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教育部《规划纲要》精神,透析党组织的领导和发展之方向,进而剖析出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三大挑战,即全球化趋势迎来的挑战,高校内部工作重心偏差以及基本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最后提出促进党建工作的主要思路,以期开创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组织领导的两项重大举措:一方面,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再次,加入WTO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更为复杂的要求。

《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王丽娟

(绵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进行优秀合格人才培养,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世纪我国人才培养的成败。结合教育部《规划纲要》精神,透析党组织的领导和发展之方向,进而剖析出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三大挑战,即全球化趋势迎来的挑战,高校内部工作重心偏差以及基本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最后提出促进党建工作的主要思路,以期开创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规划纲要;视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挑战

2009年9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直接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完善与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21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成败,而且也关乎党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的漫延,导致各种思想观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既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了负面影响,又给学生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一定阻力。如何应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党组织亟待解决的一个时代难题。

一、从《规划纲要》透析党组织的领导和发展之方向

2010年2月28日,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稿,并公布于社会。2010年4月15日,经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规划纲要》在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具体规划的同时,也将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和建设纳入教育发展的整体性规划之中。

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组织领导的两项重大举措:一方面,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该举措表现为:首先,要求各级党委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其次,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再次,要求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支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该举措要求:把教育系统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进一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并明确提出: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由此可见,《规划纲要》将党组织的建设发展与教育事业紧密相连,充分体现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也体现出教育事业在培养党的接班人以及促进党建工作健康发展中具有的重大作用。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代背景下,《规划纲要》的这一系列举措给教育系统的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二、《规划纲要》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规划纲要》提出了党的领导与教育系统之间的关联,特别是肯定了高校党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地说明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关键性。这些年来,高校学生中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一方面反映出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下面,笔者运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式,结合问卷调查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作一剖析。

(一)全球化趋势迎来的挑战:入党动机多元化与党员意识的淡化

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扩张,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今天,“全球化”已经成了一个时代的名词,很多领域都在欢庆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自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30多年来,全球化的趋势让我国扩大了与世界的联系与交往,但同时也迎来了必然的挑战。首先,市场经济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对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了新的任务,如何正确处理理想、信念与市场经济盈利性、功利性的关系问题,成为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的一种严峻考验。其次,多元文化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伴随着多元文化的渗入,各种思潮相互交错,相互激荡,这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特别是境内外一些敌对分子借助多元文化的传播,大肆进行反动宣传和思想文化渗透。这些大大增加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再次,加入WTO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更为复杂的要求。我国加入WTO后,西方的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漂洋过海渗透到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生活中,这使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和艰难。

在这种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出多元化,并且党员意识也开始淡化。在入党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申请入党是怀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发展好自己,将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一理想信念。但受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也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功利主义思想,入党动机是为了就业的需要。同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明确,将入党作为自己追求政治资本的一种手段,或是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和要求,如图1所示。在党员意识方面,多元化的入党动机造成党员意识的淡化。从当前学生入党愿望来看,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非常愿意入党,有大部分学生表现出了入党愿望一般,甚至是没有入党的愿望,如图2所示。有些大学生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对党的认识还很模糊,特别是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理想信念逐渐淡化。这些现状严重影响到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img9

图1 高校学生入党动机情况调查

img10

图2 高校学生入党愿望情况调查

(二)高校内部工作重心偏差:党支部机构涣散与理论学习效果差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是我党在高校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和教育传统,也是保证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发展动力的迫切需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内部对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比较欠缺,普遍存在着“重业务,轻党建”的现象。这是因为教学、科研等业务性的工作是有形的,具体的,可以量化的,易于直接比较,容易引起社会关注与追求,同时成果显著;而隐藏在业务工作之中的党建工作则难以量化和具体进行比较,所以常被高校领导所忽视。特别是在行政职务的晋升和技术职务的晋级时,业务工作的重要性与党建工作相比,更为突显成绩。

因此,这样一个高校内部工作环境容易导致党支部机构的涣散和党的理论学习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①党组织机构涣散,作用不明显。在调查中发现,当被问及“政治辅导员在您入党方面帮助作用的大小”时,只有40%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60%的学生则认为“有一定帮助”或“几乎没有帮助”,如图3所示。经访谈调查发现,帮助学生入党仅是辅导员其中的一项工作,很多政治辅导员的主要精力用于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其他一些能出业务实绩的工作上。正因如此,学生党支部的帮助作用也不明显。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党支部在入党方面的帮助”“几乎没有”,如图4所示。②组织生活表面化、形式化。在调查中,发现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存在着表面化、形式化现象,接近一半的受访者回答“组织生活的开展”没有计划性。同时,党小组活动的次数也比较少,其中42.96%的受访者回答是“偶尔过”,如表1所示。③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效果欠佳。理论知识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任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保证。但经调查,许多支部党建工作方式陈旧,内容乏味,学习的主渠道在于党校和支部生活,而党小组和自学方式的学习欠缺,入党后的学习情况不理想,如表2所示。学习和教育多以听报告、读文件、念报纸等为主的单向灌输方式来进行,很少有深入的讨论和交流,缺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生活、生动活泼的有效形式和方法,致使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效果不好,降低了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向往程度和参与热情。

img11

图3 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入党方面的帮助作用情况调查

img12

图4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入党方面的帮助作用情况调查

表1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情况调查

img13

表2 高校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调查

img14

(三)基本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培养工作不规范与战斗堡垒性弱化

“重视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始终”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高校党支部已建立了一套学生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包括:入党理论学习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校学习制度、组织谈话制度、联系介绍人制度以及党员定期考评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标志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程序上的健全和完善,但在内容细节和执行环节上还亟待充实和提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制度在内容上还存在着需要与时俱进改善的地方,在执行力上,工作计划安排的随意较大,不少党支部往往习惯于文件精神的宣传教育,以思想教育代替制度管理,以纪律约束代替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有尚需完善的地方。

正是由于基本制度不够完善,这影响到了培养工作的不规范性而导致党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弱化。譬如,在发展党员时考察重点把握不准,导向存在一定偏差。高校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往往看重的是学习成绩排名或艺术技能竞赛等,而对思想信仰、社会公德方面的关注较少,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党员并没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而入了党。又譬如说,重“发展”而轻“培养”。高校党支部发展党员的方式主要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衡量某个人是否达到发展党员的条件,这种方式过重地看重于一定时间学生党员的表现情况,而对于整个过程中党组织对其进行的积极帮助、引导和培养作用较为忽视,特别是入党后更是放松了对学生党员的后续培养。长期如此,党组织就会缺乏向心力、凝聚力,出现一片散沙的现象;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开展不起来,缺乏感召力、说服力,出现“弱化”现象,从而导致整个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弱化。

三、改进与创新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与建议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研究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努力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内容、手段、方法等方面得以创新,不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为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实行全程教育机制,着重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

当前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构建合理的人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而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也需要实行科学的党性教育规划。党性教育不应止步于入党前与入党后,更应贯穿于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众所周知,中国公民的政治身份由童年时的少先队员,到青少年时期的共青团员,再至步入青年期的共产党员三种角色的转变与更替。在这三种角色成分中,我们需要始终如一地进行不同阶段的党性教育。将党的革命史与发展史融入人生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并使受教育者身体力行地感悟到党的伟大和践行党的光荣传统。换言之,在实行全程党性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能千效一面,避免通过讲大道理的方式推行党性教育。而应与时俱进,在结合社会发展现实的基础上,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做到“早教育、早发现、早培养、早选苗”。另则,受西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学生群体中容易滋生一些腐朽的思想和观念,比如享乐主义、金钱主义等等,加之我国社会一些腐败现象与行为的困惑,可能会让当代部分青少年学子对党性的误读。因此,在全程教育过程中,更应注重构建一个良好的党性教育环境。譬如,让青年学子们参与到红歌活动之中,传递红色短信;又譬如,重踏革命之路,让青年学子上山下乡体验生活;再譬如,深入灾区,掀起感恩万里行活动等等。再则,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实行全程党性教育离不开网络化这种载体。通过构筑党性教育网络化平台,创建以党的建设、思想教育、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党员管理、理论园地、特色活动、心理咨询、BBS论坛等为主的内容体系,沟通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从而使网上的党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成为广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家园。

(二)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努力构建长效的培养体制

质量是永葆党的青春与活力的生命线。党员培养也罢,党性教育也罢,都应将质量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些年来,固然部分高校党组织支部受功利思想的影响,肩上的担子更为沉重,不仅受在发展党员方面有一定的硬性指标,而且面对学生就业压力的政治面貌影响也更为深刻。但这不等于为寻求入党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与效果,不能搞形式主义,从而使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流于过程化。而应该增强党性教育的生动性与实效性。具体而言,可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方面,在组织实施上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正如前所述,党性教育应是全程性、贯穿始终的教育,因此针对于入党前、入党中与入党后的教育,要经常化和制度化。将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生活相结合,思想意识与行为养成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论素养,坚定对党的信仰。另一方面,在内容安排上体现层次性和感染力。譬如,对入党前的大学生侧重于党性启蒙教育,利用抗战题材的影片、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激发广大学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壮大入党预备队伍;又譬如,对入党中的大学生侧重于党的职责和任务的系统教育,引导他们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党员所肩负的重任,时刻保持高度清醒的思想意识;再譬如,对入党后的大学生侧重于深层次的实践教育。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根据党员关注的热点、难点开展专题研究和教育,并身体力行于实践活动中,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

(三)强化班团联动作用,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大学生党组织机构应充分强化班团工作的联动作用,从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提高党性教育的效果。一是积极支持各级大学生团学组织的活动,与各级团员、学生干部密切配合带领班级同学遵守校纪校规,在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引导全班同学诚信做人、端正考风考纪。要求大学生党员在学生当中倡导“人人讲诚信”的良好风气,坚决抵制抄袭、剽窃、考试作弊、恶意欠费、伪造证书、恣意毁约等诚信缺失现象。三是与学习困难、经济贫困、就业困难、心理压力较大的同学紧密联系。要求大学生党员积极关心身边的有困难的同学,及时反映困难同学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解除他们心中的疑惑,寻求老师或心理咨询中心的帮助,找出正确途径,帮助同学积极健康快乐地面对生活,顺利完成学业并就业。此外,在工作中还应建立毕业生党员的跟踪调查制度和毕业生党员联系制度,使党员学生特别是暂缓就业的党员“离校不离党”。通过这些制度的有效实施,引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团结和带领青年大学生做好各项工作,造就一批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输入新生力量,以使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长盛不衰,勇往直前,为高校改革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承斌,李亚杰.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开始举行[EB/OL]. 新华网,2009-09-15.

[2]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教育部门户网站,2010-02-28.

[3] 李雪莲,蒋娇龙. 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 中华文化论坛,2009(7):34~36.

[4] 赵巧萍. 关于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6):112~116.

[5] 贺会勤.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187~189.

[6] 萧莉,马国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体系创新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9):31~32.

[7] 江雪华.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重心前移探析[J]. 江苏高教,2009(5):117~118.

[8] 林天翔,李智栽. 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07(23):81~82.

[9] 霍刚,王永会,杜文杰. 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3):52~56.

[10] 郑廷友. 关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07(12):44~4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