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社会发展的节奏不断加快,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也随之产生变动。这就要求处于现代社会中的每名体育教师要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的迅速变革,必须具有现代意识。
(一)学生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具有学生意识。
学生意识要求体育教师懂得学生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的现实生活和运动实践是课程的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创造着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推进课程实施的改革与创新。首先,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学生,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使学生乐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操作系统,使学生会学。必须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一种师生互动、民主开放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真正建立在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其次,教师必须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尝试采用体验式、实践式、研究式等教学形式,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再次,教师必须牢固树立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整体教学观,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
(二)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着对整个教育活动体系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对整个课程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及处理方式,影响着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乃至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意识很强,但对课程的认识很肤浅。课程仅局限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内容)的狭窄范围内。教育行为总是受一定教育思想或观念所支配。随着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不断深化,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迫切需要广大教师树立强烈的课程意识。
所谓课程意识就是课程思想、观念,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课程意识是教师在对课程目标及内容的感知性和选择性、课程意义的反思性和敏感性、课程实施的个性和自觉性、课程生成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是指向教师教学观念的,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内在力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式,从而决定教学的价值取向。它包括对课程本质、结构与功能、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课程意识本质上就是教师教育行为中隐含的“课程哲学”,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程观与方法论。课程意识强调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而且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如果教师有良好的课程意识,他就会善于以学习理论与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为依据,并且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
(三)未来意识
为了迎接未来世纪的挑战,为了使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我国教育界提出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学校体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随着身体锻炼科学知识体系的发展,以及营养卫生、医学和优生、优育等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这些都将系统地渗透到包括学校体育的生活管理在内的全部教育活动之中。科技的发达,生产、生活设备的日益自动化、电器化,客观上也促进着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要,主观上促进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向往,使人们可以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娱乐,接受熏陶、教育和锻炼。学校体育必将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加积极、活跃、合理的开展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有了可喜的进步,但并不能只满足现状,要面向未来,要有超前意识。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地关心人类社会的未来,关心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大趋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体育实践中超前地迎合未来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探求变革,追求进步。
(四)体育教师应具有开放意识
改革开放是中国近30年来最伟大的事业和最具深远意义的变革,这一场新的变革已全方位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使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全面解放和迅速发展,也使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变化,开放的意识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职业和岗位。就学校体育而言,随着我国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国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外的一些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被不断引进,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几十年缺乏时代气息的死气沉沉,变得日渐活跃起来,广大体育教师在发扬我国传统的传授“三基”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现代教学理论并加以消化吸收,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如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等等。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理论的内容,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近年来,网络在世界各国的迅速扩展,拉进了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距离,网络不仅是一个开放的、储量巨大的信息库,更是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窗口和渠道。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资源,从中获取国内外各种体育方面的文献和信息,及时了解体育学科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向,不断地丰富与提高自己,在自己接纳外部世界的同时,还应向外部世界开放自己,把自己的思想与经验通过网络传送给世界各地的同行,供大家分析、讨论,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广大体育教师只有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勇于和善于接受现代新理论、新思想,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立足社会,面向世界,成为一名开放的人,才能在现代化的教育和社会中成为一名现代化的体育教师。
(五)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前提,因为创新素质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势[2]。体育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学校应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他们树立竞争目标,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时常有紧迫感,逐渐形成竞争意识。但要注意的是,应抛弃过高和不切合实际的竞争目标,以避免过多的失败和挫折。
现代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紧密结合,学校体育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下飞速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学校体育在其结构、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发生的迅速变革,要求体育教师不仅是学校体育科学思想的体现者,而且也是创新者,他应具备探索最优化的教育和教学方式的能力,应该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学校体育科学理论。体育教师的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二者都是在创造中完成的。说它是科学,是指它有规律可循,有一定的原则、方法;说它是艺术,是指这些原则和方法不是刻板硬套的公式,必须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体育教师只有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才能在教学中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而开拓的新意识不是生来具有的,它是人们在进行创新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创新活动的能动的认识与看法,它是激发创造和维持创造的动力系统。
要具备创新意识,首先要进行创造活动,创造活动是对原有知识信息进行新的加工,从而产生新颖的、独特的创造性成果的过程。原有的知识和信息,便是创新素材,素材越丰富,进行各种排列和组合的可能越大,创新的成功率也就越高。这要求体育教师要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时刻注意吸取各种学科知识为创新活动累积素材。创造性思维在创新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要敢于对传统理论与方法提出挑战,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去实践,进行对比评价,得出结论。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某个教材的教法善于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方案,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假设,对头脑中的想法不要急于做出是非判定,现代体育教师要勇于开拓,不断进取,富于创造,在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对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不断地丰富、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培养和形成,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