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黄宗羲的教育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黄宗羲自幼随父学习,博览群书,对官学内容不甚关心。青年时积极参加东林党人反对阉党专权的政治运动,并为此对簿公堂,进行了最直接的辩论和斗争。明朝灭亡后,清军南下,黄宗羲在家乡组织义军进行抵抗,长达八年之久,虽屡遭通缉,但始终坚持斗争,反对残酷的民族压迫。
图6-8 黄宗羲
黄宗羲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17岁时便开始教育自己的弟弟,在抗清的艰苦斗争中,他也没有停止教育活动。抗清失败后,已经成为江南名儒的黄宗羲潜心授徒讲学,许多士子也集中到他的门下,并恢复绍兴证人书院,主持讲学。他一生努力从事教育事业长达50年,培养了众多门徒弟子,尤其为清代著名的浙东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宗羲的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前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断代哲学思想史。后者提出了反封建、抗专制、轻君权的主张,提倡“工商为本”的思想,为民主主义和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近代教育变革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专栏
浙东学派
中国传统学术的一个派别,源起于宋代,发达于明清时期。其代表人物多为活动于今浙江一带及籍贯为浙江的学者。
浙东学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浙东学派,指清初以黄宗羲、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邵晋涵等为代表研究经学兼史学的经史学派。广义的浙东学派包括狭义浙东学派,及浙江其他地区的学术派别,如宋代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等。浙东学派的学术思想体系庞杂,著作繁多,其重要学术取向是“经世致用”。是历代学术中的显学之一,对近现代学术和海外学术(尤其是日本和东南亚)影响很大。
(注:古以钱塘江为界,分为“浙西”、“浙东”,今宁波、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丽水、衢州等地均属“浙东”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