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事业迎来大讨论

高等教育事业迎来大讨论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大意义正是在于落实好《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我校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学科群布局,继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意识,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学校教学工作新局面,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推动学校从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转型作出积极的努力。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努力推进学校由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转型——在全校第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会议上的讲话

党委书记 苏智先

老师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我校第五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旨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以学校2011年党政工作要点为指导,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努力推进学校由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转型”为主题进行研讨。下面,我就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背景、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思路及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任务三个方面讲几点意见。

一、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背景及意义

我校升本以来,围绕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确立办学定位、明确办学思路、凝练办学特色、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先后进行了四次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前面四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全校师生解放了思想,统一了认识,更新了教育观念,逐渐规范了管理、教学和服务工作,基本达到了“内练苦功,外塑形象”的目的,为我校的健康发展和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政,向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回顾我校前四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所取得的重大成绩,我们深深感到这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学校未来的发展更是任重道远。特别是2010年,教育部公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整个战略目标、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对2020年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了新的重要的部署,也提出了很多非常新的政策亮点。譬如说,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此,《规划纲要》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从培养造就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出发,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对加强高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明确了政策方向,特别针对科研领域当中的体制性障碍,要求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和教育的资源共享。

三要牢固树立高等学校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利用高校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的能力优势,全方位开展服务,要求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加文化建设,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

除此之外,《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一方面,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引导各类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另一方面,优化区域布局结构,重点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可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但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增强忧患意识。目前,我们要实现建设综合大学的目标,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认识不足,一些干部、教职工缺少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实现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自觉争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机制不能适应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一些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健全,一些不适应新情况的规章制度有待修订,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仍需努力推进;四是学校开放意识还比较弱,开放办学的水平较低,对外交流、服务地方的能力仍需不断提高。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和前进中的困难,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通过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来逐步加以解决。

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的重大意义正是在于落实好《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我校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学科群布局,继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意识,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学校教学工作新局面,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推动学校从师范院校向综合大学转型作出积极的努力。

二、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思路

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作出了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这一重大判断同样适用于教育事业。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对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与教育规划纲要明确了教育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大思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也承担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

机遇来之不易,形势催人奋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迫在眉睫。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一定要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大胆吸收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准确把握形势,科学谋划未来,紧紧围绕学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切实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内培外引”的“人才强校”战略,系统实施“优秀教学团队—优质课程群—特色专业—教研教改项目—教学名师”一体化的“质量工程”,着力加强学科结构调整,奋力推进“申硕工程”,整合国内外和校内教学资源,构建服务面广、区域化和特色鲜明的专业结构体系,深化内涵建设,科学划分责权利,落实二级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高水平综合大学步伐,谱写绵阳师范学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篇章。

三、学校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学校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任重道远,学习实践永无止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深入推进。要坚持深入学习不放松,正确认识学校事业发展状况,树立科学办学理念,形成科学发展思路;要坚持狠抓落实不放松,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后续整改落实工作,不断巩固、扩大和积极转化活动成果,并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对新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整改;要坚持推进创新不放松,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办学的方方面面,保证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和我校“十二五”的新要求,根据四川大发展、大建设的新形势,要适时转变办学方式或发展方式,要从传统的运行模式汲取经验,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改变粗放式办学现状,遵循大学内在规律,实施精细化管理,集约式发展,努力建立新形势下的发展新模式,为实现我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出有益探索。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和谐、高效运行,适应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二)加快办学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时期办学方式或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进行办学结构的调整,这是我们实现“十二五”乃至长远目标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我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谋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办学结构的调整包括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目标定位、各类规模等结构的调整。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围绕办学结构的调整,切实做好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员结构的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并对各类教育层次的规模比例进行整体规划。人员结构的调整要适应学科专业调整的需要,要依照我们发展的总目标,定出科学的比例和可行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做好现有资源和今后新增资源的配置工作。资源配置要能够支撑结构调整,要适应优化了的办学体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方向,合理布局规划。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提高学科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据发展规划的建设目标,突出重点,凝练方向,彰显特色,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各级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点的建设。重点扶持围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进一步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以点带面,带动我校整体学科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加快学科专业的设置与调整,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和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形成一批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与学科基地。

围绕学校确定的重点学科、特色、优势专业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队伍建设。首先,是我们师资队伍的培养,尤其是要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要制定整体规划,按照学科专业体系和办学定位的需要,确定队伍总体规模,同时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着力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大力提升层次和水平;深化和完善“三支队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拔尖人才)建设工作,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培养和本科教学团队、梯队建设;加快师资队伍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有效途径,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与水平。其次,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培养。在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的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管理队伍的岗位职业化建设和梯队建设。进一步深化内部人事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试行教师评聘分开,落实岗位责任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事业和人文环境。

(四)继续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优先,以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教学管理运行。一是进一步完善以教学检查、教学评价和教学督导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深化督导工作;二是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依照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继续加强课程建设,系统整理和制定各课程的教学大纲,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四是进一步深化质量工程建设,加强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发挥其在提升教学质量水平的引领作用;五是继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完善教学常规运行,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教学常规,提高常规教学的运行水平;六是深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使其适应教学质量的目标要求,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的调整;七是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办好本科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加快高职高专专业教学实训工作步伐;八是调整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的专业培养结构,本科适度增加工科类专业,高职高专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适时培养行业发展急需人才。

(五)努力增强科学研究实力,不断彰显学校核心竞争力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发挥我校基础学科研究的优势,有效组织与整合学科研究方向、人才与学术资源,优化学术梯队,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重大招标项目等,努力提升基础研究的层次和水平,促进科研进一步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一要规范科研管理工作。完善科研政策体系,创新科研评价和奖励制度,改善校内外科研环境。重奖高水平科研成果,大力扶持重点和重大科研项目,力争实现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有新的突破。二要加强科技平台和团队建设。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进一步推动科研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突破;加大“外引内联”工作力度,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培育科研后备力量。三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鼓励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开展好绵阳师范学院大讲坛和基础教育论坛等学术活动。四要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能力。加大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力度,大力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上述措施,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学科、以科研促服务,整体提升我校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六)坚持实施“三座立交桥”办学模式,加大办学开放力度

面向世界,扩大开放,立足学校特色和区域优势,坚持实施“三座立交桥”办学模式,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开放型大学。一是搭建国内引智合作之桥,继续加强与国内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学术交流步伐。二是搭建国际交流合作之桥,提升外事工作水平,积极开展与美国马里威尔大学、澳大利亚斯图尔特大学、莫尔德克大学、乌克兰基辅大学以及与德国富特旺根音乐艺术大学的合作办学。积极开展与德国欧洲商务学院共建孔子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州两个教学区共建孔子课堂协议。开拓非洲教育合作交流新领域,建立斯瓦希里语系和非洲研究中心。继续开展各级各类的中外学术交流。三是搭建社会引资合作之桥,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银行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宽领域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充分发挥校友联谊会作用,整合校友资源,积极筹集校友基金。通过不断扩大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的领域与范围,拓宽合作交流的渠道,提高合作交流的层次与效益,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学科建设水平、师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

老师们,同志们,让我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不断整合办学资源,全面加快推进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