人教育”类似,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针对本院管理类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特点,提出了“四个一”的理论体系,即管理类大学生需要具备四种能力素质——表达沟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学习与竞争能力及组织领导能力。之后,又围绕着这四种能力素质建立了一系列的支持体系、培养平台和交流分享机制,使“四个一”工程更为丰富,且提高了其操作性与可行性。
然而,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学院领导、具体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提出改进的措施与方法,以使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与可持续发展,并进而融于人才培养的整体体系中。具体而言,在领导层面,从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明确教育指导思想,制定有关的政策,探索新思路和新措施;在教师层面,强化教师文化素质教育意识,强调切实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成长,坚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和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学生层面,应树立素质意识,重视自身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与养成。因此,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施行的“四个一”工程很好地体现了“全员育人”与“全员自育”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3.教育过程上:引入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等管理学理念,形成“激发—支持—反馈”的闭环系统,不断改进培养方案
在教育过程中,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充分考虑了“学生发展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及“全员育人”的教育思想,并引入了管理学中过程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方法,构建了“激发—支持—反馈”的培养闭环系统,即首先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然后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持与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最后为学生的素质成长建立电子档案,这一系统不仅提供学分认证和奖学金评定的反馈与评价方式,还提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机会。
目前,从实施成效来看,“四个一”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职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于如何深化“四个一”工程,有效开展管理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则还需要我们的继续探索和深入实践。
本课题负责人:周智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电子邮箱:zhouzjglxy@hust.edu.cn)
课题组成员:周智皎、刘彬、付玓瓅、崔羽佳、吴丹、肖雨洁、余轲
执笔人:周智皎、刘彬、付玓瓅、崔羽佳、吴丹、肖雨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