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全机制有保障

健全机制有保障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对组团发展的指导,建立健全干部、教师流动机制,对牵头学校的人事编制实施宽限政策,明确干部教师流动的范围及流动比例、流动时间,使区内教师的流动尽量做到有规可循。新农学校(初中部)、兴塔中学、廊下中学、吕巷中学的发展状况列入罗星中学、西林中学、金山初级中学、蒙山中学年度考核。

第三节 健全机制有保障

研究组团发展的相关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在有效的探索中,我们升华了理论,深化了实践。于是,我们得到了明晰,找到了根据,实现了具体,获得了理性。

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实践,2010年暑期,金山区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对一年来的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在充分肯定各结对学校取得成绩的同时,针对各学校的面临的困惑,教育局领导提出制定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对组团发展的指导,建立健全干部、教师流动机制,对牵头学校的人事编制实施宽限政策,明确干部教师流动的范围及流动比例、流动时间,使区内教师的流动尽量做到有规可循。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激励政策,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同时,教育局还成立了区内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指导团,组织本区内业已退休的资深校长定期对组团发展学校进行调研,加大对组团发展学校的指导力度。

2010年9月6日,教育局出台了《金山区城乡初中学校组团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组团发展的指导思想: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本区初中全面均衡发展,创新争优,积极探索城乡学校在教学管理,师资交流,校本研修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增强乡村初中学校的造血功能。

指明了组团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要求:四年为一周期(2010年8月~2014年7月),共同体学校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到2014年,受援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达到现在所有初中中等以上水平;每组参与学校分别成为一个发展共同体,分别在教学管理、师资交流、校本研修、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追求共同发展。

具体要求是:

第一,各组团学校法人不变,行政主体不变,教师编制不变。

第二,权责划分。各组团分别以罗星中学、西林中学、金山初级中学、蒙山中学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各组团发展筹划,具有学校发展规划、干部调配、教师调配等权利;新农学校(初中部)、兴塔中学、廊下中学、吕巷中学为第二责任人,积极主动配合第一责任人工作。新农学校(初中部)、兴塔中学、廊下中学、吕巷中学的发展状况列入罗星中学、西林中学、金山初级中学、蒙山中学年度考核。另,罗星中学校长为第一组共同体总校长,全面负责,其他三校校长协助总校长做好四校组团发展工作。

第三,实行联席校务会制度。各组团校级干部每月至少举行一次联席校务会,研究学校长期规划、学年计划、学期计划、互报交流干部教师工作、大型活动等重大事项。

第四,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组建教学管理团、教学协作团,对受援学校工作加强支持。

第五,干部交流。罗星中学、西林中学、金山初级中学、蒙山中学分别派一名教学管理人员到新农学校(初中部)、兴塔中学、廊下中学、吕巷中学主持教导处工作(在校长领导下)。新农学校(初中部)、兴塔中学、廊下中学、吕巷中学分别派一名教学管理人员到罗星中学、西林中学、金山初级中学、蒙山中学参与教导处管理工作。互派的干部到对方学校任职时间为1年以上。交流部门及交流人数视情况逐步增加。

第六,教师交流。罗星中学、西林中学、金山初级中学、蒙山中学分别派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或根据受援学校的要求)各一名以上骨干教师到新农学校(初中部)、兴塔中学、廊下中学、吕巷中学任教,并担任相应学科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新农学校(初中部)、兴塔中学、廊下中学、吕巷中学分别派语文、数学、英语各一名以上教师到罗星中学、西林中学、金山初级中学、蒙山中学跟岗锻炼。其他学科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也进行互派。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任职时间为1至4年。交流人数视情况逐步增加。

第七,联合教研。各组团学校之间每学科每月至少举行一次联合教研,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练习编制等。

第八,资源共享。罗星中学、西林中学、金山初级中学、蒙山中学教育教学资料提供给新农学校(初中部)、兴塔中学、廊下中学、吕巷中学参考使用,但受援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后才能使用。

为扎实推进组团发展顺利进行,教育局特别制定了保障措施:

一是教育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协调。

组 长:蒋志明

副组长:顾宏伟 盛明秀

组 员:胡锦中 顾爱平 黄强华 赵雁鸿 冯望晖

二是以项目形式实施,教育局每年提供罗星中学、西林中学、金山初级中学、蒙山中学各10万元项目经费,用于管理、活动、互派人员交流津贴等开支。

三是互派干部和教师每月享有一定的交流补贴。支援与学习、跟岗要有差别。

四是各组团学校岗位编制实施共享机制。支援学校所有教师都有支援农村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互派的干部和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上享有一定优惠政策。欲评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支教2年以上。

五是根据客观需要,各组团学校要互派教师安排好住宿或通勤车辆,或解决相关费用。

六是每学期,各组团学校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客观评价效果,找到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教育局每学年请第三方作组团发展评估,评估结果分A、B、C、D四级,获A、B级支援方分别给予4万元、2万元奖励。评估时间安排在下一学年的九月份。

七是四年组团期结束,进行捆绑式考评,实现预期目标者奖励10万元。

《金山区城乡初中学校组团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颁布,为组团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给各组团学校增添了活力。

为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组团发展的内涵,使这项工作取得全局突破性的进展,在实施意见颁布的同时,教育局申请立项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区域城乡学校组团发展的实践研究》。在整体推进一年后的2011年9月,教育局以副局长盛明秀领衔,聘请教育专家胡兴宏、潘国青、张才龙指导,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管理部门参与,由张连芳、夏玉芳、吴正华、蔡振辉、彭素花、张斯恒等校长负责进行的《区域性学校组团发展模式下非物质教育资源优化利用的实践研究》市级重点课题申请立项,并于2011年11月15日上午在区教师进修学院举行了开题仪式。

开题仪式上,对于《区域性学校组团发展模式下非物质教育资源优化利用的实践研究》的主题词进行了深入解读。区域性学校组团发展模式是指:区域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的一种,指以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资源有序综合利用,促进学校均衡优质发展所建立的校际联盟。联盟内各学校具有地域分布相对广阔、地域文化特征明显、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均衡等特点。非物质教育资源是指:教育资源和非物质文化中派生出来的、对应于物质教育资源的概念。非物质教育资源是在原生教育资源基础上衍生、再生、创生的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包括人的资源、课程资源、地域文化资源、体制机制的变革等。非物质教育资源(相对无形)具有与物质化的教育资源(相对有形)之间相伴相生乃至互相转化的特点。

厘清概念的内涵是为行动的有效性作指导的。这一课题的立项,标志着金山区组团发展举措上升到理论研究与实践密切结合的高度。在前两年有效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升华为理论指导下的操作实践。这样的实践,具有了非盲目、有根据、具体化、理性化的特点。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行动在开展到第三年的深化阶段,已经呈现出教育局(管学组织)、校长(办学行为人)和教师(教育教学执行者)三位一体的立体交叉的态势,在有效管理机制影响下,组团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格局。

相关链接

金山区城乡初中学校组团发展项目(第一学年)

评估报告

为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我区城乡初中全面均衡优质发展,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科学发展,实现城乡一体,教育局于2010年9月下发了《关于金山区城乡初中学校组团发展的实施意见》(金教基[2010]24号)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区教育督导室于今年9月组织开展了“金山区城乡初中学校组团发展项目(第一学年)”评估工作,并撰写了项目评估报告,现提交局领导审核。

一、做好评估工作筹备

1.制订评估文件。督导室依据金教基[2010]24号文件,于5月制订了《关于开展金山区城乡初中学校组团发展项目(第一学年)评估的通知》初稿,之后先后多次与中教科、原教育管理指导团专家讨论修改,并把修改稿下发给组团发展8所学校,请校长提出修改建议。局领导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对文件起草与初稿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重要指示。经多次修改,于8月经领导审核正式完成评估文件的起草制订。督导室于8月23日向8所组团发展学校下发了金教督[2011]8号文件:《关于开展金山区城乡初中学校组团发展项目(第一学年)评估的通知》(含五个附件),向4所受援学校下发了《评估通知书》。要求组团发展学校在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做好迎评工作。

2.召开预备会议。一是成立评估小组。经局领导审核同意,成立了项目评估组,成员为特约研究员、区兼职督学陈劻、王秉衡、方振玉,区兼职督学王联耕、杨似海,督导室安排两位专职督学参加,组长由特级校长陈劻担任。二是召开预备会议。9月14日,督导室组织召开了由评估组成员参加的预备会议,会上解读讨论了相关文件,并就三类问卷(教师、学生、家长)、评估一级指标、个别访谈、教师干部座谈会、评估报告撰写等事项进行了讨论分工,会上郑瑛副局长对评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及时做好沟通、协调、服务等工作,每所评估学校落实了责任督学。

二、项目评估工作简况

1.学校开展自评

自评估通知下达以后,四组组团发展学校依据文件认真开展自评工作。一是召开了支援学校、受援学校领导联席会议,成立了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二是先后召开了班子会议、教职工大会学习文件,进行工作布置。三是根据分工,分别收集信息,对部门工作进行自评。四是领导小组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完成自评报告和自评表,在广泛听取教职工建议后定稿。

专家组认为四组组团发展学校对自评工作是重视的,准备工作是认真、充分的,自评程序是规范的,自评结果基本符合事实,对自评报告是认可的。

2.组织专家评估

9月22日、27日、28日、29日评估组分别到新农学校、兴塔中学、廊下中学、吕巷中学四所受援学校开展项目评估工作。在评估期间,专家们听取了受援学校、支援学校校长的汇报;分别召开了部分干部(14人)、部分教师(32人)等座谈会;进行了教师问卷调查(194份)、学生问卷调查(400份)、家长问卷调查(409份);与校长、书记、教导主任、部分教师等个别访谈71人次;查阅了资料;参考了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研训室6月提供的各校课堂教学评价报告。通过以上途径与方法,专家组依据“组团发展项目评估细则”,从“项目发展、课程教学、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创新发展”五个方面对所收集的有关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与讨论,并于评估当天向受援学校作了口头反馈。评估报告形成后,督导室向受援学校、支援学校领导反馈了评估报告初稿,征求意见。

三、推进项目具体做法

1.制定项目方案

四组组团发展学校依据教育局《关于金山区城乡初中学校组团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都制定了两校共建方案,方案的思路和目标确定都比较清晰,体现了组团发展的阶段性和递进性,教师不仅认同方案,而且积极参与组团发展各项活动。学期计划与方案紧密结合,具有适切性和可操性。有阶段检查、反馈和总结制度,有力地推进了组团发展工作。

2.健全保障机制

一是成立了组团发展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支援学校校长担任(或受援学校校长也担任组长),基本建立了每月一次的联席会议。二是建立了教学管理团和教学协作团,明确职责。三是实施干部教师交流,四所支援学校共派出中层干部2位,骨干教师7位,受援学校派出中层干部3位,教师9位。四是教育局下拨的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项目的管理、活动、互派人员交流津贴等开支,保证了项目的有序运作。

3.突出课程教学

一是重视课程开发。四校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如新农学校开设了航天科技创意模型及金钥匙等十四门校本课程,兴塔中学开设了防震减灾、古典诗词创作和吟诵等十五门校本课程,廊下中学开设了剪纸、莲湘等十多门校本课程,吕巷中学开设了剪纸、舞龙、科技等校本课程。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借鉴支援学校的管理经验,受援学校对原来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补充。三是重视教学常规。各校重视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及评价五环节,教学流程管理比较规范,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四是重视作业改进。各校制定作业改进方案,借鉴受援学校的校本作业,努力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五是发挥支援学校教师示范作用。支援学校派出的骨干教师,能发挥很好的示范作用,推进了受援学校良好教风的形成。

4.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借助组团发展项目工作实施的契机,制定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引导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二是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如新农学校开展罗星中学骨干教师示范课,两校教师同课异构,组织教学视导;兴塔中学开展“好课标准大讨论”、毕业班讲师团巡讲、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等活动,逐步形成了以“课例研究、项目研究、案例研究、专题研究”为主的联合教研模式;廊下中学开展毕业班“递进式教学研讨”和“党员公开课”,资深教师教学示范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吕巷中学开展新进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教学评优等活动。从问卷结果来看,教师认可“开展联合研修,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

四、项目取得初步成效

1.联合教研得到加强。支援学校和受援学校已经形成了联合教研机制,开展多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如兴塔中学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机构作保障,有十大子项目行动研究的实施,初步形成了组团发展项目推进的特色。

2.教师专业得到发展。四组组团发展学校均以课堂教学研讨为载体,通过带教、骨干教师示范等形式,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师精神状态普遍良好。如蒙山中学派出的领导、老师亲临教学第一线的关键岗位,身体力行地进行传帮带,受援学校吕巷中学派出的老师,在带教老师和支援校优良的教学氛围的熏陶中,深受感染,进步明显。

3.学校优势得到互补。如廊下中学提出了以文化建设为主导的办学思考,植入了支援学校“理解教育”的核心思想,提出将“大爱”思想作为学校的办学主旨,重视将两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和师资培训上的成功经验以及有效成果实现共享。新农学校课堂教学和师资队伍培养已基本形成“开放、互动、弥补、互补”的格局。

4.办学质量得到提高。兴塔中学组团发展项目推进一年来,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得到社会认可。吕巷中学年度工作目标有效达成,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廊下中学办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与进步,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新农学校原有“短板”(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原有优势(科技教育)进一步发展。

5.发展项目得到肯定。组团发展项目在支援学校、受援学校的共同推动下,项目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高度肯定。在问卷调查中,教师、家长“你对组团发展工作的评价”满意、比较满意率很高。

五、主要问题与建议

1.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宣传。城乡初中组团发展项目已经开展一年,但部分教师、家长对组团发展项目还不清楚。如廊下中学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长对组团发展工作尚“不知道”;教师中也有近四分之一者对组团发展所能体现的意义“说不清”。建议各校要进一步加大对项目的宣传力度,让教师与家长进一步明确组团发展工作意义,发动更多的家长和教师关心并介入其中。

2.要进一步完善推进方案。项目方案分年目标的设定要有递进性,建议在一年组团发展实践的基础上,认真修改和完善组团发展的方案,使之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措施更具体,效果更有效。

3.要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以课题领衔来推进组团发展项目,一方面使项目推进更有序有效,另一方面也便于总结经验,使之区域内共享。目前确立的课题有吕巷中学《学校党组织在区域“组团发展”中作用发挥的实践研究》,廊下中学《“城乡初中组团发展”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新农学校《委托管理背景下校际组团发展的实践研究》。

4.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组团发展项目的重点是聚焦课堂教学,在金山教育“崇文通理,成就人生”核心理念指导下,切实提高受援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进修学院提供的受援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报告来看,均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充分利用受援学校的优质资源,重点在课程标准、教材理解、教学方法、作业设计、考试命题等方面加强研究。

5.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养。要在深入学习国家、市、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精神的基础上,细化学校队伍建设规划、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明确目标与措施,通过多形式结对带教、联合教研等措施,搭建更多舞台,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理想教师,实现教育理想。

6.要进一步健全推进制度。教育局文件明确规定了在推进项目中需要建立的有关制度,要进一步加大制度执行力,确保按要求召开好每月一次的联席校务会,发挥好教学管理团、教学协作团的作用,加大干部、教师互派的力度,明确互派干部的具体任务要求。

六、评估结果与运用

本次评估专家组从“项目发展、课程教学、队伍建设、保障机制、创新发展”五个方面进行评估打分,并于9月30日召开了由局分管领导、评估组人员、督导室、中教科参加的评估讨论会,最终确定各校评估分值和等第。评估结果为:

蒙山—吕巷中学:分值为96.5分,等第为A等;西林—兴塔中学:分值为94分,等第为A等;金山初级—廊下中学:分值为89分,等第为B等;罗星—新农学校:分值为88分,等第为B等。

根据《关于金山区城乡初中学校组团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金山区城乡初中学校组团发展项目(第一学年)评估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提请教育局对下列支援学校进行奖励:蒙山中学、西林中学各奖励6万元,金山初级中学、罗星中学各奖励3万元。

以上报告,敬请局领导审核。

金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1年10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