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研究

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研究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富勒认为,在成为专业教师的过程中,教师们所关注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次序更迭的。富勒开创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其教师关注理论的重点显然是落在了教师的职前培养时期。国内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与国外这方面的研究相比,比较注重从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成长的轨迹来进行探讨,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对理想的教师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培训提出了要求。

三、国内外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研究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的专业成熟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怎样从量变到质变,分为哪几个基本阶段,何时出现,持续多少时间,主要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问题的探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外教师教育研究关注的一个焦点。

60年代末,美国学者富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问题的序幕。富勒认为,在成为专业教师的过程中,教师们所关注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次序更迭的。为此,他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四阶段模式。第一阶段为任教前关注阶段;第二阶段为早期求生存阶段;第三阶段是关注教学情境阶段;第四阶段为关注学生阶段。富勒开创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其教师关注理论的重点显然是落在了教师的职前培养时期。

80年代末颇具影响的是伯林纳(Berliner)和司德菲(Steffy)等人的研究。伯林纳等人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说:即新手阶段、高级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和专家阶段。伯林纳等人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说是根据教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而划分的,划分已较细,各个阶段特征阐述得清楚,且涉及了进入成熟阶段后下一步发展的探讨,其理论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二)国内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研究

我国80年代就有学者就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问题展开了研究,但当时更多的是介绍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一些通过实证手法取得的重要的研究成果则主要出于90年代。

北京钟祖荣等人的研究是国内有影响的研究。钟祖荣等人通过研究后认为,最能反映教师成长变化的是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成绩这两个指标。从这一基点出发,钟祖荣等人认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结束时的教师可以分别称为新任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

北京教育学院邵宝祥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研究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他们将教师专业的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适应阶段、成长阶段、称职阶段和成熟阶段。

国内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与国外这方面的研究相比,比较注重从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成长的轨迹来进行探讨,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对理想的教师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培训提出了要求。不足之处在于,国内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局限于某一学校或某一地区部分教师成长的经验的总结,缺少在不同地区选定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量的研究,这样就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说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