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是个从小便很温顺的孩子,当兄弟姐妹在学业或品行上制造出麻烦,让父母疲于为他们解决问题时,她总是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的功课、念好该念的书、遵守该遵守的规定,父母因此认为她很自律、“没问题”、不需要特别关注。表面上看来如此,其实不然。在莉莉眼中,父母疼爱大哥、活泼开朗的姐姐和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幺妹,尤其当他们在学校有了一点出色的表现或得到奖励时,父母便会大加赞赏与鼓励。但是,当莉莉兴冲冲地从学校带回书法比赛、歌唱比赛冠军或模范生奖状时,父母只是淡淡地表示赞许,视一切为理所当然,完全不像对待其他孩子那般热切。
莉莉自认是家中长得最丑的一个孩子,她觉得之所以无法获得父母关爱的眼神,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美也不够好,因此,她要求自己更乖、更用功、更听话。此外,手足们从小就在运动方面展现了天分,而她恰好相反,每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时,班级的选手名单中绝对不会有她;碰上大队接力时,她总是勉强被排在不重要的棒次上,而且比赛时不是中途摔倒,就是掉了接力棒,让班上的名次敬陪末座,从而受到同学的同声谴责,这让她在心里不断自责:都是我害的,每次只要有我,就会搞砸许多事情。
这种种心路历程,使她日后在做任何事情时,总是以最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而经常达不到目标,长此以往,她心中建立了一套稳固的价值观──我不够好,我总是搞砸事情!成年后,因为严格的自我要求,她在工作上有了很好的表现,但每当有人赞美她时,她总认为那是客套,她认为自己没有那么好,也不值得赞美。换言之,她根本无法享受工作上的成就感,也无法肯定自己所做的一切。
当了母亲之后,每天晚上,她总要坐在孩子身边陪着写功课,只要一个笔划写歪了,她便要孩子擦掉重写,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常常要“忙”到半夜12点还无法上床睡觉。当孩子闹脾气时,她便会大发雷霆,认为孩子不受教,明明可以写得更好,却一点都不用心。她的吹毛求疵让先生也很不高兴,闹得一家人鸡犬不宁,每天晚上都上演着亲子大战。
莉莉所拥有的便是自我批判型人格,但是她从未察觉,也不认为“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有什么错,最后导致自己的婚姻触礁、亲子关系不良。她忍不住自问:我在各方面都那么努力,尽量照顾好先生、孩子,努力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像我这么自律的人,为什么会得到这种结果?我到底哪里不够好?
如果你内心也常常出现“我不够好,我做得不够多,我真没用,我是大家的绊脚石,我不值得被爱,我不值得别人的赞美”这类杂音时,请小心,你可能正在遭受自我批判之苦。如果你放任批判的声浪不断在内心出现,必然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去批评别人,认为别人“不够好、做得不够多、真无能、是个害群之马……”以莉莉的例子而言,当她的孩子努力想把字写好,她却总是不满意时,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也会将孩子“培养”成另一个自我批判型的人。而且,当莉莉认为孩子的字写得不好时,是孩子真的写不好,还是她将内在的自我批判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无法将字写得如印刷体一般工整,真的是因为不用心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